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1頁(共15頁) 1, 2, 3 ... 8 ... 15  下一步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0月 02, 2016 5:47 pm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0月 02, 2016 5:48 pm

原本說是要轉帖子,但是因爲無法達到吧規要求的50%,所以轉而運用問那個帖子中的觀點來和大家討論曆史,若有不足之處請不要見怪,畢竟我文筆還沒有原作者好,知識水平也沒有原作者高……咳咳。
那麽在討論前我先講講大家看待曆史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犯的錯誤:
1.認爲過去的人沒有現在的人聰明。
2.用現在的眼光看待過去的人。
3.帶有感情和文學化的角度看曆史。
在這裏要說下,我看不少的帖子講曆史的時候都有意無意歸結爲人欲,但是我希望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曆史,並能讓很多不明真相的小兔子能正確認識曆史,這也是我弄這個帖子的初衷。
另附上我所用的論點鏈接:
http://3g.tianya200.com/203752_75.html
如有許多疑問或者想反駁我的可以先看看這個。
PS:更新看心情,所以有時候會斷的時間比較長(。・ω・。)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0月 02, 2016 5:49 pm

1.共産主義和它的死結
在和大家侃大山之前咱們先來認識下冷戰時期的其中一個意識形態,那就是共産主義。
那麽,什麽是共産主義呢?
讓我們先看下百科中它的主張:
共産主義主張消滅生産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也是社會化集體大生産的社會,面對惡勢力也會團結一致。共産主義者認爲未來所有階級社會最終將過渡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共産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將進入高級階段。
很美好是不是?
但是這其中其實有個問題一直伴隨著共産主義,這也是一些人互相撕逼的一點原因,那就是:
老馬當時完全沒看清歐洲的資本。
應該說卡爾•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缺陷還是把握的很准的,並創造了一個十分先進(甚至有點超前)的共産主義思想,並且他認爲歐洲必然會有共産主義的革命。
但後面的事情卻似乎出乎了馬克思的預料,最終爆發共産主義革命並成功的卻是俄國以及衆多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這是爲何?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當時的歐洲由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關系,當時大半個世界的資本都聚集到了歐洲,這讓馬克思以爲歐洲已經可以進入共産主義社會了(生産力高嘛),但是實際上那是建立在歐洲有殖民地霸權的基礎上,而歐洲實際上也並沒有運行共産主義這套系統的硬件(雖然蘇聯成功但最後硬件不過關還是跪了),這就讓馬克思産生了這種錯覺,而這種錯覺也讓共産主義一直都有個死結的存在。
這個死結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如何處理實踐和理論的矛盾。
馬克思所說的共産主義實際上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成熟的社會主義+極高的生産力。
但別說當時社會了,放現在的生産力來說,世界也不大可能進入共産主義了,以至于不少人認爲那是“烏托邦”,是無法實現的,並將其歸咎到人欲上。(在此處提醒下,不要看到什麽事情最壞了就歸結到個人欲望上,原因之後再說)
因此,實踐派認爲,如果要進入共産主義,那麽就需要先進入社會主義,搞好生産力再說,這樣的話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剝削,這是生産力所決定的。
而理論派可以說對實踐派那一套嗤之以鼻,他們認爲現在完全有能力直接進入共産主義,並認爲實踐派那一套是“走資派”,這樣就讓這兩個派系必然會發生鬥爭。
這一點我們從蘇聯早期的實踐中可以看得出來,比如集體農莊中富農會優先被批鬥,然後分了它的財産,但這樣的話中農又變成富農,並再次成爲被批鬥的對象,就這樣周而複始,最終生産積極性被嚴重打擊,最後造成了大饑荒。
不過實際上共産主義的實現除了上述的問題外,還有一點很隱晦,那邊是:
新文化。
對于共産主義這種由官權和民權組成的制度來說,它毫無疑問是十分先進的,但是若是沒有新文化作爲支撐那麽就算是建立起來了社會主義,但也無法進入共産主義,而是逐漸退化爲資本主義,蘇聯解體後的東歐巨變就可以看得出來。
那麽這個新文化是什麽呢?
那我們就要看冷戰中的第三極:中國。
關于中國,在這裏先簡單說一下:中國在封建時期的兩千多年的制度和西方大不相同,首先法家在秦國的改革讓秦國很快進入王朝時代,之後雖然法家失敗了,但法家創造的官權卻留了下來,並與儒家結合成爲一個獨特的社會制度,並且到明清時期這個社會制度早已成熟,但是,中國一直找不到可以進入新時代的方法,可以說我們是有了社會主義的硬件,但還在運行王朝制度。這一點到近代才開始走向了新的道路(關于近代史,請看我1L的鏈接)。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0月 02, 2016 5:49 pm

2.論民主
大家應該發現,前文我在說資本主義的時候,說是社會主義退化到資本主義去。
可能其中有不少小兔子甚至是兔小將都覺得很疑惑:資本主義怎麽是落後的呢?
很簡單,我們先看下資本主義的定義:
資本主義,是指資本主導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意義。資本主義並沒有准確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有不同的定義,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産資料都歸個人所有,並借助雇傭勞動的手段以生産工具創造價值,價值分爲五個部分,稅金,租金,利潤,勞動價值,和企業家才能。在這種制度裏,商品和服務借助貨幣在自由市場裏流通。投資的決定由個人進行,生産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動。
請大家記住後面其中一個詞:利益。因爲之後所有看起來愚蠢或聰明的領導人都因爲這一個東西,那便是利益。
那麽怎麽看資本主義?首先資本主義,重點必然是資本,而資本在最初沒有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資本一直沒能打敗封地權,但新大陸的發現使得歐洲一下子有了海量的資本湧入歐洲,這讓封地權最終被資本擊敗,也就出現了倒王運動以及法國大革命。並在此時出現了民主制度。
那麽我看大家都喜歡噴民主制度,在這裏我也噴下,不過我噴的可能比在座的各位還狠:民主制度,是個連封建主義都不如的落後制度。
不敢相信?好,我們繼續侃。
首先民主制度的話,不外乎是多黨制,有選票等等,在某些耳朵剛戴上的兔子眼裏,民主制度雖然被噴不過還是被認爲是一種萬金油那樣的制度,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比封建還落後的制度。
理由其實很簡單,首先各個黨派其實都沒別的選擇,爲了坐上執政黨的位子,大家除了拉選票那就是要保證自己的支持者能繼續支持,此時我們就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族權。
那麽族權是什麽?其實很簡單,族權有一點那就是會不斷的追求控制力,並會人爲的將自己和其他族權分爲“我們”和“他們”,而在族權的運作下,資本會逐漸集中在控制力最強的族權手中,但是他們一直都處于不安中(畢竟控制力不一定穩),于是他們會不斷打壓“他們”,也就是擴張,但是他們無法將資本一直向下運輸,于是就産生了以宗教爲聯系的封建主義。
那麽回頭看看民主制度,在套下上文,是不是很眼熟?現在的美國大選還有台灣的所謂大選是不是都這樣?
用句很多GZJY的話來說就是“美國西部人民還在吃草……balabala”但就是沒人管,想必會有人知道美國那糟糕的基建情況。而這就是族權,他們會不斷的爲加強自己的控制力而打壓“他們”。
不過要注意,實際上族權是人甚至動物自古以來就有的大權,到現在我們看看這裏某些人的舉動是不是很像我上面說的族權?所以在這裏奉勸大家做個“先進的人”,當然這個先進不是聖母,什麽是先進,後面在講到中國這個獨特的社會制度的時候我自然會說明。
說回來,民主制度就我上面的定義來講那絕對是落後的,但是爲何西方運作的那麽好,福利那麽高呢?
其實很簡單,那是因爲西方還有很多的老本沒吃完,在社會資源充足的情況下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即使其他的政黨失敗了,他們也能接受這個失敗,畢竟社會這個蛋糕還足夠大。
但是,社會資源不夠了呢?
那就會發生像非洲還有東南亞那樣的內戰,因爲很簡單,社會資源不夠的時候執政黨肯定會集中本就不夠的社會資源到執政黨以及支持者手裏,這讓其他族權就陷入危機,最終就會爆發內戰。
所以爲何民主落後?
因爲民主制度並沒有緩解矛盾,反而會激化矛盾。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0月 02, 2016 5:52 pm

3.論中國(1)
那麽,我們講完了前面兩個之後,那麽就開始講下中國了。
之前我說過,中國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國家並不一樣,實際上中國是一種很獨特的王權爲中心,官權爲支柱的社會制度,儒家和法家的結合讓中國的文化十分先進,並到明清時期已經做好進入新時代的准備,那麽中國到底爲何那麽先進?我認爲讓中國如此先進的原因是因爲商鞅代表的法家,以及孔孟代表的儒家,這兩種制度的結合讓中國的王朝制度和西方封建制度走的道路完全不同,其中法家的變革讓秦國變得強大,但是後面法家就失敗了,這是爲何?
因爲秦朝的法家法派是無情的法律,並且法律只能約束人的行爲,但是,問題來了。
法律能約束人的思想麽?
這就是法家法派的的缺陷,法律是有形的,但是法律無法阻止人心裏想的東西,也就是說,法家法派這種堅守法律的觀點“可誅行但不誅心”。
這樣的話慢慢的法律就會變成惡法,惡人會不斷鑽法律的空子,好人卻被嚴格的法律所約束,這也使得秦朝最終二世就亡了。
那麽之後漢朝建立,那麽董仲舒推薦皇帝實行獨尊儒術的方針,但是這個時候的儒家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以前那個儒家,而是將法家結合而成的一個新思想,這個時候的法家就是法家非法了。
不過法家非法實際上並不比法家法派好,這種妥協的法家非法讓法律逐漸成爲上層的工具,因爲這個法家並不是嚴格執行法律,這樣的話會産生什麽結果?那就是西方那樣法律爲某些有權勢的人使用。
但是中國沒有這樣,這是爲什麽?
很簡單,中國放法家加入了新的核心,那便是儒家,或者說,那邊是行爲論。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日 10月 02, 2016 5:53 pm

4.論中國(2)
如何看待行爲論呢?
首先我們講下什麽是文化,族權孕育了文化,而爲了聯系族權內部的公族和旁族(公族可認爲是上層人,旁族可認爲是下層人甚至下等人),于是族權創造了文化作爲契約將其他人聯系起來,用句話說,那就是:跟我簽訂契約,成爲XXXX吧。
這樣就在世界上的三個地方有了文明,一個是歐洲,一個是中東,還有一個便是中國,這裏我們就講講中國。
講回來,行爲論是什麽?簡單來說行爲論就是根據你的行爲來決定你的地位。
聽起來有種很聖母,圖樣圖森破的感覺?
但就是行爲論加入了法家中,才讓法家非法産生了法家法派的效果,這是爲何?
首先要認識到,法家法派實際上是偏向某個族權的,也就變成歐美那種情況,但是加入行爲論呢?
如果加入了行爲論後,那麽行爲論會將族權分爲“善”和“惡”,社會都喜歡“善”而討厭“惡”,不過這樣卻妨礙了族權的運作,首先族權獲取最大控制力的方式必然是“惡”,但是如果你要做“善”的話,那麽每個族權就必須要讓出自己的資源,這是族權無法接受的。
不過這就出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
你可以否定“惡”,但是你能否定“善”麽?
這種思想就破壞了族權的運作,雖然族權在科舉制度爲創立前時代行爲論似乎都沒有用,但是最終還是安靜下來了,並且和官權的結合,讓中華文明十分具有包容性,也讓許多外來入侵者不是被驅逐出去,就是加入中華民族的行列。
這點原因也很簡單,你要是用先進的制度的話你自然就會先進,就會變成“自己人”,但你要是用族權,行爲論就會發揮更大作用,最終將入侵者驅逐出去。
這種行爲論也讓在中國的族權不得不或者很樂意舉起“大義”的旗幟,畢竟這樣你可以和所有人簽訂契約,這對族權來說是非常大的誘惑,也比宗教等到強的多,而孟子的對比論和後代勝利者書寫的曆史也強化了行爲論的影響,也讓中國在被打敗後又能很快站起來。
可以說,中華文明是唯一一個有資本有自信高喊這句話的文明:
和我簽訂契約,成爲中華民族吧!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3 am

7.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另一邊的算計)
那麽回頭看看蘇聯,前面說個,朝鮮是武裝複國主義,這樣就有了一點,蘇聯對朝鮮的控制並沒有美國對南朝鮮的控制強,那麽這樣的話要是美國沒介入,這場戰爭的意義對蘇聯並不大,首先從地緣上,半島問題還得看中國的顔色,蘇聯在地緣上就是被動,而當時蘇聯和TG關系還不算好,那麽朝鮮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對蘇聯來說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不過如果朝鮮戰爭中朝鮮要能贏得話那之後多半是加入共産國際,那樣的話就可以提高共産主義在東亞的影響力。
前文說個,美國之所以介入朝鮮戰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半島被共産主義占據,那麽日本將會受到威脅。
那麽對蘇聯來說日本有什麽價值呢?
我認爲,在當時的蘇聯看來,有價值,也可以說沒價值。
因爲當時蘇聯實際上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很明顯,那就是蘇聯的重心在那時還是歐洲,還有一個問題很隱晦,以至于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那就是:
蘇聯和TG的關系。
如果說蘇聯要拿下朝鮮和日本的話那必然不能無視TG的意思——畢竟TG在這兩個地方的地緣上都占優勢,那麽當時的TG是聽蘇聯的還是不聽呢?
這關乎到了蘇聯在共産國際中的老大地位,而這場戰爭可以說很深刻的影響了蘇聯和中國的關系,以及中國的地位,此處暫且不表,以後再談。
那麽既然蘇聯已經有了兩個問題的話,那麽在擴張第三給戰場對蘇聯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蘇聯並沒有那麽想要日本,不過蘇聯也不是沒有想要的地方,那就是東南亞。
雖然在二戰後東南亞是親美的,但是前文已經講了,東南亞對美國來說是個不穩定的支點,這就給了蘇聯機會,如何朝鮮成功了,那麽越南自然而然就開始了獨立戰爭,之後整個東南亞都將會因爲越南而反抗歐美並加入共産主義陣營,而東南亞要是歸了共産主義那麽整個大局勢就使得歐亞從南到北形成了一個紅色的共産主義大通道,這個大通道一旦形成,那麽對歐美來說局勢就很有可能不利了,到時候是向中東發展,還是向非洲發展,甚至向南美發展,就都有了可能。
所以對蘇聯來說,朝鮮確實很重要,不過當時蘇聯無法插手,因爲局勢是利于北朝鮮的,所以最後蘇聯只要在北朝鮮統一後給武器和經濟援助就可以了。
那麽,應該就會有人問到:要是美國介入了呢?
要是美國介入的話,看上去蘇聯會煩惱,但這反倒是給了蘇聯一個絕佳的機會。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4 am

8.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暗算)
可能會有人疑惑,爲何美國的介入不是讓蘇聯煩惱而是給了蘇聯一個絕佳的機會呢?
因爲很簡單——蘇聯一開始就打算放棄朝鮮。
那麽我想有些人會更奇怪:之前不是說了北朝鮮統一半島的好處麽?爲何蘇聯要放棄朝鮮半島呢?
因爲很簡單,有時候失去不一定完全得不到利益,相反還會收獲更大的利益,雖然蘇聯放棄了半島,但是蘇聯卻可以獲得一個更大的利益。
那就是中國。
爲何這樣說?前文講過,因爲朝鮮半島對于蘇聯來說是個雞肋,因爲地緣的關系,蘇聯不可能無視TG的意思,並且由于TG和蘇聯在長征開始時就分道揚镳,所以這時候蘇聯無法保證TG會聽話,TG不聽話的話,蘇聯在共産國際中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也很難介入半島事務。
那麽如果放棄就是另一回事了,首先,半島如果被南朝鮮統一的話,這必然威脅到中國東北的安全,並且也讓蘇聯以保護中國的姿態遏制TG,這樣的話必然會讓中國被迫依附蘇聯,這看起來沒什麽,但是這樣的話中國必然喪失主權,而之後所謂的聯合艦隊和核保護傘也必然壓在中國頭上。
試問,如果連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的話,那核保護傘是保護傘還是架在中國脖子上的劍呢?
而一旦有控制中國的可能,那麽之後的局勢都會對蘇聯有利起來,那麽也就不可能有之後的援助,不可能有之後的大批蘇式裝備,更不可能有核武器,錢學森也不可能回國,而且,如果蘇聯能控制中國的話,還可以依托中國向東南亞發展。
可以說這樣對蘇聯的戰略是十分有利的,對中國是十分不利的,但在蘇聯執政的斯大林似乎沒注意到一個簡單的事實。
那就是他算盤雖然算的噼啪響,響到北京都聽得見,但是當時在中國執政的有一個非常出色的戰略家,並且這個戰略家十分擅長“調”,讓獵物和獵手的關系相互轉化。
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6 am

9.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第三方的煩惱)
那麽現在我們來說說這場戰爭中的第三方勢力,也就是中國。
前文已經提到了,當時中國和蘇聯的關系其實並不好,蘇聯想利用半島局勢以便控制中國,對于美國,中國只需要喊句打倒帝國主義就行了,但是和蘇聯的關系就會變得很棘手。
當時在毛澤東面前,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解放全中國,一個就是上面提到的和蘇聯的關系。
第一個問題當時在順利進行中,此時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而目前國內有兩個地方還沒解放,一個是,西藏,一個是台灣,此處我們就單說台灣問題。
說台灣問題前我們先簡單講一下蔣介石爲何選擇台灣,因爲台灣雖然是個孤島,但是孤島也有自己的優勢,並且其地理位置也使得蔣介石可以獲得美國人的幫助。
那麽對毛澤東來說解放台灣是簡單還是難呢?
我看過不少這樣的一個論調,很多人都認爲如果朝鮮戰爭不出現的話那麽中國必然可以解放台灣,而朝鮮戰爭使得中國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機會。
那麽這裏我要說下,這是個沒有認真研究曆史就妄下結論的論調,北朝鮮的問題已經講過,之後的失敗原因我也會在之後講述,我們先講講台灣。
看上去大陸對台灣是有絕對優勢的,但是大陸解放台灣又會陷入到劣勢中,原因大概有這麽幾點:
第一,解放台灣的作戰必然會讓擅長運動戰的TG進入攻堅戰中,這對TG是不利的。
第二,當時的國民黨已經無路可退,所以面對TG,國民黨不得不一起對付TG,這反而增強了國民黨的力量,這樣的話死守台灣的情況必然發生。
第三,當時的朝鮮戰爭的局勢向著北朝鮮有利的方向發展,而北朝鮮要是統一的壞處上文已經講述,所以美國必然會穩固自己在東亞各支點的穩固和安全。
綜上所述,加上當時的TG根本沒法取得制海權和制空權,所以解放台灣對TG來說是十分困難的。
那麽對台灣的話無非就這麽三種結果,贏了,輸了,僵持。
贏了的結果這裏不表,因爲上文已經說過這很有困難,所以我們講後兩種。
首先是輸了,如果輸了的話中國就會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這對美國,蘇聯和國內反動勢力都是利好的,因此TG絕對無法接受這個結果,所以TG和國民黨只能走向僵局,但這一點其實也不好,爲什麽?
因爲很簡單,中國贏了,蔣介石會完蛋,陷入僵局,蔣介石也會完蛋。
因爲如果陷入僵局的話,那麽就證明兩件事:一,TG還沒有解放台灣的能力。二,在美國的幹預下,蔣介石的地位沒有原先那麽重要了。
要看到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並非沒有反對蔣介石的聲音,甚至還不小,而確保台灣不獨立的只有蔣介石,如果蔣介石倒了,台灣宣布獨立,那對中國和TG都是一次大的挫折。
在戰術上的失敗毛澤東可以接受,但戰略上的失敗是毛澤東無法接受的,這也就讓毛澤東陷入困境之中。
但美國介入半島事務的舉動,很快就給了毛澤東一個轉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6 am

10.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第三方的選擇)
之前我提了一下關于很多人有的一個錯誤觀念,那麽現在我來詳細一點從其他方面將台灣問題。
首先,統一全中國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目標,但是這個目標有個底線。
那就是台灣不獨立。
就地緣和大趨勢來說,解放台灣其實只是時間問題,不過這個時機是可以把握的,如果台灣宣布獨立的話那麽毛澤東將別無他法,只有不惜代價的解放台灣,但是要是台灣不獨立呢?
那麽這時候就要審時度勢了,這個時候毛澤東和蔣介石反倒成了盟友,蔣介石一直將TG喊做共匪,一方面是醜化,一方面是不承認地位,這在大陸作戰的時候對TG是不利的,但是到台灣的話反而對TG有利了,因爲蔣介石喊一天的共匪,台灣就一天不獨立。
反攻大陸,這是不可能的,但反攻大陸的口號卻是不獨立的一個標志,蔣介石准備台灣後路的時候發生了二二八事件,這個事情使得“本省人”和“外省人”概念出現了,這對蔣介石長遠來說是不利,但在短期來說是有利的,因爲他可以團結國軍,使得蔣介石緊緊的抓住國軍的心,因爲國軍大量來自于大陸,所以反攻大陸就意味著可以回家。在“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爭鬥中,從外省來的國軍就會團結在蔣介石身邊。
所以蔣介石只要一天不獨立的話,從外省來的國軍就會一直聚集在蔣介石周圍,這對TG解放台灣是不利的,但是美國介入半島事務的時候局勢反倒是對TG有利起來。
這便是毛澤東特點“調”的最好體現,他可以通過戰爭和事件,靈活的調轉自己的立場和調轉敵人的立場,把自己從不利的立場上變成有利的立場上去。
所以就當時來說,TG尚未完成大陸的統一,如果TG把整個中國大陸都解放的話那麽台灣就只能是TG的碟中菜,碗中肉了,所以對TG來說先解放大陸是個好的選擇。
而這個時候毛澤東和蔣介石就站在了相同的立場上,此時蔣介石已經徹底失敗,但是如果要蔣介石獨立親美的話,那麽曆史罪人這個包袱他是背不起的,而且就算是他不想著這個包袱,從現實的利益來說,如果蔣介石獨立的話那麽TG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解放台灣,那麽對蔣介石只有這麽幾個結局:TG勝利,蔣介石完蛋了,和TG對峙,別的勢力跳出來反蔣,蔣介石還是完蛋,所以蔣介石沒有辦法選擇獨立,但美國希望台灣獨立,因爲對內政的事情美國不好處理,但是國和國的關系美國就很好處理了,所以這就造成了美國想獨立,蔣介石不想獨立的局面。
而這個局面中,美國出兵朝鮮給了中國一個絕妙的機會。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6 am

10.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另一個結局)
應該說朝鮮戰爭中很多人都喜歡算計,比如蘇聯,比如美國,當然,也有我們下面要說到的中國。
那麽中國對朝鮮戰爭有什麽算計呢?
前文結尾我說到過,美國出兵朝鮮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絕妙的機會,我想說這句話的話會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對面都打到家門口來了哪裏來的機會呢?
從上文提到的情況看,美國想要在朝鮮半島釘下一根釘子並保證日本的穩固,蘇聯想放棄朝鮮以換來中國被迫的依附,那麽這樣看上去中國似乎進入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但這個世界上危險有時候是和機會並存的,就是看你能不能抓住,在朝鮮半島局勢似乎不利于中國發展時,毛澤東卻在此處發現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讓中國最後成爲了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當然這是後話。
那麽當時毛澤東到底看到了什麽機會?
在說這個機會之前我們有必要說下這場戰爭的另外一個走向,那就是如果朝鮮拿下半島後會發生什麽,在這裏如果不解釋這個的話那麽就無法說明爲什麽朝鮮戰爭對中國來說是個機會。
那麽如果朝鮮統一了半島會發生什麽呢?看上去,朝鮮統一半島之後,美國在東亞處于劣勢,但是,這裏我們就要再提一下中蘇關系。
上文我們已經講過,中蘇關系其實並不好,因爲蘇聯當初抛棄TG的時候完全沒料到TG最終會成爲中國大陸的執政黨,而當初的抛棄使得最後在TG領導下的中國在主權上是獨立的,這對蘇聯來說就是一個威脅。
如果把世界局勢當做打三國殺的話那麽美國對于蘇聯這個“主公”來說是“反賊”,但是中國對蘇聯來說,那就是“內奸”。
玩過三國殺的都知道,如果“主公”要贏的話,那麽就必須要消滅“反賊”和“內奸”,而“內奸”就是要消滅除了主公以外的其他人之後消滅“主公”,那麽如果把半島當做牌局的話,如果朝鮮統一了半島,那麽就等于“反賊”已經被出局了,那麽這時候“主公”就必須要消滅“內奸”才能贏。
那麽這下就可以看出來了,如果說美國放棄半島的話,中蘇會逐漸開始內鬥,但不管誰鬥贏了,共産國際在資本主義陣營面前都是輸,這樣美國反而會成爲最大的贏家。
但是美國卻介入了,這也就給了毛澤東機會,一個可以讓中國挺值腰杆面對美蘇並成爲最大贏家的機會,所以這裏可以說,將朝鮮變成國際的博弈場是美國的一大敗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6 am

11.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仁川登陸)
關于仁川登陸想必我不需要說太多過程大家也都知道,在仁川登陸後朝鮮戰爭就不再是南北朝鮮自己的事情了,而是國際上博弈場,在這裏,我想說下麥克阿瑟爲何選擇在仁川登陸。
當時的麥克阿瑟可以說如日中天,打敗日本並拽著天皇與他合影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那麽爲何麥克阿瑟要選擇仁川呢?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仁川並不是個登陸的好地點,因爲仁川的潮汐時間不好控制,而在退朝的時候,這對登陸部隊就十分不利,但是最後麥克阿瑟還是選擇了這個地方,那麽這是爲何?
這裏我就要先分析下北朝鮮的失敗了,我看過有不少人說當時中國已經讓北朝鮮注意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但是北朝鮮最後還是不聽勸告,最終被擊敗,並有不少人認爲就是因爲這樣讓中國被拖入戰爭中。
那麽爲何北朝鮮不回防仁川?理由很簡單:
北朝鮮已經失去了選擇。
就當時情況看,北朝鮮的兵力在此時已經枯竭,而當時美軍的部隊明顯是比朝鮮多的,在這種情況下對北朝鮮來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猛攻釜山,一個是回防仁川。選擇前者的話,那麽仁川肯定是守不住了,雖然仁川不是個登陸的好地方,但對于有著制空權制海權以及強大火力的美軍來說,進攻仁川的北朝鮮部隊完全沒問題,而美軍登陸後,北朝鮮肯定沒有足夠的力量攻破釜山防線了。
那要是回防呢?
那麽釜山的防線沒法攻破,那麽美軍完全可以在釜山發起反攻,當戰爭進行到持久戰的時候朝鮮是必敗無疑的。
所以這時候對朝鮮來說完全沒有選擇,這時候金日成根本沒有辦法顧上任何一頭,這樣就讓美軍有了機會,而美軍登陸成功的話,就算是釜山防線被攻破,最後北朝鮮也還是要被分割包圍,所以這時候的金日成可以說是最煩惱最痛苦的人了。
而對美國來說,仁川登陸讓美國不必從南向北打,如果要按照由南打到北的方針去打的話,那麽麥克阿瑟就必須注意中蘇的舉動。
因爲麥克阿瑟明白,如果美國加入戰爭,那麽中蘇不可能默不作聲,所以越是快速擊敗北朝鮮,那麽不確定因素就會越小。
因此很快,北朝鮮被擊敗,平壤失守,朝鮮進入了十分危險的境地中。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7 am

12.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第三方的算計)
仁川登陸,自然就會有幾家歡喜幾家愁,表面上看,最高興的就是南朝鮮,在快要被滅的時候美國的出兵讓南朝鮮一下子起死回生,並且一下子進入了十分有利的境地,最不高興的是北朝鮮,明明離勝利已經很近了,卻這樣功虧一篑,還搞得自己一下子就被打到了鴨綠江邊。
那麽這場戰爭中很重要的三個國家呢?
美國和蘇聯不必多說,美國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標,自然高興,蘇聯已經看的弱化中國的機會,所以心裏自然狂喜,不過這次博弈中最複雜的就是中國了。
表面上看,中國出兵完全是被迫,被斯大林當槍使,並且就此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最佳時機,並且徒增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非常不值得。
但實際上,中國卻在這其中看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前文我們已經提了下美國不出兵的結局,最終中國和蘇聯內鬥,而且中國還得面對美國,最後在兩大強國的擠壓下變成三流國家。
但是美國已經出兵了,那麽朝鮮必然向中國和蘇聯求援,而蘇聯出于打壓弱化中國的原因,並不會出兵(甚至在最初連武器裝備都還沒給),這樣的話中國就有了出場的機會。
那麽對蘇聯來說,中國的態度無非就三種結果。
第一,不出兵,這一點我已經說過,此處不表。
第二,出兵,實際上美蘇都想到過中國會出兵,但是如果中國出兵朝鮮,那麽就要直接和美國開戰。
當時的美軍號稱“聯合國軍”,並且信仰“物資主義”的美軍有著制空權,制海權,並且武器裝備等等都要比以拿著雜牌武器的輕步兵爲主的中國強的多,所以蘇聯認爲中國若是出兵,必然會失敗,而那樣的話還不如不出兵。
我想就當時的情況來說沒人會認爲中國能擊敗美國,連麥克阿瑟都說要在聖誕節前回家(關于麥克阿瑟的情況後面再說,在這裏我覺得他其實還是比李奇微要優秀的指揮官,至于爲何,留著我以後再說)。
就連毛澤東恐怕也認爲中國沒法贏美國,但是這不代表毛澤東不會出兵,實際上還有第三個選擇,而毛澤東將他的籌碼也壓在這個選擇上。
那就是進行消耗戰,一旦打成消耗戰的話,那麽局勢就會對中國有利,並且利益也可說是最大化的,所以毛澤東決定將籌碼壓在第三個選擇上。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7 am

13.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毛澤東的選擇)
說完這些,我們可以看看毛澤東的選擇了。
可以說毛澤東和他領導的TG一直都處在危險當中,從長征到抗戰,再到解放戰爭,TG有很多次差點被弄死,但是最後TG還是活了下來,最後坐上了執政黨的位子。
而毛澤東本人的大多數的戰略實際上都是經過審時度勢的,這也是毛澤東可以屢戰屢勝的原因,那麽毛澤東怎麽看朝鮮戰爭?
要看清毛澤東的想法,首先要看中國面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台灣問題,一個是蘇聯問題。
前文提過,蘇聯實際上和TG關系並不好,蘇聯一直想讓中國依附它,以便控制中國,而TG和國民黨其中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于,蘇聯和美國都在拉攏國民黨,而TG則是被兩個大國所排斥和擠壓成長起來的執政黨,而此時TG雖然成功的解放了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但是放到國際層面來說中國仍然是個弱小的國家。
而如果TG領導下的中國要是以一個弱國的身份出場的話是很難與美蘇抗衡的,更別說有後面的超越了,而朝鮮戰爭則給了毛澤東一個絕佳的機會。
這時候毛澤爾想同時擊敗美蘇這兩個國家,做這次博弈的最大贏家,不過我想,就當時情況來看,一個弱國,想打敗兩個超級大國,這是不是癡人說夢?
但毛澤東的確做到了。
那麽爲什麽毛澤東可以做到這一點?
道理其實很簡單,毛澤東是個會“調”的人,通過戰爭和事件可以讓他巧妙地相互轉換立場,台灣問題的處理上就顯示了毛澤爾在“調”上面的才能。
那麽就當時來看,如果要讓中國利益最大化有這麽三個條件:
第一,需要美國出兵朝鮮,這是個絕對的充分條件,如果美國不出兵的話那就會變成我所說的另一個結局,這對中國不利。
第二,需要朝鮮向蘇聯和中國求援,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如果朝鮮只是像蘇聯求援,並且蘇聯出兵朝鮮的話那麽蘇聯就必然要經過東北,但那樣的話到底是中國的東北還是蘇聯的東北?這樣就會損害中國的主權,而要是同時求援的話中蘇還可以組成聯軍,而東北也還是中國的東北。
第三,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蘇聯不出兵,而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蘇聯出兵,那麽中國在朝鮮戰爭中出場的機會就只是幫手而不是主力了,而如果蘇聯打贏了美國,中國就算付出多大代價那都是給蘇聯打下手的,而美國打贏了蘇聯,美國就會毫不猶豫的進攻東北,那當年日俄戰爭的情形可能會再次出現,而蔣介石也可以借此機會反攻大陸。
不過,上文我已經分析過,蘇聯原本就要放棄朝鮮來換來中國的依附,因爲當時蘇聯認爲中國不可能打敗美國,而這雖然對中國來說是危機,但機會有時候就會在危險中。
這時候北朝鮮就只能向中國求援了,而上述三個條件已經達成,這時候對中國來說,已經有個絕佳的機會登上國際舞台來展現自己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8 am

14.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贏的選擇)
那麽既然中國已經有了表演的機會,那麽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怎麽打才能讓中國“贏”。
首先,如果中國不出兵,那麽結果說了好幾次,這裏也就不重複了,而這個糟糕的結果是毛澤東決定出兵的一個理由。
那第二點,怎麽打?
這是所有軍事家在出兵前必須要研究的一個問題,那麽在朝鮮半島的話,毛澤東想和美國進行消耗戰,畢竟單獨打贏美國絕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且退一步說,就算是中國把美國趕下海了,但這對中國有利麽?
很多人都喜歡勝利,但是所有的勝利都是可以利益最大化的勝利麽?
如果中國真的把美國趕下海的話,那麽中國和蘇聯在共産國際之間的鬥爭就不單單是話語權的問題了,而是要和蘇聯分庭抗禮了,這時候東歐那些不願意被蘇聯強壓的國家必定會倒向中國,而中國當時只能將自己最優秀的部隊集中于一點打區域戰爭,要和蘇聯打全面戰爭的話中國必然是劣勢,而且美國也可以乘著中蘇內鬥而在南部和蘇聯共同夾擊,這種情況對中國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有時候勝利不是越輝煌越大越好,可以把握勝利的度才是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法,而打消耗戰的話那絕對是給蘇聯面子,到時候蘇聯人可以說:“你看人家中國沒打贏嘛,最後我才是最大贏家。”這時候在共産國際中是要和老大哥開打還是和老大哥一起喝伏特加,這就是看中國的選擇了。
而進入消耗戰也可以擊敗美國,讓美國止步不前,然後把美國給拉到談判桌上談,之後兩國簽個字,那麽中國就贏了,讓美國止步不前這個行動已經足以讓中國加入到強國的行列,而加入強國的行列對蘇聯來說也是巨大的挫敗,控制中國的計劃也隨之流産,外部威脅沒了,蘇聯還有什麽理由以保護的姿態控制中國呢?
毛澤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于是決定要和美國打消耗戰,而打消耗戰就讓局勢變得十分利于中國,並借此擊敗了兩個超級大國,加入強國的行列。
這時候應該會有人問:如果輸了呢?
如果輸了的話,結果其實和不出兵一樣,都是要被迫依附蘇聯,但是出兵和不出兵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
如果出兵並贏了第一仗的話,那麽就算是中國後面被打敗了也沒關系,因爲蘇聯最初是賭中國不會出兵,而這時候中國出兵並且贏了第一仗的話,就算失敗,我們在共産國際中的老大哥就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之後還是美蘇大戰,所以毛澤東不怕——反正已經沒什麽好怕的了。
那麽這麽看的話,中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就是:
中國必須要出兵,不出兵是死,出兵也是死,出兵的話還能贏得機會,而贏得第一仗的話,輸的時候起碼可以拉個人墊底——放棄中國和朝鮮的話蘇聯也沒好果子吃,所以蘇聯一直都是想借此機會打壓中國,而中國也在這其中看到了絕佳的機會。
那麽,這時候在朝鮮這個舞台上,演員都已經到齊了,冷戰中的第一場大戲即將被拉開帷幕。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8 am

15.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悄悄地開幕)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是後來最廣爲流傳的一句志願軍入朝的口號,但當時真實的情況是悄悄的進入的朝鮮,當時朝鮮的局勢已經幾乎崩潰,朝軍在潰敗,而美韓聯軍正在狂野的追逐著。
那麽麥克阿瑟難道不知道志願軍入朝了?
不,應該說任何大軍的行動都是無法完全封鎖消息的,這在任何戰爭中都是常態,那爲何麥克阿瑟進攻的樣子就像是不知道志願軍入朝的樣子呢?
其實很簡單:麥克阿瑟想快速解決戰爭。
既然麥克阿瑟已經知道志願軍入朝作戰了,那麽在麥克阿瑟面前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慢下來准備與志願軍交戰,一個是裝作不知道繼續突擊,而後面我們都看到麥克阿瑟選的是後者。
那麽爲何麥克阿瑟選的是後者?
首先我們說一下前者,前者的話看上去對志願軍來說會造成很大威脅,但是有一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包括現在很多了解朝鮮戰爭的人)都會忽視,那就是:
如果TG出兵了,那麽蘇聯會出兵麽?
這是麥克阿瑟和美國所不願意面對的一點,就當時來說二戰才剛結束幾年,如果說在朝鮮和蘇聯打起來的話那麽剛剛結束戰事的歐洲也會不可避免的再次被迫加入戰爭,那麽如果要面對兩個大國的話,對于喜歡挑軟柿子捏的美國來說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實際上這也是麥克阿瑟比李奇微要高超的地方,前者在戰爭時會考慮到大局勢,而後者則只是面對眼前的戰爭做出部署而忽視了大局勢的存在,之後關于李奇微我們會在之後繼續講述。
那麽既然美軍要選擇後者的話,當時美軍是什麽情況呢?
第一,美軍想快速結束戰爭,如果不快速結束,局勢就可能對美軍不利。
第二,美軍認爲志願軍很弱,就當時來說美軍當時還在進攻之中,而且當時美軍普遍輕視志願軍的戰鬥力,輕視可以在對敵人的蔑視上而絕非是在戰略上,這一點也是美軍前期突然失敗的原因之一。
第三,當時美軍的陣型已經非常亂了,由于朝軍的潰退,美軍在要打到鴨綠江的時候,相互之間配合的陣型開始混亂,這也給志願軍實施運動戰留下了空子。
可以說當時的美軍已經陷入了朝鮮當時的狀態,它們在戰略上輕視志願軍,又因爲想快速結束戰爭,所以美軍必定會失敗。
而志願軍們此時也有一個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那就是:
空襲。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8 am

16..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入朝第一課)
縱觀整個朝鮮戰爭,有一點一直都困擾著志願軍,那就是補給問題。
要知道出國作戰可不比在國內作戰好找補給,曆史上所有國家發起的遠征第一步就是要保證後勤補給線的問題,因爲出國作戰的話你不可能在周圍快速獲得補給,所以志願軍的彈藥和糧食只能從國內送。
但是在朝鮮戰爭教會了志願軍們第一課,那就是:
如何躲避轟炸。
整個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最懊惱的一點就是美軍一直牢牢的掌握制空權,而美軍的空軍不論實力還是素質方面都是全球最強的,加上當時的美軍對任何地方都會無差別的轟炸,而且他們轟炸的技術也非常熟練(吧裏看在那兔中關于朝鮮戰爭的.5集應該有印象),這就讓志願軍不得不去面對美軍不斷的狂轟濫炸。
不過在夜裏行軍對志願軍來說其實還不算什麽,但是重點就是後勤的問題,由于蘇聯這時候還沒有給米格走廊,所以當時志願軍的補給線被美軍狂轟濫炸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所以對志願軍來說,一車的彈藥運到前線能剩一點就不錯了,而這其實也說明當時的戰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奪取了制空權就可以對沒有制空權的敵軍進行肆意的幹擾和傷害。
對而這一點也讓志願軍只能在晚上發起攻勢並且最多堅持一個禮拜,這也是志願軍的無奈。
對于轟炸,還有一點就是:人在經曆了不斷的轟炸後就會有惰性,對于空襲,遠在北京的毛澤東自然很敏感,但是對于前線士兵來說,空襲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就讓志願軍對空襲已經産生惰性,這一點對志願軍來說是十分危險的,而因爲這個惰性,最後也讓毛岸英最終犧牲,之後我們會講一下毛岸英的事情。
不過有時候,一個人要是恐懼到了極點就會變得非常憤怒,而不斷和轟炸也讓志願軍們非常的憤怒,想和美軍交戰的心情油然而生,而有一個人在他面前有個機會,但他最終沒把握住,以至于後來被彭德懷罵了一頓。
這個人就是梁興初。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9 am

17.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錯過時機)
入朝的第一戰對中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上文我已經講過第一戰勝利的意義,因此不管是毛澤東還是彭德懷都是非常重視的,而這種來自上級的“關懷”梁興初也肯定感受到了,所以梁興初也想打贏第一次戰役。
那麽對面到時很強很弱呢?
答案是不知道,雖然從當時很多資料來看對面非常強,但是戰爭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如果能抓住對方的弱點,以弱勝強並非不可能。
那麽當時來說梁興初也很看重這次戰役,首先如果贏了的話對士氣上絕對是有利影響,而從清末開始有的“恐洋症”也會得到緩解,而輸了的話除了士氣以外,就大局上也是十分不利的。
不過一般來說有壓力的話就會可以將壓力化爲動力,但是壓力過大反而還會讓人束手束腳,梁興初就是這麽個例子,當時他面對的是“黑人團”的問題。
其實黑人參戰對美國來說並不是什麽奇怪的是,但是對梁興初來說他沒有見過,而人總會對未知的事務心存恐懼,這就讓梁興初對黑人團的傳聞産生了困惑。
這就使得梁興初開始猶豫,最後決定停下來等待後續部隊,但這樣卻讓梁興初錯過了時機,等到第二天打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麽“黑人團”,而駐守在那裏的美軍早就逃之夭夭了。
于是後來就發生了那個非常有戲劇性的故事。彭德懷對梁興初很不滿,開會的時候和別人都握手,就是不和梁興初握手,在開會的過程中說梁興初不是虎將是“鼠將”。還說自己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谡的本事是有的。
那麽彭德懷爲什麽這麽生氣?因爲彭德懷當時對美軍其實心裏是沒底的,他和麥克阿瑟一樣並不了解對方,而這時候他想要有個可以交手的機會來探探美軍的虛實,而梁興初卻錯過了這個時機,這就讓彭德懷很生氣的將梁興初罵了一頓。
不過公平的講,雖然梁興初沒有贏,但是也沒有輸,但梁興初被罵了一頓後下定決心要證明自己的實力,證明他這個打鐵的人絕對不是紙糊的,而他這種決心,也創造了三十八軍在朝鮮的傳奇。
那麽如何看待第一次戰役呢?
第一次戰役應該說是中美的一次遭遇戰,雙方都沒有擺開陣型就交戰了,這當然和當時的情形有關,上文我們也交代了下,那麽爲何志願軍會獲得勝利?
因爲第一次戰役是志願軍可以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運動戰的最佳時機,而運動中殲敵可以說是TG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而當時雙方都很亂,所以以亂打亂就成了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的特點。
而這時候美軍那些高級軍官怎麽看待志願軍呢?其實也就三個字:不在乎。
但戰略上的不在乎是要付出代價的,美軍騎1師對這一點就深有體會。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9 am

18.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
雖然在朝鮮戰爭中美軍的優勢很大,不過實際上美軍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有三點:
第一,美軍十分的驕橫,認爲自己是所向無敵的。但是縱觀曆史來看,美國都是喜歡挑軟柿子捏的國家,就拿太平洋戰爭來說,美國之所以勝利主要因爲情報和海戰勝利,而海戰的勝利背後就是信仰“物資主義”的美軍那龐大的戰爭機器所致,而日本在這兩個方面都落了下風,這使得日本最終被擊敗。
但是朝鮮戰爭卻是一場在陸地上打的戰爭,可以說美軍這時候面對的是新的對手和新的情況,而僅僅憑借武器優勢就能認定自己有優勢,這是錯誤的看法。
要知道美軍在阿登戰役中絕對是吃了虧的,只是當時的德軍已經陷入兩線作戰的絕境,這才讓美軍獲勝,但是德國和中國的作戰形式有一點其實差不多,那就是兩者都喜歡打閃電戰,只不過中國是輕步兵的閃電戰而已,這是美軍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美國有一群靠不住的盟友。而對志願軍來說,他們就非常喜歡進攻敵軍戰線上薄弱的部分,這對美國來說是很要命的問題,因爲就算是自己打的好,如果因爲在側翼的盟友被擊潰的話,他們也不得不選擇固守或者撤退,這是美軍所面對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點,美軍和志願軍耐受力不同,從曆史上來說,美國除了英國以外(獨立戰爭還靠的是歐洲反英勢力),諸如西班牙,墨西哥,還是二戰的軸心國,他們實際上都比美軍要弱,而二戰中美軍完全是在德軍東線作戰失利的時候才發起諾曼底登陸,所以實際上美軍根本沒有和跟自己差不多實力的國家打過。
這就造成了第一個問題,同時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美軍能打順風仗,但如果陷入局勢不利的狀態是話美軍就會顯得頹廢,這也是之後經常看到的一點。
而志願軍就不同了,實際上TG一直都在和比自己強大許多的敵人交戰,國民黨,日軍,不論哪個實際上都比TG強,而不斷和強者交戰的志願軍就善于發現對方的弱點並善加利用,同時志願軍的耐受力也很強,不怕打苦戰和硬戰。
從這三點來看,實際上這三點不但是美軍的劣勢,也是志願軍的優勢所在,而這些優勢還正是美韓聯軍自己給的。
在這裏提一下聯盟的問題,聯軍看起來很強大,但是實際上還是很容易照到薄弱的地方,就朝鮮戰爭來看,對志願軍來說打美軍也是打,打聯軍也是打,而打敗韓軍的話美軍的側翼必然暴露,那麽美軍就會撤退。
而美軍要是撤退的話那麽聯軍也自然就會進入失敗的節奏中,那麽這個時候志願軍就掌握了主動權,在這個時候打誰都行,而對志願軍來說,進攻敵人的薄弱環節就是必然的目標,加上當時的美韓其實並不信任對方,這就讓志願軍有了更多的優勢。
那麽麥克阿瑟面對志願軍是什麽態度呢?
其實還是三個字:不在乎。
當時的麥克阿瑟在這個時候已經不關心戰場的局勢而是關心自己的政治地位了,他想快速結束這場戰爭,然後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這是美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失敗的關鍵原因。
當時的麥克阿瑟對勝利的欲望已經膨脹起來,並且他對外自信滿滿的說會很快結束這場戰爭,但如果不能解決,那麽對麥克阿瑟來說就是一次大的挫敗,尤其是美軍在蘇軍沒有出動的情況下被貧弱的中國所擊敗,這是麥克阿瑟無法容忍的。
這就使得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美軍沒有及時撤退或者調整部署,最終造成美軍的被動,尤其讓美軍騎1師吃了苦頭。
但公平的講,第一次戰役只是一場遭遇戰,這還並不是真正的第一仗的勝利,志願軍還沒有根本的打擊美軍,這就使得雙方需要一場決戰。
這也就是後面的第二次戰役。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7:09 am

19.決定世界走向的戰爭——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的意義)
那麽第一次戰役有什麽意義呢?
首先對于志願軍來說絕對是利好的,第一次戰役的勝利使得志願軍比較消極的情緒轉爲積極的情緒,同時毛澤東和彭德懷心裏自然高興,如果第一次戰役要是失敗的話那麽“恐洋症”和畏敵情緒就會在志願軍中蔓延開來,這對于之後的作戰絕對是不利的。
對美國來說,雖然美國是個大國,並且損失不大,但是在政治上對美國是個很嚴重的打擊,並且這也使得美軍的速勝計劃破産,因此這時候局勢開始變得不利于美軍。
上文講過,如果說美軍不能快速解決戰鬥的話,那麽其中不穩定的因素就會越來越大,而美國並不害怕中國,美國所擔心的一直是TG身後的蘇聯,而此時速勝計劃破産,那麽擺在麥克阿瑟面前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擊垮志願軍,一個是被志願軍擊垮,前者還能挽回些顔面,但後者絕對是顔面盡失,所以遭遇了失敗的麥克阿瑟此刻非常想和志願軍決戰,並且他還對外界大言不慚的喊著“最後攻勢”,爲的就是要挽回自己的面子,同時依舊希望快速結束戰爭。
那麽中美這兩個當事方的心態其實是很好分析的,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忽略了還有一個當事方的心態,而此時這個當事方的可以說非常的難過。
這個當事方就是蘇聯。
前文講過,蘇聯原本是要放棄朝鮮,以便換來中國的依附,並且蘇聯認爲當時中國不可能打敗美國,但是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卻讓世界爲之一振,同時也讓蘇聯懊惱不以,因爲此時蘇聯就必須要考慮一件事了。
那就是:要是TG還能贏怎麽辦?
要知道,當初朝鮮向蘇聯求援的時候蘇聯沒去援助已經是很丟它這個“老大哥”的臉了,後面說好的援助也沒給那就更是丟臉了,如果TG要還能贏的話,那共産國際還聽它這個“老大哥”的話麽?
而此時斯大林絕對是很難過的——原本想借刀殺人迫使中國依附的,結果反倒是讓自己陷入了一個十分尴尬的境地,並且他必須要思考這個問題:如果TG繼續贏,那蘇聯該怎麽辦,難道還要蘇軍在遠東帶著看志願軍獲勝?
這也可以說是蘇聯後面給援助的理由,但是請注意,如果第一次戰役不贏的話,蘇聯還會做著這樣的美夢的,所以第一次戰役雖然戰果不大,但是在政治上意義重大。
但是,我們同時要認識到,第一次戰役只是一場遭遇戰,僅僅是遭遇戰是不足以根本上打敗美軍的,因此雙方都想進行一次決戰,而重頭戲也會在這次決戰上。
那便是第二次戰役,不管是誰勝利,都將改變世界。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2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1頁(共15頁) 1, 2, 3 ... 8 ... 15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