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6 pm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7 pm

如果現在說起行銷全球的”中國制造“,對於很多人(大部分)來說,其第一印象還是廉價、山寨的、不耐用等等,而提起德國貨、日本貨,那感覺十有八九就是耐用、可靠、高精尖等等(中日合資汽車例外)。我相信不僅僅是我,吧裏的基友們、現實中的朋友們都不止一次地想:啥時候我們的工業產品也能像德國、日本那樣也高精尖起來,中國制造的工業設計也能像德國制造、日本制造那樣出類拔萃?(《大國重器》我也看過,也感覺熱血沸騰,但是現實中我們的工業設計方面確實跟西方還有很大差距,這一點,我還是覺得還是應該正視的。)

但是像工業設計這種東西,沒有時間去沈澱是不可能一下子異軍突起領先世界的,但是我們中國還有多少時間去沈澱呢?我們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呢?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7 pm

要不要學(日本制造、德國制造)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學是另外一事。日本德國的工藝制造,根植於他們的產業結構,而他們的產業結構源自於他們的組織形態,而組織形態最終只取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說錢從哪裏來?沒有錢,一切組織都無法構建,而錢在組織內外的流向會塑造整個組織結構。也即是說,組織最根本的取決於他的融資形態,特別是最初起步階段的融資形態將會形成嚴重的路徑依賴。

我們先拿美帝家的企業來說說:美帝家企業的最基本的組織形態,來自於它的經理人制度,而這種制度的發端,與摩根時代,美國鐵路大發展,以及巨額的債券融資有關。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是靠譜的。鐵路的出現第一次使得運輸業出現了穩定的抵押標的和穩定的現金流,這是與英國傳統上依靠保險和股權承載的航運業有著巨大的不同。這使得,鐵路的資產價格是以利率計價而非風險計價,換而言之,鐵路資產現金流的穩定性使得債券獲得了空前的流動性溢價。

雖然火車誕生於英國,但是英國本土的國土狹小,而殖民地有民族主義敵對勢力不適合投入巨額的固定資產投資,而美國恰恰有著發展鐵路的天生稟賦,國土遼闊,橫跨兩大洋國內大規模的暴力反對派。這意味著,美國的鐵路債務,具有,超高的流動性溢價,極低的風險溢價。這使得美國的鐵路債務可以被沒有金融知識的普通民眾所接受。美國的鐵路債務在民眾中極度的分散,這使得債務人對企業經營的控制權極度衰弱,而可以隨時撤換的職業經理人則走上了前臺。因此美國人構造的是一種不依賴於特定投資者的極端外部融資模式,而這種模式在美國社會中形成了路徑依賴,他們一直尋求各種穩定的現金流資產,流動性不好,他們就想辦法增加流動性,次貸即是這一模式的現代版本;風險溢價高的,他們就輸出民主增加軍事存在,降低地區的政治動蕩。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8 pm

扒完了美帝,我們來說說盆腳

而盆腳,則是另外一種形態,鬼子企業的特色就是終身雇傭制和年功序列制。他們的融資模式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極端的尋求內部融資。這兩種制度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終身雇傭制,實際上是一種兜底的供給制,一旦一個組織承諾兜底,那麼他就有巨大的內部融資動能。它允諾成員最低生存標準,隔斷成員在體制外的生存空間,使得組織成員可以放棄一切為爭取兜底而為組織服務。年功序列制,實際上就是老年人向年輕人融資。終身制承諾兜底,把年輕的員工捆在企業內部,年功制則強迫組織內部的年輕人為老人服務。這實際上是一種戰時制度,戰時不能對外融資,只能要求成員奉獻,戰時沖鋒陷陣總是血氣方剛的新兵蛋子而不是老兵油子。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使盆腳的年輕人容易失去銳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8 pm

這種制度源自於二戰前的長期軍國制度,而戰敗後美國由於處於各種實際考慮未對日本的經濟結構像它的軍事組織一樣進行做大刀闊斧的改造。因此戰前的保持內部融資的財閥體制被保留了下來,而當時日本人口在40年代戰爭斷層和50年代的嬰兒潮,又形成了極不對稱的人口金字塔,這兩者共同強化了日本企業的內部融資模式。

現在這一模式,不僅深刻地影響著日本企業,更形成了內向的社會融資體系,現在整個日本國債都是由日本人所持有,而最近日本央行的寬松行動可以說是把這一模式的發揮到了極致變態的地步。日本企業社會的融資模式,能在這條死路上能走多遠,取決於日本在美國全球分工體系的庇護下會不會破產。現在美帝想重整自己的工業制造,在東亞面對某國的擠壓也越來越無力,盆腳的日子也是秋後的螞蚱。

因為任何融資方式所造成路徑依賴,只有以舊方式的徹底破產方式才能徹底改變。而某國的經濟結構的成功便是這種改革典型的案例。某國近百年來沒幹別的,不是革命就是改革,會變通的生命力才是頑強的。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8 pm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實行的實際上是一種更為徹底的,兜底制和年功制。當時每個國企有醫院學校警察局,基本上把一個人生老病死都承包了,而員工又在企業內部以科層進階,師傅帶徒弟,八級技工訓黃毛小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這套制度之所以在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整個經濟體系融入了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制。而日本則是融入了美國主導的分工體系,對其經濟制度進行合理的改良,使其在全球的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

中國當時的計劃經濟基本上是師從蘇聯,而蘇聯的下場嘛嘛嘛.....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09 pm

中國在70年代之前就把這套內部融資體系做到了極致,整個國家,無論企業還是財政基本上都處於事實上的破產狀態。破產帶來是改革而不是改良。1978年當鄧爺爺下決心進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實際上便是宣告了這種代際內部融資的結束。打破一個舊世界的時候,如何建立一個新世界便成為了一個問題。

隨著整個80年代的不斷摸索,中國社會演進出了一種特有的地域內部融資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城鄉二元體制。利用中國人口眾多,但是分布極不均衡的狀態,實現了城鄉二元的融資模式。當國企,生產隊,票證,這類制度消亡的時候,戶口制度卻神奇的保留了下來。兔子對這一計劃體制進行了巨大的改良,在改革開放之前沒有戶口就沒有糧票這類基本生活用品的票證,沒有糧票你連吃飯都成問題。而改良之後,這些基本生活用品得以流通,但是高級的公共服務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異地就醫、異地就學這種問題直到現在還是個不小的問題。

基本生活物資的流通以為著人員可以實現長距離的遷徙和短期暫留。而教育,醫療,住房這樣的公共服務限制,則把流動人口的大量消費資金留在了東部,同時又利用出口優勢,把這些人流的生產性資金也留在了東部。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10 pm

如果說日本是一種基於時間縱向的內部融資模式內部融資模式,那麼中國沿海的城市向貧困的內陸融資就是一種基於地域的橫向內部融資模式。

這種橫向的融資模式,必然決定著人員,乃至技術的大量高速流動和傳播。春運這種全民性的候鳥遷徙,山寨之國高效模仿和替代性生產,絕對不可能在日本或者乃至任何其他國家出現,因為這些皆是中國這種特有的橫向模式外在反應。

因為教育等等方面的原因,中國的技術工人,做不了日本德國那種精益的技術工種。但是人員的高速流動,必然意味著他們所掌握的技術必須可以復制和適配。因此中國的工業並不長於高端部件的制造,而長於對於復雜工業品的快速低成本的高效整合,從小米手機華為路由器到高鐵莫不是如此。

其實這也是一個成本問題,培養一個極其高素質的尖端技術工人的成本太高,而選擇整合的成本相對於培養大量高精尖工人來創造利潤的成本更低。再說白點:整合資源來錢快!

中國企業乃至社會的這種獨特融資模式,決定了我們不太可能走日本人、德國人的道路,我們既不可能特別擅長於精密制造,但同時我們的活動範圍又比日本來的寬廣。日本基於代際的內部融資是內向的,他們走的是老子有兒子兒子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這個套路。而中國基於地域的內部融資本質上就是外向的,我們要比日本更有利於轉變為外部融資的模式。因為這種經濟體系要求地域足夠寬廣,當960萬平方公裏不夠拓展的時候,對外輸出就是我們無可回避的的選擇。

過去數年,中國企業依靠勞務輸出賺取資源的對外輸出模式,實際上僅僅是對中國內生模式的一種簡單的復制。而現在高鐵外交,規劃一路一帶,即是這種地域模式的升級換代。這些對外的基礎設施建設,留下的並不僅僅是一堆固定資產,當寬廣的鐵路網把這些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緊密聯系起來以後,中國工業那種長於復雜技術高效整合,快速復制,快速適配的工業體系會隨著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高速流動,在這些交通幹線的附近輸出成一個產業帶。(感受到兔子那濃濃的惡意了嗎?)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10 pm

中國現在所做的卻是日本企業在數十年對外輸出過程中所無法做到的,因為他們的超級精密的技術根植於他們的嚴格至變態的組織,這使得這些技術無法隨著日本企業對外拓展時,在那些無論是社會組織還是企業組織都相當原始的地區落地生根。而反觀中國,由於技術工人從事的都是高度可復制可適配的技術,反而這些工作可以傳播的更廣,一個安徽河南打工妹打工仔能夠熟練操作的工種,一個柬埔寨的工人沒有理由學不會。

由於歷史和文化上的親和性,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對日本、德國那種有著世代傳習精密工藝的體系有著不切實際的迷戀,是啊,好東西誰不羨慕?但實際上當1976年安徽農村的幾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伯伯在承包書上按上血手印的時候,我們註定已經回不到這樣的社會,它只會成為我們的一個影子,永遠我們身邊,但是卻永遠不是我們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那些影子附庸在自己身後,我們的影子要遮蓋住它們的身影,這難道不是星辰大海的理想麼?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11 pm

這是個新時代,叫數字工業時代。

工藝是模擬的,現代工業是數字的。迷信工藝的結果就是,在數字時代大幅度的落後美帝,當年日本的集成電路水平多牛逼?但是摩爾定律出來以後立馬不行,看看索尼松下,都成啥樣了?當年初中的時候能有一個Sony的Walkman,簡直就跟現在有一個Iphone一樣,現在呢?這些日本品牌,連小米,錘子都打不過。數字技術可以說幹掉了大半日本產業。

重視工藝、工匠是對的,但是迷信工藝,迷信匠人,就是本末倒置了。一般來說,只有一個人,一輩子在一個坑裏不動彈,上不來,下不去,他才有興趣把,一個東西琢磨的徹徹底底。

數字工業是高速傳播,高速復制,而一種工藝,尤其是高端工藝是很難傳播,很難很難復制的。一種工藝,需要耗費一個人最寶貴的十幾年青春去反復訓練打磨,而度過了這個時段,無論從時間和精力上來看,人的創造力都不復存在。

這對於,日本德國,這類精致的工業經濟體是合適的,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本身就是依賴於美國這種,金融,工業化,創新所組織起來的全球分工體系。他們只需要選擇某些特定的數字和工業化暫時無法替代的零星的專業領域。但整個全球的分工生產絕不可能是這樣一種形態。因為這種形態,依靠的是人對人的傳承,他們尋求的是組織形態在時間上存續上的極致。但是這種形態必然,意味著他們無法組織和控制龐大的勞動人口進行大規模的協作,因為人對人的影響和控制是極為有限的,20世紀人類企圖在這方面的嘗試都可恥的失敗了。而這種協作恰恰需要美國那樣,對資源配置,商業模式,金融制度做出不斷的創新,使得組織在空間邊界擴展到極致。

而我們中國,數千年下來的組織性和服從性以及政府的協調能力,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不是不喜歡匠人,我們更喜歡協調、支配匠人。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11 pm

作為中國來說,我們的稟賦更像美國,而非日本和德國。我們的土地,人口,資源,遠非他們可比。中國需要在960萬平方公裏上,調配13億人口,數十萬億的資產資源,進行高度協同工作。我們需要的是尋求是,長程超距離的高效的組織管理方式。這意味著,我們的資源和勞動力人口,必然是高速流動,高速傳播,高度可復制的,匠人在這樣一種社會裏是天然很難生存的。

喬布斯之所以能成功,與其說他把產品做到了極致,不如說他是嫁接模擬時代和數字時代的大師。它的很多才能,比如對字體的認識,是在70~80年代練就的。他的偉大,在於把這些模擬時代依靠人腦做到極致的工藝數字化了,它的成功是嫁接在Cook,郭臺銘,這樣大工業化生產的組織者之上的。他絕不是把自己當作互聯網時代的工匠,去死磕產品工藝,結果卻敗在了生產線,材料等初級的工業化流程之上的傻逼(某胖孫子羅,你的匠人的情懷可以洗洗睡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Empty 回復: 從另一種視角看”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22, 2014 12:12 pm

回復太多了.....我就把一些嘴巴不幹凈的,無故冷嘲熱諷而不說自己觀點的給清理了一下。大吧@jy00827510 說這個討論帖仍然沒有達到吧裏對討論帖的要求,那麼我就再補充點

這個帖子裏的觀點僅僅是從一個資源整合的角度來說我們的中國制造,但是工業制造這種極其復雜的產業根本不是從某一個角度就能說透徹的。吧裏有朋友說我這是為一些不思進取的低端產業來找不如人的借口,這話我可不認同。首先,我沒有替低端產業說話的必要,其次我說了也沒人聽啊但是低端產業出口確實是中國目前出口類型裏占比很大,比較好的態勢是這個占比確實是一年比一年小,而中高端的出口占比越來越大,這一點讓人很振奮!再次聲明:我對中國工業的未來是有絕對信心的。

產業升級的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快中必須穩,隨著產業升級,大量的低端產業面臨的窘境就是國家不得不慎重對待的一個民生問題——那麼多的就業崗位一旦吹了,搞不好就是社會問題。如何解決中國制造的產業升級的具體問題真的不是我們這些閑來泡貼吧的人能想明白的,我們更是沒能力去解決的,老實地上好每天的班才是第一啊!

扯遠了,繼續說我的這個帖子裏的東西。其實這個帖子的初衷僅僅是想說:大家對於中國制造的糾結要看開些。中國制造起步晚,底子差,跟別人競爭自然會落下些不好的名聲,我們得正視這種差距,但是絕對不能自卑!帖子裏說了,我們的情形更像是當初的美帝,美帝當初的工業制品也是飽受詬病,但是後來者居上。美帝當年發了戰爭財,強行整合了歐洲亞洲中東的工業、石油產業,混的是相當滋潤。但是你想想,美帝的很多國防武器都是德日意法英的產品或者零件,但是你敢說美帝的工業不如這些貨?在我看來,美帝的高精尖的工業那才是真的高精尖!這些技術積累正是美帝整合全球資源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精粹的結果。

我們現在也是在走一條類似於美帝當年走的路,但是還是很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我們不輸出革命,輸出的是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不搞軍事霸權(那他媽是沒到時候),我們搞的是雙邊貿易。路是一步步走的,我們要整合很多很多資源,我們要跟更多的國家合作、交流,我們的工人勤奮聰慧,我們的政權堅定有力,我們就有機會去獲取更多的技術!積累的多了,中國制造自然是高大上的代表!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