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1頁(共2頁) 1, 2  下一步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5 am

亨廷頓﹕學術與政治的掙扎

【咫尺地球】美國國際關係學者亨廷頓病逝,被香港媒體廣泛報道,反映他和其「文明衝突論」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般學術範疇。然而香港新聞一般有這樣一句「文明衝突論在 9/11後被廣為認受」,這卻並非學術界共識。恰恰相反,亨廷頓近年在社會的名氣愈大,在學界卻愈受質疑;何况文明衝突論的方法論本身,確有不少可商榷之處。筆者當年上課,教授就以文明衝突論為社會科學的反面教材。

對亨廷頓的理論批評,可分為兩大類﹕學術上和政治上的。關於文明衝突論的方法論問題,筆者在本欄曾分享過不少,例如對文明的定義難以劃一、對文明內部衝突死傷更多的漠視、對文明間沒有衝突的反例缺乏系統性解釋、把經濟衝突和政治衝突混為一談等,都是亨廷頓的盲點。究竟錫克教算是印度文明還是伊斯蘭文明?兩伊戰爭是什麼衝突?印度和孟加拉如何維持表面和諧?美日之間的外交合作和經濟競爭應如何分類?……假如我們講求實證,文明衝突論雖也有一些量化基礎(例如對挑戰者文明的人口數字),但難以解釋的例子依然甚多,令其立論的涵蓋性難免被大幅收窄。

理論有盲點 未能劃一文明定義

另一類批評則對亨廷頓頗為苛刻,那就是認為他的理論是一個「自我實踐的預言」,為各國野心家提供了對擴張行為的合理解釋。例如亨廷頓曾預言中華文明將和伊斯蘭文明聯盟,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對抗西方文明,這在內地,就被不少人視為目標不單純的預言,認為作者是公然否定中國和平崛起的可能性。不少西方學者也出版了《製造敵人的文化》一類書籍,反駁亨廷頓的理論只會人為地創造更多敵人。這樣的批評,未免過分陰謀論,有些更不大符合學術規範。

突破以國家利益為單位之框架

其實,亨廷頓本人雖然勉強隸屬美國新保守陣營,他04年的作品《我們是誰》(或譯《誰是美國人》)亦嘗試把文明衝突的框架延伸至美國本土政治,但他的理論其實也是中性的,可以被不同立場使用。正如他本人所言,他只希望提出一些前瞻性系統,讓國家資源得以更有效使用,例如在哪些地方集中資源維和。他擔心具過分自由主義傾向的「價值虛無主義者」、未被美國文化同化的新移民,會破壞西方文明的基石,認為這是美國社會要面對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他也相信不同文明透過溝通,可以比現在和平共存,又公開反對伊拉克戰爭。

說到底,不少學者忽視了亨廷頓的一個學術貢獻﹕雖然他的方法論頗受爭議,但文明衝突論突破了以國家利益為單位的框架,令講求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Realism)和講求非國家話語權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兩大陣營之間,得到對話的基礎﹕當一個國家要追求利益,已懂得倚賴其他國際個體的話語建構,例如有什麼理念、屬於什麼文明等,來達到目的。單是這點,已足以讓亨廷頓留名後世。畢竟,要出現下一位逝世而得到香港媒體報道的國際關係學者,也不知要到什麼時候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5 am

加沙陰謀論大全

【咫尺地球】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和哈馬斯全面開戰,一般評論歸因為一個「陽謀」,相信這是執政前進黨為求扭轉在選舉的劣勢,並利用美國政權交接的時機,才做出這大動作,與在野右翼利庫德集團鬥強硬。然而這主流解釋無疑漏洞不少﹕要是這能奏效,更證明所針對的以色列選民應選擇反對黨,因為這畢竟是反對黨的路線,而非沙龍從利庫德集團出走創立前進黨時的路線。更重要的是,要是這次以色列無功而還,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內部(不單是在加沙)的主流地位,就會得到鞏固,這風險並非一般以色列政客能承擔。

各論調均指和平不符美利益

因此,不同陰謀論紛紛出籠。它們在主流媒體難以面世,但在網絡世界,卻精彩紛呈。認為這戰爭只是為了推高油價的陰謀,未免太缺創意;更具前瞻性的陰謀論,包括下列3項﹕

一、這是美國主宰會、骷髏會一類神秘精英主義組織的陰謀,布殊和奧巴馬都是集團成員,分別飾演紅臉、白臉。根據計劃,以色列必須作出過分反應,利用美國政權交接期間為所欲為,以便以布殊為代表的美國右翼、乃至部分奧巴馬內閣成員,與以色列的利益綑綁在一起;然後,才由奧巴馬出場收拾殘局,繼續飾演第三世界朋友的角色,爭取阿拉伯世界的信任。這樣可以確保一點,就是防止以巴衝突在奧巴馬任內得到解決,因為他已有了說詞,解釋何以他不能在國內凝聚關於終結以巴衝突的共識。

二、歷史上,哈馬斯曾是以色列政府的扶植對象,用以挑戰從前據主流地位的阿拉法巴解派系法塔赫,這是公開的事實。因此,以色列右派和哈馬斯其實一直有秘密聯繫,雙方都明白要維持敵對關係,才能保證自身的繼續發展。因此以巴雙方的極端分子都擔心奧巴馬上台後,會促進中東和平進程,於是同意在關鍵時刻「忽然」把衝突升級,以維持各自在以巴內部的支持度。

三、根據《貨幣戰爭》那「一切都是為了貨幣發行權」的邏輯,海灣各國正醞釀推出共同貨幣「海元」,企圖取代美元的主導地位;特別是近月金融海嘯,更令這計劃被重新啟動。美國擔心石油美元的原產地出現具競爭力的貨幣取代品,唯有促使以色列在中東製造亂局,從而確保中東地區不穩定,來保障美元地位的不可取締。

這些陰謀論似天馬行空,但邏輯卻頗為連貫﹕它們都相信以巴衝突對既得利益者有利,不相信和平符合美國利益;相信美國有需要維持世界若干地區的衝突和對這些衝突的掌控,用以在非常時期解決國內危機,或起碼轉移視線。這假定也是有理論支撐的﹕根據國際關係新現實主義,維持可控制的衝突區,是大國的常見策略,因此美國利益不希望台灣融入中國,中國利益也不希望北韓併入南韓。這次衝突過後,假如利庫德和哈馬斯同時成為贏家,上述陰謀論難免愈傳愈烈。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5 am

假如那是恐怖襲擊 …… (上)

【咫尺地球】奧巴馬就職前夕,紐約幾乎發生嚴重空難,最後機師化險為夷,令「九一一」式低飛的飛機成功降落哈德遜河。事後,布殊和奧巴馬都親自致電機師,稱之為英雄。然而,假如這次不幸是恐怖襲擊,又或意外不能避免、乘客又有被美國人當作疑似恐怖分子的穆斯林,會怎樣﹖這道「What If」問題,看似不着邊際,卻是評價布殊八年施政和前瞻奧巴馬時代的理想切入點。

反恐需求勢增 左右希拉里路線

假如這變成了襲擊,美國人對反恐的需求,剎那間恐怕會再次上升。布殊會振振有詞的說,連過去八年那樣強調國家安全的政策,也不能杜絕恐怖主義,更可見奧巴馬需要重新審視施政方針。奧巴馬陣營雖然不滿上述邏輯,但在群眾壓力下,也不能否認恐怖主義依然是對本土的威脅;面對新保守主義者老是要把襲擊和外國勢力聯繫的文宣,又不能武斷地置之不理。逐漸地,國內可能出現兩種輿論﹕要麼希望奧巴馬承接布殊的強硬路線,寧濫勿縱;要麼希望他高調向伊斯蘭世界示好,包括在目前的以巴衝突上。無論是哪個選擇,這類過分簡化的思維,都和希拉里聲稱要走的同時兼顧理想與現實的「自由現實主義」路線,有一定距離。

資源重新調配 救市方案受阻

要是再出現「九一一」襲擊的地方又是紐約,傳統受共和黨影響的大企業可能乘機發難,以國家不能保障其安全為名,要求奧巴馬政府重新調配資源到「利益輸送式反恐」,也就是繼續讓軍事工業集團享受反恐的利益,而不是讓政府以福利主義姿態應付金融海嘯。就算沒有金融海嘯,針對美國本土的恐怖襲擊本身也會造成金融危機;而一旦兩大戰線同時啟動,奧巴馬的8000億美元救市方案更難獨立運作。屆時市場自由主義者可能乘機復辟,去論證政府干預的徒勞無功。

與此同時,美國右派價值觀會再次冒起,部分美國人會對奧巴馬改變期望﹕期望他飾演一名嚴父,期望他利用宗教撫慰人心,而不是要求他在這一刻改革或重啟民權運動。由於奧巴馬有其先天「原罪」。為證明自己的年齡、膚色、閱歷都足以應付局面,他可能要過猶不及地更改劇本,直到國家危機過後,才重啟改革議程。由於奧巴馬本人也有若干右傾價值觀,例如對家庭、對教會的態度,其實都不是和布殊距離太遠,新保守主義和基督右派的結盟,不會錯過影響政府的機會。

當然,這些都只是想當然的推想,每人都可以天馬行空,但內裏畢竟反映了美國政治的客觀事實﹕超穩定結構早已出現,過去一世紀以來出現的結構性改變並不多。就是羅斯福新政、民權運動,雖然修正了遊戲規則,卻沒有改變精英的權力來源和結構。美國始終由一系列鐘擺效應支配,國家安全和民權自由、市長經濟和政府干預、現實外交和理想外交、個人價值和家庭價值等的辯證,同時組成了國家的常態;它們的互動,由特定邏輯進行。要改變這些設定的基本值、及其背後的權力結構,而不是台前演員的膚色年齡,才可算是宏觀的「Change」。

不是恐襲 讓世人仍可期待改變

今天奧巴馬勢頭如日方中,不少美國人、乃至地球人希望他是救世主,而布殊民望極低。但四年前,布殊成功連了任,當時卻被廣泛認為代表右派得到長期執政的Mandate。在這體制下,可以「Change」的只是政客的形象,例如克林頓競選時誓言剷除「由巴格達到北京的屠夫」,落台時就成了「中國人民老朋友」。萬幸數天前的不是恐怖襲擊,於是,世人依然可以等待果陀。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5 am

假如911由戈爾總統處理……(下)

【咫尺地球】上周本欄談及假如紐約避過一劫的空難是恐怖襲擊,會如何影響奧巴馬執政。類似問題其實有相當學術規範,在此我們不妨分享身兼布殊演講撰稿人和特別助理的新保守主義作家David Frum數年前另一篇「What If」文章,題目是「愛與環保化解恐怖主義﹖假如戈爾當選美國總統」。

這文章以「九一一」當日為背景,不忘點到即止嘲笑布殊,例如幻想戈爾說「假如是布殊當選,那傢伙肯定不能在地圖上找到阿富汗」,令讀者不易察覺內裏的文宣。作者推論,假如戈爾在2000年憑問題票反勝,他會因為要掩飾自己的反應遲鈍,而故意將反恐淡化,在「九一一」後繼續游說議員通過全民健康改革。即使要派美軍參加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戈爾也要總司令由塞內加爾穆斯林出任,以爭取伊斯蘭世界諒解。他對美軍的唯一指示,就是打「環保戰爭」,嚴令軍人在戰場不得隨地拋垃圾,從而捍衛其環保形象。面對拉登,戈爾不敢直接衝進阿富汗,而是決定尊重塔利班法律,不惜派副檢查長改信伊斯蘭教,因為當地法律規定非穆斯林不得作證(證明拉登犯罪)。由於戈爾嚴令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個人自由、不能建立特別檔案,對付潛進境內的恐怖分子的方法,就是派出1.5萬名聯邦調查員由A開始,逐一查閱全國人口名單。最後,作者認為戈爾作為總統而懂得做的,就是向全國廣播宣傳大和解,聲稱以愛心化解恐怖。

保守派文膽﹕與布殊大同小異

明顯地,這文章把美國自由派和新左派這幾年的立場推向極端,從而為這些年來布殊所受的批評曲線辯護。但重要的是,無論是文章的作者還是讀者,都知道上述情况不可能出現。他們都知道戈爾不可能在「九一一」後推行「國家安全、環保和醫療改革三結合」路線,在當時氣氛下,這只會讓他被兩院彈劾。換句話說,這篇諷刺小品的真正意思,是暗示就算民主黨人當選總統,需要對恐怖主義威脅即時回應,結局很可能和布殊大同小異。布殊總結八年經驗,說假如再來一次,可能做法不同,但「無怨無悔」,就是說在國安挑戰下,選擇其實不多。

奧巴馬撤軍挑動國安神經

這樣的辯解自然大有問題,最明顯就是伊拉克戰爭毋須和反恐掛鈎。但對此,不少美國人心底裏其實不在乎,他們依然相信剷除薩達姆政權符合美國利益,只是繼續出兵才惹人反感。Frum的幻想文章也有交代伊拉克,他認為戈爾也會想到順道料理伊拉克和伊朗,只是「為了留給八年後的希拉里處理」,才希望專注自己的環保身分打造工程而已。

對新保守主義者、基督右派、建造商、承包商而言,奧巴馬從伊拉克撤軍也可以,但必須回應一個問題﹕有甚麼計劃可擴展他們的使命和利益,而且是可量化的利益。要是沒有,上述一干人等不但能以損害國家利益、危及國家安全為由,對新政府說三道四,更可借用上文的戲謔,來嘲弄總統脫離實際。這類內部制衡,又是上周談及的美國超穩定結構一部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6 am

奧巴馬要靠「綠色經濟復興計劃」名留青史?

【咫尺地球】奧巴馬以救世主姿態就任美國總統,雖然已不斷作出期許管理,提醒國民不可能出現短期奇蹟,但輿論還是對他期望甚殷。原因之一,是他提出了宏大的「綠色經濟復興計劃」。有評論以純經濟角度看這計劃,其實它涉及宏觀戰略部署,只要其中一項綱領成功,奧巴馬已足以名留青史。

計劃含有非經濟戰略意圖

在經濟層面,計劃固然希望通過建立綠色經濟體系,借助相關基建的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來創造就業。一般評論對此並不樂觀,認為改變國民使用能源習慣是長遠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成效,更可能浪費龐大政府開支,而沒有短期回報,導致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右翼既得利益集團、大企業、能源商及它們的附庸經濟體,更不可能白白看着傳統營運模式被不可知因素取代。

然而,一旦美國能結構性改用新能源,它的外交政策必然出現質變。屆時,美國可能毋須重視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的內涵會被徹底調整。要是美國和中東問題的關係變得疏離,以色列在美國本土的游說團也許會被削弱實力,華府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可能得到改善。與此同時,華府也可擺脫傳統能源商對外交政策的實質支配權——須知後者是近數十年來歷任美國總統的夢魘。

就算這計劃未能在奧巴馬任內竟全功,它作為推動環保的先驅,承繼着克林頓—戈爾時代的遺產,也必會得到環保分子、知識分子和左翼人士的掌聲,用以和喬治布殊「破壞地球環境」的名聲相對照。一旦經濟還是不能復蘇,奧巴馬這一着,可以被上述人士解釋為美國為盡全球責任付出的代價,雖是托詞,但也總比布殊時代明擺着官商一體好交代。

無論成功失敗 都是先驅者

無論這「綠色經濟復興計劃」成效如何,奧巴馬利用它同時宣布了在經濟、外交和社會等不同範疇的劃時代指標,這些指標都會帶來範式轉移,即所謂「Change」(改變)。更巧妙的是,由於上述三個元素都會遇到龐大阻力,奧巴馬一旦未能符合國民期望,也可以略以偷換概念的方式,解釋自己面對的困局。但一旦有任何一項有具體成效,則奧巴馬等同「Change」這個「基本常識」,就會變得根深柢固,被載入未來的美國政治教科書當中。

奧巴馬發表就職演說時,說很多人認為他「太有野心」,大概指的就是對上述計劃的評價;其後又自我解釋,說只要保持美國國父傳承下來的精神,這些就算不得野心云云。其實,這又是一種期許管理﹕在「Change」的同時,奧巴馬在選舉過後,才忽然祭出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主軸﹕「Continuity」,說明就是上述計劃未能有即時成效,也只是因為他要重視美國立國精神的傳承。

重要的是,「Change」已由他而開,只要繼任人繼續努力,延續他的「Change」的「Continuity」,則夢想終會變成事實;否則「Change」不了,也不是他的責任。奧巴馬選擇的切入點,在大歷史的角度,無疑都是正確的、與時並進的,但能否在未來四年(或八年)落實,則大有疑問。由此可見,自始至終,奧巴馬的自我定位,都在大歷史的承先啟後地段。但由於作出真實的改變實在太困難,他也處處埋下伏筆,希望就算政績平平,也要確立自己的先驅者地位,計算不可謂不深。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6 am

梁羽生筆下的尼泊爾

【咫尺地球】梁羽生病逝,教人想起不少其他武俠小說沒有的特色。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將中國武俠小說的核心舞台拓展至尼泊爾——不是安排一兩個番邦高手參與中原武林角逐,而是把尼泊爾王室和清代的國際關係一併納入武俠世界,從而巧妙地表達個人意識形態,值得我們重新以當代理論閱讀。

在梁羽生的《冰魄寒光劍》和《冰川天女傳》,整個「冰川劍法」流派,就是中原武人和尼泊爾王室公主合創。這劍法後來被中原武林接受為主流武學,雖然依仗的「冰川」還是源自喜馬拉雅山,但已突破了一般武俠小說異國武術的東方主義色彩,不像波斯聖火令或扶桑忍術,這是難得的。須知梁羽生最愛搬出同名同姓的《蜀山》邪派人物作為獵奇點綴,一樣有「血神子」、「鳩盤婆」、「毒龍尊者」、「紅花鬼母」,移植痕迹未免太鮮明,相較下,尼泊爾系列自然得多。

「前近代亞洲共同武俠文化市場」

然而這不代表尼泊爾不是梁羽生的他者,含義反而更潛藏。在其筆下,尼泊爾上流社會以說華語為時尚,內裏隱然有一種(今天看來的)後殖民成分,雖然中國從未正式殖民尼泊爾。基於這原因,中華武術在尼泊爾大行其道,尼泊爾王室居然也想到「比武招親」,引來遠至波斯和希臘的武士與中國代表比武,什麼「阿拉伯國師提摩達多」、「印度占婆國王子雅德星」紛紛登場。這些原來難以出現在武俠小說的各國人士,就名正言順被納入中國的國際體系。日本學者濱下武志在《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一書,以現代國際關係倫理重構中國朝貢制度,認為這是以中國白銀為單位的「前近代亞洲共同市場」,就和梁羽生的「前近代亞洲共同武俠文化市場」形態相通。

當時尼泊爾統一不久,英國勢力尚未入侵,算得上邊境大國,一度對西藏構成威脅,尼泊爾王甚至曾出兵進入後藏。在梁羽生筆下,反派的尼泊爾王子暗中勾結西藏白、紅、黃三教,圖謀本國王位;又有尼泊爾民族主義者以其他大國為奧援,希望入侵清朝﹔但最後中尼兩國卻通過武林高手聯姻,逐漸變成世交。這橋段明顯有和親色彩,當中「和」與「被和」主客雙方逐漸易勢,精彩。

反映作者對「大中華民族主義」的理解

最富政治意味的是,梁羽生安排了武林各派人士,與清廷官兵為搶奪決定活佛轉世的金本巴瓶展開大混戰,最後居然是那位身兼黃教女護法的尼泊爾公主「冰川天女」奪得金瓶。有意思的是,她卻把金瓶贈與中原武林領袖。更有意思的是,這位中原武林領袖雖然不滿滿清(反清是梁羽生小說的主軸),但為了避免印度、尼泊爾勢力滲入西藏這「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乎眾人所料,將金瓶交還清室,理由是「寧與清室,勿與番邦」。這明顯和晚清的「寧與外人,勿與家奴」觀念反襯,是愛國主義的重點價值觀,反映了作者對大中華民族主義涵蓋範圍的理解。不過這觀點多少有今日重構昨日的味道,因為在清初,實在難以預計300年後的尼泊爾人和西藏人會否成為中華民族一員;據說民國也曾考慮讓尼泊爾人加入中華民族,只是作者活在今天,才有後見之明。適逢尼泊爾王室被推翻不久,重溫梁羽生的尼泊爾系列,別有風味。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7 am

香港頭條的國際三人行

【咫尺地球】曾幾何時,據說香港報章頭條常由國際新聞主導,直到近十多年風氣大變,此調才不復再。在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以外,國際新聞要登上香港頭版,恐怕十分困難。想不到踏入2009年,在短短1個月內,居然先後有1男2女3名國際人物登上香港報章頭條。他們是就職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過世的日本AV女優飯島愛,和在港傷人的津巴布韋穆加貝總統夫人。

奧巴馬飯島愛探究香港思潮

雖然不是所有報章都把他/她們放上頭條,但如此安排還是教人欣喜,因為這些報道嘗試突破國際和本土新聞的隔閡,讓讀者感受到一些港聞難以出現的題目;而這些題目卻對人性深處甚有啟發,和香港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例如「Change」這觀念,在香港政壇不知被談論了多久,但沒有奧巴馬,卻不可能全面在香港帶出世代交替的重要性。又如飯島愛「AV哲學化」的嘗試及其悲劇結局,其實在港一直有文化學者深入研究,但沒有藥引,卻難以超越小圈子討論。

當然,上述報道並不能算十分深入,畢竟傳媒現時未有合適版面,提供「全球在地視野」的整合評析。於是我們始終難以在報章知道奧巴馬精英之路的香港相應版本,儘管這才是奧巴馬的真正權力來源;亦不能通過飯島愛之死探討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角力,儘管這在香港正變得火熱。

穆加貝夫人催化國際視野

有人問﹕他們真的能應用在香港嗎?表面上,根據比較政治學,這些案例和香港之間具有太多不可比性,難以亦不應被直接比較。但在本土新聞愈來愈細碎化、「唐人街化」的前提下,唯有媒體工作者通過國際新聞,進一步拓展全球在地化的思維,才可能深化、廣化香港的論述層次,不可比的變成可比,也就得到學者諒解。眾所周知,新聞無形之手早已存在,但具有本土延伸性、貌似毫無殺傷力的國際新聞,卻足以成為「借外諷今」的手段,成為編者和讀者會心微笑的橋樑。對編輯而言,這總比純粹收風放風的挑戰為大。

穆加貝夫人在香港撒野的新聞,和隨之延伸的問題,正符合了上述要求。為什麼她的女兒選擇在香港城市大學讀書?為什麼她喜愛/只能在香港購物?為什麼她這麼憎恨英國記者?中國對她一家又持什麼態度?回歸前她常來香港嗎?在百分之二億通脹率的國家,夫人錢從何來?要是上述答案和香港的關係迂迴,那麼津巴布韋的荒誕政局源自後殖論述的事實,和它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濫觴,就對香港有直接參考價值。對此民主派可能得出「不宜過分推廣愛國教育」的結論,愛國人士可能得出「民主化會導致津巴布韋化」的警語,這不要緊。重要的是香港的思考土壤會隨之而生,國際視野也會得到紮根社區的空間。

遠離偽國際化編輯勇氣可嘉

有論者常說,既然香港由市場主導、既然市場賦予國際新聞愈來愈小的篇幅,香港也應順其自然,反正這裏沒有國際人才,國防外交是中央政府的事。這態度未免不負責任﹕沒有了國際視野和國際聯繫,只有被利用的硬件軟件,香港還是什麼?讓香港重返世界、遠離偽國際化的局面,離不開新聞、文化、學術工作者的持份。為此當我們看見奧巴馬、飯島愛、穆加貝夫人登上頭條,發現居然有編輯有如此勇氣和視野,怎不興奮?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8 am

從奧斯卡到奧巴馬

【咫尺地球】本屆奧斯卡頒獎禮,政治色彩一如以往濃厚。除了《一百萬零一夜》已被納入發展研究(developmental studies)的教材,《夏菲米克的時代》亦成為平權運動代言人,無論是劇本作者還是男主角,都高調藉此傳訊,亦觸及同性婚姻等議題。值得留意的是,本屆提名電影當中另有奇連伊士活導演的《換命謊言》(Changeling),表面上這也是挑戰強權的故事,卻洋溢濃厚家庭意識,假如《夏菲米克》是左傾,《換命謊言》就顯得右。

《換命謊言》洋溢濃厚家庭意識

這電影改篇自1928年洛杉磯一宗真人真事兇案,案中女主角的年幼兒子忽然失蹤,警方送回一名頂包的男孩,母親不願承認,卻被貪污腐敗的警方關進精神病院。直到後來當地揭發一宗集體殘殺兒童案,估計死者多達20人,當局才發現女主角兒子可能在內,當事人在牧師協助下抗爭。

然而這樣的抗爭,依然是圍繞家庭這社會樞紐而進行的。母親雖與丈夫離異,但始終是家庭價值支撐着她抗爭,也因此一直不相信兒子遇害。最終,別家受害孩子因為「掛念父母」而重新露面,更是家庭主義的濫觴。而且這電影的頭號英雄並非女主角,而是為其出頭的長老會牧師Gustav Briegleb。有趣的是,今天的美國長老會牧師一般隸屬新保守主義陣營,前國務卿賴斯之所以被布殊青睞、被納入陣營內,多少因為其父親就是長老會牧師,令同僚感覺「可靠」得多。Gustav Briegleb這人在美國歷史也是真實的存在,他一生以揭發警隊黑幕為己任,證明了不是自由派牧師才懂得抗爭。

在布殊8年,新保守主義予人的形象顧名思義,相當保守,牽連所及,在香港亦頗有傳人。它的興起固然強化了教會的保守力量,但某些時候,卻有效限制了屬同一意識形態陣營政府的濫權。正如美國官商勾結現象比一般人想像的嚴重,宗教勢力在號稱奉行世俗主義的美國,同樣扮演着港人難以理解的角色,不能一概以保守而論。一般觀眾看《換命謊言》,不會感到背後有強烈意識形態的背書,反而可能被電影的正面英雄和英雌感動,從而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家庭價值的可貴。相信類似的「自由保守主義」,以及看來沒有那麼傳統的代言人,會是美國右派在後布殊年代重整旗鼓的路線。事實上奇連伊士活本人也是這路線的代言人,他早年的西部獨行俠電影固然深得右派歡心,但卻沒有像另一奧斯卡影帝《賓虛》的查爾登希士頓那樣變成大右派、甚至擔任自由派恨之入骨的美國槍支協會主席。近年他在深造導演技術之餘,也有玩票式參與政治,曾當選加州小鎮鎮長,也曾被委任出任一些加州州政府的委員會,據說都是以開明著稱,並公開在08年總統大選支持麥凱恩。

奧巴馬重家庭教會 未惹右翼反感

那麼,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究竟會喜歡《夏菲米克》還是《換命謊言》多一些?表面上,為了政治正確,他自然應傾向前者;但實際上,奧巴馬對家庭和教會的重視,似乎不比布殊少。他同樣經過「神的拯救」而步入正途/政途,曾說過教會應承擔更多社會功能,不斷通過自己的家庭歷史來解說什麼是美國夢,在就職演說中也有談及家庭價值和責任。當美國面臨嚴峻挑戰,奧巴馬強調的不是創意和個人自由,而是國民從歷史傳承過來的責任心,因此一般美國右翼人士對奧巴馬都不是太反感。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8 am

假如《一百萬零一夜》在巴西(一)

【咫尺地球】當電影《一百萬零一夜》成了文化現象,第三世界貧富懸殊和治安等問題忽然得到觀眾關注,善心人都在想如何改善當地困境。然而問題的多面性,並未真的隨着電影的討論而展開。為此我們可參考講述與印度同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 的電影《無主之城》,及以同一貧民區為背景的《精銳暴隊》。這地區最值得研究的,是一個貧民不願意停火的悖論。

貧民區在山頂 變三不管王國

我們在香港,習慣將居住在山頂的人視為上等人,但巴西的常態卻剛剛相反﹕60年代開始,在里約熱內盧等大城市,大富之家都集中在山腳居住,貧民反而住在稱為「野花」(Favela)的政府分配的山頂貧民區。這是因為不少巴西人由農村投奔城市,只能住在城市外圍,同時市內貧民也被「淘汰」、逼遷到山頂,形成市內愈高愈窮、市外愈遠愈窮的經濟怪圈。這些貧民區和險要的自然地勢相結合,令它們比其他國家的貧民區更易變成三不管的獨立王國。

從上述巴西電影可見,那裏的黑幫大佬實行「高度自治」,連正規巴西警察落了單,也不敢進入黑幫地盤;勇於進入的,又幾乎全被黑幫收買。從政治學角度而言,某程度上,能落實有效管治的秩序,已可稱之為準政權;巴西存在不少「山頂國」,這是不能隱瞞的現實。反而巴西國家憲法提及的人權、公民、選舉、自由,對貧民而言卻不一定是有效管治的真正組成部分。

上述電影實地拍攝,申請拍攝的對口單位自然也是黑幫而不是政府。來自巴西貧民區的著名黑幫「首都第一司令部」,近年多次發動對聖保羅州的正規襲擊,形式甚至仿似是「國與國」的宣戰。然而巴西貧民「國」的秩序,和意大利黑手黨在西西里島建立的黑色秩序一樣,對區內平民,倒不能算是一無是處。區內雖然弱肉強食,居民卻不一定希望黑幫和政府停火。根據政治心理學的組織過程理論(Organizational Process Theory),恐怖/犯罪組織為了延續自身的生命力,每每在決定停火後,反而對內部成員倍加嚴苛。例如每當愛爾蘭共和軍(IRA)和英國政府停火期間,只能忙着不斷捉內奸,就是為了讓組織的準戰爭機器繼續啟動。但只要這些組織繼續和政府對峙,居民就成了他們組成的有機力量,恐怖大亨/黑幫大佬們就自覺有「責任」保護居民,維持區內一般的治安。例如居民生了病,黑幫會負責醫治;小偷在他們的地盤出現,「領導人」也會喊捉賊——當然,動機都不崇高,只是為免小事變大、打草驚蛇而已。反而每當政府進駐後,集團式貪污就變為常規的白道秩序,對居民而言損失可能更大。何况巴西貧民只要在貧民區住滿5年,即可合法擁有所住土地,兩害相權,他們反而擔心換了「管治」,送狼迎虎,一切要推倒重來;而要根治貪污等政治問題,他們認為幾不可能。

黑幫「維持治安」 居民寧拒政府

巴西政府過去從不明白一般平民何以甘願忍受在黑幫統治下生活、抗拒政府幫忙,直到近年左翼政客盧拉當選總統,才開始扭轉從精英俱樂部望向貧民山頂的想當然。印度政府準備利用《一百萬零一夜》帶來的契機前,應該先把上述巴西電影一併研究,要是不知道「水清則無魚」,第三世界的貧窮和治安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9 am

假如《一百萬零一夜》在巴西(二)

【咫尺地球】上周我們談及假如《一百萬零一夜》的背景不在印度,而在巴西,並談及現任總統盧拉來自左翼背景,應較能了解貧民區秩序。然而,他的上台,同樣帶來另一籃子悖論,反映所謂「一百萬零一夜效應」並不容易找到答案。


盧拉上台 兩面不討好

作為來自貧民區的過來人,盧拉長期擔任左翼工人黨領袖,哥哥又是正牌共產黨員,多年屢選屢敗,原本被當作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直到2002年妥協改走第三道路,才以主流姿態當選。在保持國際經貿繁榮的前提下,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社會福利派糖計劃,宣布對貧民區居民發放綜援和食物補貼,由國家興建公營房屋,容許地方搞部分自主的「參與式預算」,是為「零饑餓計劃」。這對實行新自由主義經年的巴西來說,是劃時代的。

但這行動很快變得兩面不討好﹕一方面,盧拉從前的共產黨、社會黨戰友批評他出賣理想,認為盧拉派糖時並沒打擊企業利潤,出發點和企業贊助熔掉武器一樣,只是宣傳,而且對國際金融業的妥協不比前任少,及不上同屬左翼出身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另一方面,巴西傳統右派或新自由主義者自然對左翼政策不滿,在拉美勢力龐大的天主教會,也反對盧拉的社會福利政策,認為這會減低貧民的上進心。結果盧拉的扶貧政策,反而比右翼總統在位時,激化了更多社會矛盾。類似現象,也出現在玻利維亞、阿根廷等近年上台的左翼領袖身上,畢竟當地民眾和精英對「第三條道路」的概念始終都未能掌握,依然較習慣二元的民粹世界觀,這樣當地就比其他國家更易因為社會階級而分化。難怪不少學者把巴西等南美國家稱為「階級隔離的國度」。

巴西的城市貧民本來相對獨善其身,但自從盧拉激化了他們的階級屬性,巴西貧民和貧農就偶然開始聯合行動。在上周談及的貧民區國中之國以外,巴西貧農亦算屬於國內另一個國中國,組織嚴密。最著名的「無土地運動」(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Rurais Sem Terra, MST),可說是墨西哥薩帕塔游擊隊的反全球化兄弟組織。它不但要求政府賠償農民/原住民被地主/企業霸佔或自然荒蕪的土地(需知巴西3%人口佔去了70%土地),還將土地問題變成以「土改」為口號的政治運動。


當貧民與貧農聯合……

「無土地運動」成員多達百萬,擁有無數合作社、互助基金、民間記者一類自治實體和附庸,遠比已式微的拉美共黨人多勢眾,甚至比黑幫更聲勢浩大,且具有意識形態的整合性。貧民和貧農聯合一起,還不是巴西政府的憂慮所在,因為兩者本來就是執政工人黨當年在野時的堅定反右盟友。但一旦「無土地運動」的搞手改為和貧民區的黑社會毒梟相結合,受害人的組織,卻不難變成逼害人的組織。屆時它說不定有潛力成為哥倫比亞毒品王國那類有意識形態基礎、有左翼組織規模,還能效法全球化時代網絡式結構的組織。兩者互補足以讓巴西大國崛起夢灰飛煙滅。

印度人口更多,宗教衝突更複雜,面對的國際環境也更微妙,面對的困局比巴西還要嚴峻。但《一百萬零一夜》的伯樂,不一定在意多少。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9 am

假如《一百萬零一夜》在巴西(三)

【咫尺地球】電影《一百萬零一夜》的印度黑幫佔戲頗重,童黨槍支問題亦為當中副軸,甚至成了主角兄長首尾呼應的道具。類似情形,同樣在巴西貧民區普遍存在,這也是《無主之城》、《精銳暴隊》等電影反覆探討的。

巴西近年是全球槍擊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一度每年有逾4萬人死於槍械案件,這比率甚至和戰火連天的伊拉克相比也不相伯仲,可見貧民區內黑幫內戰的慘烈。吊詭的是,年前巴西曾舉辦反持槍合法化的全民公投,卻有三分之二國民投票反對。

表面上,巴西反禁槍人士的邏輯,和那邊廂的美國槍支協會大同小異。美國每出現一宗致命的校園槍擊案,社會都會冒起一股禁槍熱,美國槍支協會卻總能反其道而行,宣傳說「只要我們提供一人一槍、連小孩也有槍,槍擊案在造成重大傷亡之前,行兇者就會被其他持槍者自衛殺掉」云云。

但骨子裏,巴西人反對禁槍的理由、邏輯,和美國一類已發展國家大為不同。真正關鍵,不過是貧民信不過合法持槍的警察,因為過去數十年,巴西警察習慣嚴重濫用暴力,經常隨便開槍。前任軍政府執政期間,巴警貪污、胡亂鳴槍交差當作執行任務的事實乃有目共睹,軍方卻無意整頓內部紀律。巴西人民情願像瑞士那樣,人人持槍自衛,針對的自然不單是黑幫,而是包括了以「反黑」為生的人。這情況在軍政府還政於民後依然如是。


罪惡天堂拒絕禁槍


既然巴西人民否決禁槍,民間槍擊案又異常嚴重,支持禁槍的有心人唯有採用「曲線禁槍」的方法,希望市民自發、自願地交出槍械,例如聯同大企業推行「舊槍換錢」計劃。雖然成效有限,而且收到的槍不少都早已成廢鐵,但計劃還是被廣泛報道。為了進一步達到宣傳效果,這些由民眾自願集結而來的舊槍會被集體熔掉,再被製造成新的標誌性龐然大物,就像當年秦始皇熔掉天下兵器、鑄造十二銅人那樣。不過巴西製造的不是示威性的銅人,而是鐵鞦韆、鐵滑梯、鐵搖搖板之類強調「和諧」的兒童玩意。將這些玩意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個另類兒童遊樂場,表面上也深具警世效用。

但不要以為贊助「遊樂場」的企業,並沒有利益計算。畢竟造槍、賣槍已成了巴西經濟命脈之一,贊助熔掉武器建造公園的企業得到知名度後,再得到的商機,往往還是與槍械循環工業有關。例如槍械製造商會通過和這些「良心企業」合作,來改善社會形象;而改善社會形象的目的,正是繼續大量造槍。

舉一反三,要在印度孟買貧民區杜絕槍械問題,同樣不大可能。但與巴西相比,印度的槍械罪案問題相對輕微,畢竟印度沒有受過軍政府統治,歷屆政府都只是傾向貪污,沒有產生鐵腕傳統,毋須公然縱容軍警來鞏固政權;就是姿態最強悍的總理甘地夫人,和靠民族主義起家並暗中支持民兵的瓦杰帕伊,也沒有令印度變成軍管國度。縱然印度警局還是會像《一百萬零一夜》顯示那樣,會用電刑一類私刑,也會敲榨百姓財物,亦會對民間暴力無動於衷,但總算還未完全淪落至兵匪合一的局面。無論印度怎樣百病叢生,在「金磚四國」中,它是唯一沒受過威權管治的國家,這和它的社會問題發展模型,也是息息相關的。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9 am

沈旭暉專訪索馬里蘭外長Abdillahi Duale

筆者剛到英國參加討論全球化時代國家主權的學術會議﹐認識了同樣在會議發言的「索馬里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omaliland)外長Abdillahi Duale。若問哪裡是索馬里﹐讀者會知道那在非洲東部﹐此刻海盜為患﹔但說到「索馬里蘭」﹐認識它的華人恐怕大是寥寥﹐能分辨「索馬里蘭」與「索馬里」 的更是少數。當我對這位外長說可向更多華人介紹其國度﹐他立刻興致勃勃的接受訪問。

東非亂局的民主燈塔﹖

「我們是一個獨立國家﹐千萬不要與他們混淆。」對Duale而言﹐他是貨真價實的外交部長﹐但他自然知道他的「國家」不被國際社會承認——這也是他參加這類會 議的原因。會議的贊助單位是石油公司﹐該公司在非洲投資甚多﹐自稱有義務協助索馬里蘭和西撒哈拉獨立﹐因此才贊助兩地政要與會。聯合國承認的索馬里共和國 (Republic of Somalia)本由英屬索馬里蘭和意屬索馬里蘭兩部份在1960年合併而成﹔同一地區還有一個法屬索馬里蘭﹐獨立後﹐成為今日的吉布提。索馬里合成後﹐ 政局混亂不堪﹐現今被國際社會認可的「中央政府」﹐只能管轄前意屬索馬里蘭﹐居於南部﹔居於北部的前英屬索馬里蘭一直反抗﹐並於1991年、即冷戰結束時 宣佈獨立。「那是糟透了的聯盟﹐我們永遠也不會回到那裡去。事實上﹐誰到知道我們的比他們好。」

會議期間﹐不少專家學者也 分不清楚索馬里和索馬里蘭海域﹐紛紛向他詢問海盜問題﹐讓他感覺無奈。「我可以保證﹐索馬里蘭的海域連一個海盜也沒有﹐海盜都是來自南部索馬里地區的。」 據他所說﹐今天的海盜都是昨天的軍閥﹐索馬里蘭沒有軍閥﹐卻有強大的中央軍隊。「假如南部敢入侵我們﹐定不會好過﹐他們也知道我們更強大。」既是這樣﹐為 什麼不乾脆揮軍南下﹐或協助打擊海盜﹐從而贏取國際聲望﹖「我們也得尊重他們﹐因為我們屬於兩個不同國家。何況我們雖然支持南部的人民﹐但他們往往對我們 這裡要求太多。」

當然﹐外長沒有多提索馬里蘭境內也有分離主義活動、索馬里蘭也曾與索馬里另一分離主義地區 Puntland打過「邊境」戰爭。但畢竟﹐索馬里蘭是國際關係「類國」(Quasi-state)的典型。它至今得不到國際承認﹐但有效管治國土近二十 年﹐有固定人口、固定領土﹐基本上符合國家的定義﹕「南部在1991年只有兩個軍閥﹐你看現在有多少﹐我們卻有一個統一政府。」更諷刺的是索馬里蘭的管治 模式﹐反而完全符合西方要求﹐既有相對合理的民主選舉﹐又有真正三權分立的憲法﹔2003年﹐索馬里蘭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總統﹐更得到人權份子讚揚。其國 內無論是立法還是行政機關﹐都根據美國模型設置﹐和動亂不堪的索馬里不可同日而語﹐成了他口中的東非民主綠洲。Duale本人﹐就是政府最資深的閣員。

中國反獨過份敏感

在 索馬里以外﹐索馬里蘭的鄰國如蘇丹、也門等﹐也是國際社會的反恐對象﹐如此反襯下﹐索馬里蘭曾以為獲承認應不是問題。但他們錯了。表面上﹐這是基於非洲團 結組織(即今日非盟)的一項協議﹕各國不應擅自更改殖民時代的疆界﹐否則戰爭永無止境。「其實﹐索馬里蘭曾正式獨立三天﹐才併入索馬里﹐所以統一的索馬里 才是不符舊疆界。我們保證被承認後﹐不會打開潘朵拉的盒子。」1993年﹐由埃塞俄比亞重新分裂出來的厄立特里亞(Eritrea)也得到國際承認﹐更令 索馬里蘭不忿。「非盟近年立場已開始調整﹐剛發表了政策報告﹐對承認我們獨立多有鼓勵﹐我深信改變正在開始﹐特別是當他們發現南部是如何不堪之後。」

然而﹐還有不少國家堅決反對承認索馬里蘭﹐包括中國。「曾幾何時﹐中國貨、中國商人在我們國家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六、七十年代毛澤東援助非洲時﹐不少基建都 是來自中國的。但我們宣佈獨立後﹐中國官方物資都撤走了﹐很難才看見一個中國人。我們的總理曾向中國傳話﹐當然﹐我們也希望向中國招商。」不過外長似乎是 務實的﹐不會真的相信會有大量中國商人短期內到他的國度﹐因為中國是最難被說服承認索馬里蘭的國家之一。「中國人老是擔心這會成為西藏、台灣的同類例子﹐ 其實我們多次說過﹐各國情況不同﹐我們和台灣、香港、澳門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但他們就是敏感。我們很希望中國作為大國﹐可重新檢視對我們的政策。」

在 他的努力下﹐索馬里蘭加入了有小聯合國之稱的「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也在不少國家設立代表處。就像台灣那樣。其中倫敦是最重要的代表處之一﹕「不少英國人對我們感到內疚﹐我們也認為他們作為前 宗主國﹐有道義責任協助我們獨立。」他反覆強調這次訪問英國是光明正大的拿索馬里蘭護照入境﹐而不是索馬里護照﹐希望證明英國的實質承認。「你知道嗎﹐南部的所謂正式索馬里護照﹐付5美元即可購入有一本﹐經常被非法份子用來犯罪﹔我們的護照卻製作嚴謹﹐極難偽造﹐世界歡迎。」

當外長也被「挖角」

可惜﹐一般相信索馬里蘭要成為正常國家﹐不可能是短期內的事。獨立而缺乏母體承認﹐一般都不會獲得國際接受﹐直到剛出現了科索沃的例子。但索馬里蘭不是科索沃﹐沒有大國在背後。外長也心中有數﹕除非索馬里本身的亂局終結﹐出現中央政府﹐而這個政府又率先承認索馬里蘭獨立﹐那樣世界才會跟隨。「為什麼不會發生﹖正如當年巴基斯坦承認孟加拉獨立﹐南斯拉夫也承認克羅地亞獨立。」但讓索馬里出現中央政府的難度﹐比這中央政府承認國土分裂的難度更大。「無論這個獨立夢有多困難﹐我們絕不放棄。我有信心在有生之年﹐見證索馬里蘭全面獨立。」

這類話語﹐在獨立領袖當中聽過不少。假如我們不從主權角度觀察﹐也可從人性角度了解外長的心路歷程。「是的﹐這個獨立計劃就像是我的baby﹐我見證著它的一切﹐那份滿足感﹐是任何其他職業都不能相提並論的。」說到底﹐Duale本人是典型的非洲精英﹐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畢業﹐原來唸經濟﹐同期畢業的同學都走進銀行工作﹐今天不少當上總裁﹐但他畢業時卻選擇回到窮鄉僻壤搞獨立。「坦白說﹐在我當上索馬里蘭國家領導後﹐依然有不少商業機構向我埋手﹐游說我跳槽。」他又補充說﹐「不要告訴我的妻子。」是的﹐對那些投資銀行而言﹐一個不被承認的國家外長﹐就像空殼中小企的空心部長﹐不是一份「職業」。「我們無疑要犧牲很多﹐但我們也是人﹐都要追求自己的夢。我希望我的子女活在我們的國家。」既然那裡人民生活得比鄰國好﹐爭取全面獨立究竟是目標、還是手段﹐則見仁見智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9 am

G20後中國崛起嗎? 「Rise」與「Upsurge」

【咫尺地球】G20峰會前,西方外交界流傳這樣一個說法﹕其實這只是「G2+0」會議,只有美國和中國說了算。這固然是半開玩笑,事實又是如何?中文大學所屬單位剛舉行了關於21世紀中國外交的學術會議,會中中國駐APEC前大使王嵎生多次重申其年前一篇文章的觀點,認為「和平崛起」的正確翻譯應是「peaceful upsurge」,而不是「peaceful rise」,因為「崛起」的含義包括急短的速度,而「rise」並沒有時限的暗示。因此他認為外國學者經常談論的「rise of China」,應被如實翻譯為其他字詞(例如「中國興起」),而不是「崛起」,並擔心一旦華人誤以為中國國力在急速上升成了國際共識,會影響國人的自我定位和判斷。

本欄早前曾探討「和平崛起」、「和平發展」、「韜光養晦」等的翻譯,相信這是東西方爭取話語權的軟武器,對上述觀點十分認同。可以補充的,就是外國學者使用「rise」來形容中國,這和純粹的「興起」亦依然有一定距離﹕自從著名學者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出版了《強權的興起與衰落》(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一書,「rise」一字經常就和肯尼迪理論掛鉤。

肯尼迪的強權論

肯尼迪的理論並不複雜,甚至說得上簡單直接﹕強權(注意﹕他使用的並非「大國」)的興起,一般是資源實力和軍事力量的結合;如何通過整個政權的機器整合這些力量,予以最有效發揮,則稱為「大戰略」(grand strategy);當強權過分使用上述資源或過分擴張,會邁向衰落之路;一個強權的衰落,又往往伴隨另一強權的興起,結果新強權製造的遊戲規則,又隨之登場……這理論在中國同樣深入民心,紀錄片《大國崛起》原裝版本出現最多的受訪者就是肯尼迪;只是在香港,他的片段才被大量刪去,為狄娜取代。

肯尼迪的理論對國際關係深具影響,不少概念都從那裏得到延伸或修正。例如對綜合國力的量化計算、針對「霸權和平論」的辯論,往往都在肯尼迪的陰影下進行。然而這理論近年亦面對不少批評,例如有認為沒有豐富資源、沒有強大軍隊的意識形態重鎮,也有資格當「強權」;有認為強權不一定有能力啟動大戰略;有認為強權不再存在此起彼落的朝代興替,不存在永續戰爭;也有認為整個「興起衰落論」只是當權派建構的虛象。

每當外國學者使用「rise of China」,固然可以說是「中國興起」,但同時也多少暗示了他們不相信中國興起與肯尼迪筆下的其他強權有何區別,或不認同上述對「rise」概念的質疑。要如何才能翻譯出「Kennedian Rise」的神韻,那是專門學問。對此不少學者都有所忽略,反而一些媒體、博客相對敏感,例如內地博客徐綏之的文章《大國崛起辨偽》就值得一讀。

事實上,中國外交部對上述問題了解頗深,胡錦濤和溫家寶各自說過一次「崛起」後就不再用,官方政策也調整為「和平發展」,目的就是證明中國並非進行「肯尼迪式興起」。問題是「發展」一字缺乏了任何質變或量變的含義,不可能成為專門名詞。相較下日本右派以「普通國家化」為口號,統合他們的外向戰略目標,雖然有點取巧,卻能同時變成學術和民間用語,翻譯起來也不會讓西方警惕。由於中國現在十分避免世界感覺它在「肯尼迪式崛起」,也不見得希望在G20後立刻變天,「外交無小事」,上述字眼的精準使用,就顯得更逼切。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19 am

報道泰國局勢的盲點

【咫尺地球】泰國政潮期間,香港媒體均對之大幅報道,暢銷周刊更以之為封面。當時筆者身在海外,剛巧碰見一些泰國政府的朋友,他們口中的「普通常識」,因為各種原因,卻往往不是媒體的報道重點。

泰民族主義激化更受關注

例如他們認為近年泰國政局最大的改變,並非出現了親他信和反他信兩大陣營、紅衣與黃衣兩大兵團,或隨之而來的連串政變和反政變,而是泰國民族主義的激化。自從泰國和柬埔寨邊境的古蹟爭議變成民粹運動,雙方出現小型武裝衝突,在兩大陣營都要爭取民意的前提下,泰國政客紛紛以強硬姿態宣示愛國,令泰國和平局勢出現隱憂。雖然泰人也要接受軍訓,但其訓練遠不及新加坡等國嚴格,又缺乏緬甸、柬埔寨等鄰國的實戰經驗,作戰力教人擔心。

至於泰國國內的示威,反而和一般人生活關係有限。對泰國人而言,無論那些群眾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口喊什麼人設計的口號,要他們持續數月集會,都只能是源自「系統性發薪行為」(編按﹕即有人出錢「僱用」)。雖然新聞顯現的泰國局勢十分嚴峻,當地人這感覺並不強烈,因為他們知道「群眾活動」早已不是真正由下而上的動員,其不可測性也開始降低。與此同時,他們對政客的態度卻日漸犬儒起來。

王儲名聲惹爭議 前景有隱憂

一般泰國人都知道,局勢的真正最高仲裁者並非選民,而是泰王。泰國媒體一直嚴禁傳播任何王室的負面信息,教外間更難理解泰王的政治角色。目前沒有泰人願意和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王對着幹,但一旦他那位名聲可議的王儲繼位,局勢卻可能一發不可收拾,這才是泰國人對和平的最大隱憂。有不少學者建議泰國王室由形象開明的公主繼位,但這並非傳統。

換句話說,相比起歷次泰國政潮而言,泰國今天並不特別着急,反而數月前的群眾佔領機場事件產生了針對遊客的行為,引起混亂的可能性更大。至於他信護照被吊銷、政變領袖遭伏擊,這些對飽受小型政變訓練的泰國人而言,原來都是「可消化」的變數。因此當他們發現泰國政潮成了國際要聞、香港引以為傲地宣布自己是全球首個呼籲民眾暫時不要到泰國的地方,都感到有點啼笑皆非——當然,他們不知道特區政府要加倍回應,以彌補上回反應緩慢的教訓。

想深一層,這個全球第一,倒有不少深層問題。不少西方國家有一個長期名單,記上他們呼籲國民不要踏足的國度。不少看似太平無事的度假聖地,例如也門、阿爾及利亞,一律榜上有名。在這名單之外,西方會針對出現短期危機的國家發出警報,什麼時候只是形式主義的勸喻、什麼時候要動真格撤僑,有嚴格標準。但對港人而言,他們此前沒收到特區政府呼籲不要到其他國家的資訊,卻知道不應此時到泰國,如此信息是不平衡的,畢竟在此刻比泰國危險的國家地區多的是。例如有友人原打算上月到北韓,申請簽證時適逢導彈危機,北韓領事館再三要求他提供「海外聯繫檔案」,最後被其所屬公司要求取消行程。過程中,沒有來自官方的資訊可以倚賴,只能向筆者一類朋友徵詢意見。舉一反三,單從本地媒體的資訊研判世界,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有時難免見樹不見林。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20 am

悼林尚義﹕阿叔與他的西德奇蹟……

【咫尺地球】回想10歲時,剛懂得看足球比賽,那時一名評述員常說「中場(時間)要打電話給福士教他變陣」,又能預知德國隊的禾拉與奇連士文先後入球。那時,我是信以為真的。後來知道那名評述員叫「阿叔」,也發現福士時期的德國隊比起歷史的輝煌,已遜色不少。

據說,阿叔確實認識不少德國名宿,而他本人當球員的歲月,正是西德隊崛起的時代﹕他在1958年得到東京亞運足球金牌,西德則在1954年首奪世界盃冠軍。可以想像,阿叔作為忠心德國球迷,必然與那個時代背景有關。

今天我們說起德國,直覺以強隊視之,但在1954年,西德奪冠是爆大冷的事,當時的球壇首席勁旅,是今天已式微的匈牙利。在50年代,有球王普斯卡斯坐鎮的匈牙利隊,曾創下連勝34場的恐怖紀錄,包括在1954年世界盃分組賽以8﹕3大勝西德;相反,在1950年世界盃,兩德依然因為二戰戰敗不能參賽。然而匈牙利的連勝紀錄,就是在1954年世界盃決賽被西德中斷。

這勝利,史稱「伯爾尼的奇蹟」(The Miracle of Bern),也就是德國電影《愛的十二碼》的原名——瑞士伯爾尼是主辦城市,而所謂「史上」,並非單指足球史,也包括政治和國際關係史。在1954年,西德還不被視為正常國家﹕納粹精神連根拔起,國家新向心力卻不能建立,返國的戰俘身心交瘁,美國對西德人居高臨下,連慘敗的法國也以戰勝者姿態干預西德內政,東德反而表面上欣欣向榮,更有年輕人主動逃亡東柏林。在東西德以外,當年還有第三隊德國隊——被劃為法國保護國的「薩爾蘭」——獨立參賽。可以說,西德經濟崛起、半壁江山國家身分的確立,都和1954年的勝利息息相關。唯一類似例子,只有年前伊拉克百廢待興之際奪得亞洲盃才可比擬。

西德奪世界盃重建信心

阿叔1972年掛靴,改當評述員,西德則在1974年再奪世界盃。那次奪冠,對西德政治同樣重要﹕兩年前,西德主辦1972年慕尼黑奧運,發生了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分子突襲喪生慘劇,當局應變極差,國際社會對西德防衛和反恐能力信心盡失,甚至質疑它對西方陣營的價值。面對如此逆境,西德成功主辦1974年世界盃、並以東道主身分奪冠,一吐烏氣。1990年,西德變成德國隊再奪冠,來自東德的隊長森馬被稱為「兩德統一最大收穫」,反映德國全面復興,這也在德國電影《快樂的謊言》有所敘述。此後,阿叔跳槽了。

德國隊的每次成功,巧妙地,都與林尚義的足球事業有所聯繫,但阿叔作為香港頂級球員、球評人,和香港足球的互動卻愈來愈少﹕大概那小圈子——以及其背後的潛規則——再也容不下他,也不屬於他。結果阿叔沒有炮製「現代足球一隊進攻另一隊就要防守」、「比賽難以開紀錄,除非一隊攻入一球」一類「金句」,與香港電影的crossover反而愈來愈多。記得我首次看《古惑仔》電影時,並非在香港,而是在美國留學期間的香港文化介紹活動,身旁觀眾都是洋人,全場反應最熱烈的一幕,就是阿叔飾演的牧師在靈堂以飛鞋絕技踢向吳鎮宇飾演的洪興龍頭靚坤,然後洋警司說﹕「什麼都看不見」。

「阿叔」 的集體回憶

香港媒體習慣把公眾人物配以倫理稱謂,久而久之,「阿叔」、「驃叔」、「霑叔」都活像我們家族成員,成了不能被保育的集體回憶。他逝世後,Facebook的不同林尚義悼念區在一日內聚集了過萬會員。畢竟能夠冠之以「叔」的,多予人敢言的感覺,觀眾喜歡他們不怕開罪同行的勇氣、公然在錄影廠吸煙的氣派,這都是不能東施效顰的,因為內裏存有對現實社會的投射。

當年阿叔代表中華民國參與亞運。雖然這是歷史形成的背景,但也可說是香港軟實力的展現。然而似乎當局不太深究西德和德國如何通過足球建構國家身分,也不在意施丹每次為法國贏取錦標後,慶祝最熱烈的依然是他的家鄉阿爾及利亞,即使是激進穆斯林,那一剎那也不介意「放下屠刀,立地信耶穌」。也許,這再次證明唯有德國才是阿叔的歸宿,至於本地足球是否球迷的歸宿,阿叔後期主持《球迷世界》的神情,已盡在不言。RIP。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20 am

泰商眼中的他信內應論

【咫尺地球】本欄曾談及在泰國一般市民、學者眼中,外國人通過國際媒體閱讀泰國局勢可能出現盲點。及後筆者亦曾與一些泰國商人交流,他們同樣對純粹的紅衫軍群眾運動不大擔心,但通過他們的局內人視角,卻對政府內部的複雜形勢頗為憂慮。

為何多國外長要涉水逃走?

首先,泰國商人認為群眾運動令泰國主辦的國際會議流產,這對泰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形象損失極難彌補,嚴重影響泰國爭取在東盟乃至亞太區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歷年努力,對這點他們更介意。他們認為最吊詭的是,當日會議場地形勢險要,三面環山,極易防衛,理應保安嚴密,最後卻要多國外長涉水逃走,場景極其「壯觀」,明顯是他信陣營在政府有內應,才故意配合這幕國際出醜記,好讓民眾見證阿披實政府管治能力如何糟糕。

王室內部矛盾恐被政潮利用

同一道理,一些在泰國政府總部附近乃至內部發生的槍擊案件,他們認為也是內應所為,否則泰國的防衛力量,並非不濟至此。同時,他們更擔心王室內部的矛盾,會被政潮利用。泰國坊間一直流傳王儲的種種故事,這些對所有人都並不新鮮。泰商的關注點,只是名聲不佳的王儲,基於鞏固他日權位的需要,早已和他信建立秘密聯盟關係,因此和泰王關係鬧僵的他信,今天才這樣有恃無恐——這正是近來愈傳愈烈的江湖傳聞,坊間極難求證,在泰國公開發表則極其危險,唯有外電報道才依稀提及。至於近年積極改善泰國國際形象、極受國際社會歡迎的長公主,則難以在內爭扮演要角。

假如香港變成「他國」顛覆基地

但他們最恐懼的還是暗殺先例的開啟。事實上,東南亞政局常有暗殺發生,職業殺手要求的價碼並不高,但一般局限於地方層面,因為高層的政治角力,在宏觀調控下,一般都可通過金錢解決——也因如此,暗殺價碼才被愈調愈低。這次他信政敵中槍,固然令他們懷疑這是一方陣營改變遊戲規則的暗號,但更令他們不安的是,這可能代表原已遵守遊戲規則的一些江湖圈子內,也埋下不少他信的內應。

假如上述泰商的憂慮全部屬實,他信在農村的傳統支持者以外,在政府、王室、軍隊、民間依然擁有龐大潛力,乃至在關鍵崗位埋下內應,則泰國局勢的長遠變數,並非以往的政變可以比擬。因此泰商最後的微言,輪到與香港相關﹕自從他信下台,香港就經常出現他的蹤迹,這位過氣首相不但在港四出買衣服、買樓盤,甚至連他的新書發佈會,也選擇在香港舉行,令不少反他信陣營中人十分奇怪或不滿,認為他信只是在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建構一個並不存在的顛覆基地,好讓一般泰國民眾誤會,背後有中國政府在支持他信。我們近來見少了他信,也許這是在泰國壓力下北京回應的結果。無論如何,當泰國政府周前吊銷他信的泰國護照,他信已變成尼加拉瓜公民,暫時再也不能享受特區的免簽證待遇,在港泰商的憂慮似乎暫可按下不表。但香港只是他信全球網絡的一個小環節,既然他結下的是一個大塵網,要自動放棄,恐怕比魚死網破更難。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20 am

回顧百年前中墨關係

【咫尺地球】H1N1流感演變成中國和墨西哥近年罕見的外交風波,雙方都埋怨對方沒有易地而處、充分照顧友邦民族感情﹕墨西哥認為是中國崛起後,以霸權姿態歧視發展中國家;中國則認為墨西哥不謹慎處理國人出國問題、留難包機事件,等同不承認國人生命寶貴。然而主事官員對對方國情,例如墨西哥在北美貿易協定簽訂後的心態,又或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似乎了解並不完全;就是了解,實在也不可能在這非常時期怎麼顧及。如此外交,教人想起100年前的中墨關係,那段插曲由重重誤會組成,讓中墨同時飾演「霸權主義者」和「受害人」,伍廷芳傳奇有詳細記載,戲劇性甚強,十分精彩。

第一回合﹕墨西哥獨裁者迪亞斯排華

20世紀初,華工在協助美國 西部大開發後被當作經濟威脅,美國通過連串排華法案。當時美國剛戰勝美西戰爭,成了美洲無可爭議的霸權,美洲各國見美國牽頭排華,都打算跟進,包括墨西哥。墨西哥在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前,領土足和美國比併,算得上大國,就是戰後損失了大量土地,也還是白銀出口國,一直希望以其他形式重振「大國」聲威。當時墨西哥長期執政的是獨裁者迪亞斯(Porfirio Diaz),也就是和辛亥革命齊名的「墨西哥革命」的推翻對象,他和慈禧太后被視為東西兩大獨裁者。1905年,迪亞斯指示他控制的墨西哥國會審議排華法,一旦通過了,墨西哥也就和美國一樣,擁有排他的資本。由於中國駐美大使伍廷芳在美的反排華運動徒勞無功,墨西哥國會對排華法通過胸有成竹,並對伍大使溫文爾雅的游說毫不理會。

第二回合﹕伍廷芳、程璧光「炮艦政策」

然而身為香港人、曾在皇仁書院讀書、後來當上民國外交部長的伍廷芳,是中國外交祖師,對墨西哥「疑似大國」欺善怕惡的心態十分了解(其實只要代入清廷當時的思維就是),而且得到美國默許不鼓勵墨西哥排華,對迪亞斯並不賣帳。談判期間,他面對墨國議員的氣燄,忽然拿起「香港仔」應變精神,拍枱大叫﹕「下旗!回國!電中國政府,派兵船來,再和你們周旋」。墨國議員沒料到這一着,看着怒氣冲冲離去的伍廷芳,居然就此屈服,不通過排華。這似乎不可思議,但畢竟中國海軍在甲午戰前,位列全球第七,依然並非數十年前被美國打怕了的墨西哥可比;就是甲午戰後,「中國熱」經過李鴻章訪問北美興起,軍備也有少許恢復,伍廷芳無中生有的「炮艦政策」居然一舉成功。

數年後的1911年,迪亞斯下台,混亂不堪的墨西哥再次排華,這次清廷吸收了伍廷芳的勝利經驗,再次聲稱要派艦到墨西哥「訪問」。這次居然真的有大清艦隻到達墨國,因為當時的統領、後來當上民國海軍總長的程璧光,剛好率領甲午戰後中國海軍的最大投資巡洋艦「海圻艦」到英國 ,參加喬治五世加冕儀式,返航時知道墨西哥又搞小動作,立即宣布對之「訪問」,以增強「大清炮艦政策」的「說服力」。海圻艦訪英原來就是大清亡國前為爭門面的最後一擊,規格甚高,單看排場,倒不失大國風範,美國也派出大量達官貴人閱兵。結果,缺乏了中央一統政府的墨西哥,聽說大清「大軍壓境」,不知道程壁光根本不能決定開戰,居然立刻回禮道歉、承諾賠償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程璧光到了古巴就不用再走,勝利回朝。回國期間辛亥革命爆發,他率全軍起義。借古鑒今,百年後中墨兩國對對方的了解,起碼在民間層面而言,恐怕也增進不了多少。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作者按﹕本欄提及民國外交部長伍廷芳為皇仁舊生,坊間一般記載其為聖保羅書院舊生,但一些文獻如George B. Endacott與Arthur Hinton所著的《Fragrant Harbour》或《霍英東全傳》,則稱伍為皇仁舊生,或曾於當年中央書院就讀。筆者查證下,相信前者資訊較為準確,但也未能核實後者不符事實,故特作補充更正。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20 am

基辛格演講散記

【咫尺地球】原來以為,基辛格已是一個歷史人物,想不到日前有機會欣賞他的演講,地點還是在鄰近澳門的學術會議。當我們只能從電影回顧他的伙伴尼克遜,這位86歲的老人卻依然風塵僕僕四出活動,看見他那一刻,彷彿出現了歷史錯位。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包括筆者在內的觀眾們,不少懷着近乎朝聖的心態,注視他的一舉一動。聽着聽着,卻不由得愈想愈多。

重複訪華故事 不怕吃老本

假如你在38年前拿到一個大獎,卻要在往後的38年天天對它重溫,是否還有味道?答案應是顯而易見的。基辛格在1971年秘密訪華的故事,肯定從他口中重複了千萬遍,但到了今天,他在中國演講卻依然必須圍繞那題目進行,也必須加上當年會見毛澤東、周恩來過程中的「軼事」以吸引觀眾,反而和當代世界局勢相關的內容,都不外什麼中國必然崛起、世界不能沒有中國、中國發展快得驚人等,江湖味頗濃——當然,觀眾們似乎也不是要什麼新猷。根據一般美國人的做法,就算真的要重溫老掉牙的故事,也會先自嘲吃老本一番,而基辛格在中國沒有——這一點的背後原因,值得注意。

說來有趣,不少把基辛格當作「中國人民老朋友」的中國人,都是民族主義者;不少中國民族主義者,都對美國右翼政策反感。然而基辛格在歐美卻依然以「強烈反左」著稱,不但在70年代策劃拉美的連串政變,讓他備受爭議;他在小布殊政府任內更依然維持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據說是白宮最常出現的訪客之一,甚至連伊拉克戰爭最秘密的規劃都有這位老人的影子。這不叫雙重標準,因為基辛格和後來的新保守主義者不同,不主張統一的理念,只講求國家利益。難得的是中國觀眾少有讓老朋友尷尬,絕少問及這類問題,頂多問他「這麼常來中國是否因為仰慕中國文化嗎」。太難答了。

聽過他發言,身旁一位資深老教授不以為然,認為他來中國只是為他的顧問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招商,更說這公司承擔了不少中國游說合約,不和北京打好關係不行;而因為他的極右標籤,這公司在歐洲大陸就遠不及在華吃香。當然,這些筆者就不能求證了。

相反,同場演講的中國前外長李肇星卻予人一定驚喜,發言依據美式作風準備幽默笑話,而且棉裏藏針,例如以開玩笑方式當着基辛格面前說「當年你吩咐美國人買中國貨,今天你們卻欠我們國家很多錢哈哈哈」,倒真的惹得所有人哈哈哈。也許是小人之心,聽他說起1971如何如何、1979如何如何,都似隱隱然帶三分諷刺,彷彿在說﹕你還是這樣呀。

一度呼風喚雨停不下

基辛格是否還需要大量金錢?自然不是。是否需要名譽教授頭銜?不可能。是否還享受講述1971的故事?似乎也不是。是否真的以促進中美友誼為終身使命?也許有這元素,但從其信條顯示,那不是主菜。

依然行走江湖,原因也許很簡單﹕對一位智力超群、曾呼風喚雨的巨人來說,停下來,怎麼辦?他在美國的身分,變成了首席政壇不倒翁,到了21世紀還在幕前——他除了經營私人公司,還一度應小布殊之邀,負責9/11調查委員會,不過迅速因為利益糾紛被民主黨逼走而已。和他同代的,無論在國內外,有誰還如此活躍?尼克遜、周恩來,還是布涅日烈夫?都不是,但也許唯有這些基辛格的真正老朋友,才有資格問﹕教授,你寂寞嗎?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21 am

後G20權力格局之「小國崛起論」

【咫尺地球】早前本欄談及G20會議後中國能否作為大國崛起,以及美國學者肯尼迪賦予崛起的規範。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卻在談「小國崛起」,台灣學者張亞中更出版了同名專著,希望為台灣——他眼中的「小國」——找出崛起之路。

北京自然不承認台灣是「小國」,但當中國在談大國責任,借鑑小國生存之道,也不失為有趣的對照。《小國崛起》一書的「崛起」重點,包括下列條件﹕商業至上,不受意識形態左右;廣納國際人才,超越民族主義;在全球市場創造被需要的價值;不挑釁鄰近強權,並回應全球化時代,加以利用。

表面上這些條件是合理的。但從冰島破產的案例可見,並沒有任何公式可以在全球通用。何况根據學術定義,「小國崛起」的命題本來就是一個悖論﹕假如崛起與霸權存在一定掛鈎,小國自然難以「崛起」,只會「興起」,而這樣的「興起」亦必然受制於外在環境的局限,沒有自我設定國際社會秩序章程的能力,因為有了這能力,就不再是「小國」了。

維繫繁榮興盛 vs. 變身大國

上述吊詭,對小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究竟要恰如其份地繁榮興盛,還是要當有能力製造秩序的大國?為了和台灣對應,《小國崛起》一書談論的「小國」,基本上以面積為依歸,選擇的包括威尼斯公國、尼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和愛爾蘭,但它們的視野有明顯不同。按今天學界的綜合國力指數計算,威尼斯公國雖然面積極小,但卻一度主宰中歐命脈,曾是名副其實的「大國」;普魯士作為德國核心組成部分,也一直以面向世界的挑戰者自居;但芬蘭和愛爾蘭等則從立國第一天起,即接受了當小國的事實,就是近年經濟發展出現飛躍,也沒有非份之想。箇中關鍵顯然易見﹕一旦超越了小國的瓶頸,就要盡大國的責任,而「盡責任大國論」是近年國際關係重要理論之一,希望通過規範來制度化霸權的角色,既要借助霸權的穩定力,又要限制霸權的自利行為。

有趣的是,「盡責任小國論」卻未曾盛行,似乎是假定了在全球化時代,能進行議題設定的國家數目極有限,唯有它們才有力一錘定音。不會有國家想到要從全球最不受金融海嘯影響的小國求助,因為那國家的名字是北韓。

小國公司化 可成未來趨勢

但再想一層,小國真的不能崛起嗎?答案是似非而是的。一方面,小國在這個年頭,要演化為大國、繼而盡大國責任,確實幾不可能;但與此同時,我們卻不斷發現以跨國公司名目設定世界秩序的案例,而這些公司的前身,可能不過是數十人的集團。當然,它們也受「企業社會責任論」管轄,但負擔和局限始終遠遠不及國家,例如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就是高瞻遠矚,知道美國有問題,也不可能不持有相關資產。

若當代有小國有視野要在維繫繁榮穩定以外,得到大國影響力,而又知道沒有能力盡大國責任,那樣唯一的空間,並非上述著作所言的仿效其他小國興起的經驗,而是將整個小國公司化,變成一個非國家個體(Non-state Actor)。當然,這只是理論而已,實際情况極難做到,特別是在國有化思潮忽然復興的今天。但下一波金融風暴,可能正是源自國有化的經濟漏洞,屆時「小國NSA化」求生的趨勢,卻可能變得明顯起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Empty 回復: 沈旭暉2009(1月至6月)文章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3月 10, 2013 10:21 am

美斯 馬勒當拿 與拉美左翼串聯

巴塞隆拿技術性擊倒曼聯,奪得歐洲聯賽冠軍,隊中阿根廷球星美斯成為焦點之一。但美斯本人卻可能不察覺,他的光芒四射,在蝴蝶效應下,可能直接影響整個拉丁美洲的未來。

當他成了阿根廷國家隊重心,被當地媒體形容為「新馬勒當拿」,而正牌馬勒當拿此刻已是阿根廷國家隊領隊,他倆的合作,對阿根廷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表現,絕對舉足輕重。假如阿根廷在二人帶領下,奪得2010世界盃,那可是政治事件。

卡斯特羅三大門徒

熟悉足球的朋友提起馬勒當拿,除了想到他的精湛球技,也了解他作為隱君子的履歷,以及在意大利期間與黑手黨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身處局外,似乎難以想像他有政治前途。然而自從馬勒當拿在古巴戒毒,他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愈來愈高,意識形態傾向則愈來愈左。

在古巴,他是卡斯特羅的貴賓。喜愛足球的卡斯特羅深知古巴隊難以得到世界一流地位,唯有追捧阿根廷,更嘉許馬勒當拿為「球場上的捷古華拉」,認為他當年的盤扭英姿,就像捷古華拉的游擊戰術一樣出神入化。馬勒當拿被一些西方國家當成不受歡迎人物,在古巴卻被最高領袖引為知己,自然產生心理反差。加上卡斯特羅不時向他講解一些左翼思想入門,教導他要利用自己的聲望「為人類做點事」。一輪身教言傳,球王慨嘆人生有幾多個十年,變成革命領袖關門弟子,更在身上印上卡斯特羅和捷古華拉的紋身。近年的拉美反美、反全球化示威,馬勒當拿都牽頭參與,例如在2005年中美洲峰會,拉美各界左翼人士舉行反美大串連,三大領袖正是以反美著稱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原住民出身的玻利維亞左翼總統摩拉里斯(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以及馬勒當拿——這三人被視為卡斯特羅晚年三大門徒。畢竟,這位革命教父大概明白古巴的歷史角色已終結,薪火相傳的責任,將落於新興拉美群眾領袖身上。對馬勒當拿刻意結交,是他精心計算的最後殺着。

馬勒當拿的總統資本

筆者上月曾與研究拉美政治的阿根廷學者Ariel Armony聚會,他認為假如此刻馬勒當拿競選總統,已「很有可能選上」,特別是現任總統克里斯蒂娜施政開始出現問題,令選民對她和丈夫基什內爾的家族統治產生求變心。因此,據說不少阿根廷有心人已開始向球王灌迷湯。這不單是因為馬勒當拿在一個對足球狂熱的國度,擁有世界球王的威望,也因為他持有令人舉足輕重的身分﹕名嘴。自從戒毒成功,馬勒當拿主持了一個名叫《10號之夜》的清談電視節目,在西班牙語系的拉美大受歡迎,嘉賓不單包括比利、施丹、泰臣等體育明星,更包括恩師卡斯特羅。在拉美,媒體明星往往自動成為人民英雄,查韋斯就因此堅持親自主持電視節目。

當然,馬勒當拿缺乏從政經驗,只能依靠團隊輔助,自己專注飾演領袖角色,而他目前也沒有選總統的意願。但假如阿根廷奪得2010年世界盃冠軍,身為領隊的馬勒當拿,就肯定獲得君臨天下的威望,其時從政則順理成章。要是他成了總統,堅持目前的意識形態,再與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結成拉美反美同盟,以阿根廷在拉美的影響力,將為美國帶來大麻煩。對奧巴馬而言,阿根廷在2010世界盃的表現是一個嚴肅課題,假如有球員把巴塞隊中靈魂「新馬勒當拿」美斯踢傷,就太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了。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1頁(共2頁) 1, 2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