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3頁(共15頁) 上一頁  1, 2, 3, 4 ... 9 ... 15  下一步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05 pm

49.共産主義的死結(死結所産生的問題(上))
那麽既然已經說明死結出現的原理之後,我們就來談談死結所産生的一些問題,我在上面也看到有那麽些人認爲共産主義沒法實現,甚至是將很多的黑鍋都壓到共産主義頭上,而這其實都可以說是死結的作用。
那麽首先講第一個必然出現問題:從共富變均貧。
這可以說是理論和實踐兩派所造成的問題,那麽爲何共産主義中追求共富的美好願望卻轉而均貧呢?
很簡單,因爲生産力不夠。
而兩派所發生爭論的地方就在于要不要發展經濟,可問題是如果要發展經濟的話那必然要出現貧富差距,這是生産力不均的問題造成的。
而造成貧富差距的真實理由恰恰不是人心的貪念,反而是生産力不均造成的,生産力不均是天然的,甚至是自然的。在動物的世界裏也存在貧富不均,可以看到優秀的領頭者,比如獅王或者狼王甚至猴王,都是占據大量資源的,而其他競爭失敗的雄性,甚至連交配權都沒有,在動物世界都形成了嚴密的階級化和等級制度。
那麽又怎麽簡單的把問題推給人心的貪念呢?
人類的文明事實上就是在逆自然而行,對弱小和貧弱的人進行扶持,想要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這個過程是整個人類的過程,但想要達成就必須要有方法,而生産力的提高才是一切社會進步的根源,學說是對生産關系進行一系列調節的手段。
那麽這樣就看的很清楚了,此時共産主義的死結就在這裏卡住了,因爲發展經濟就會出現理論派不想看到的事情,所以最終還是會轉向均貧發展,通俗點說就是原本要一起賺錢的,結果反而去分有錢人的家産了,而因爲共産主義打敗的是舊制度,並不是由社會主義進步而來的,所以舊制度的富人就變成了第一批被針對的對象。
但是問題來了:你分了富人的家産就結束了麽?
這個問題如果看中蘇的發展顯然在否定的,富人被打倒後,中産階級就變成了富人,于是就開始打倒中産階級,中産階級被打倒後就完了麽,答案是不會,開始從下層階級中尋找,任何比其他人富有的人就都會變成打倒對象,哪怕只是富有那麽一點點,甚至別人一頓吃兩個饅頭,你吃三個,那就不行,這個過程不會停止,相反會不停的繼續。
而社會經濟就自然遭受到了破壞,因爲人們不會想富也不敢想富,在上世紀30年代蘇聯早期發生的問題根源就在于此,生産積極性被破壞,相反越窮越先進,越窮越光榮的思想會出現。造成這一切的根源,不是人的善惡,而是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相互爭鬥的結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下降,矛盾會更加激化,在更加激化的過程中,爭鬥的就更厲害,所以死結造成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對于貧與富的爭鬥會加劇。
而爲了終結這個問題,就誕生了公有制經濟爲綱論。
但很顯然,這並沒有對根本問題進行解決,相反,會讓死結便的更加深刻。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08 pm

50.共産主義的死結(死結所産生的問題(中))
死結所必然産生的問題之一就是,公有制經濟爲綱論。
這是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必然産生的結果,這個結果同樣在各國都出現了,那麽爲什麽公有制經濟爲綱論會出現呢?
因爲貧富不均的爭鬥會無休止的爭鬥下去,畢竟1.1比1多0.1,0.11比0.1多0.01。這種找多一點的運動會無休止的找下去,最終結局就是社會經濟瓦解。
所以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公有制經濟和計劃經濟孕育而生,但問題是,公有制經濟和計劃經濟能解決死結問題麽?
那就是無法解決,最終還會加劇問題。
共産主義的死結最大問題就是,共産主義是應該由社會主義發展而成的,也就是想要達成共産主義,必然是去發展社會主義,而想要發展社會主義就必然要按照社會主義的思想來,不能用共産主義的思想界定,因爲生産力沒有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在沒有達到質的飛躍的時候,只能選擇發展社會主義,然後發展更高的生産力,最終達到共産主義。
但如果走這個路就必然出現私有化,而私有化和公有制從什麽時候開始水火不容了呢?私有化並不是沒有出現過,而是存在了數千年,公有制同樣不是沒有出現過,也存在數千年,可爲什麽到了近代,公有制和私有制就突然成了死對手呢?
因爲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的爭鬥。
而公有制經濟爲什麽爲綱呢?
一方面,公有制經濟爲綱論是爲了緩解死結爭鬥用的,寄予希望能夠緩解這個死結,但事實上不把社會發展的順序調整清楚,簡單的期望用經濟調節的手段來改變,其實只是把問題緩解了。但事實上問題仍在發展,最終一定發酵。
另一方面,公有制經濟在一開始注定會發揮井噴式的能力,尤其在越落後的國家就越是如此,因爲齊心協力幹事業,可以很快的取得一定成功,生活會很快出現改善,這樣就加強了公有制經濟爲綱論。
但隨著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問題就會隨即産生,公有制經濟的最大問題就是世界並非都是公有制經濟,而是私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都各種存在的,麻煩的是公有制經濟的生産鏈條大多是固定的,一旦變化就需要變換整個體系,代價很高。而私有制經濟的商品鏈條是相互配合的,可以很快變化,這樣使得公有制經濟會很快在競爭中落入下風。另外生産力沒有達到共産主義所要求的程度,沒有高生産力支持,最終只能從求共富變爲找均貧。
那麽是不是說公有制經濟就是有問題的呢?
如果簡單的非黑即白,那麽會犯很大的問題,尤其是簡單的把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相互對立起來,或簡單的認爲公有制經濟最好,或簡單的認爲私有制經濟最好,都是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中國曆史證明,同時發展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是可以共同存在,兩者各發揮自己的優勢來彌補對方的不足。這種思想並不是在社會主義才出現的,而是在中國的王朝時代就已經出現,而作爲王朝時代的下一個替代者社會主義理應繼續延續。
但問題是能否打開死結就是成了關鍵,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先要搞明白共産主義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的,中國在近代史時是一個從舊王朝制度向前發展的時代,而想要達成共産主義就必然達到社會主義,然後當社會主義成熟了以後就能發展共産主義了。
發展社會主義的目的在于提高生産力,提高社會保障制度,這兩點既不合私有制對立,也不和公有制對立,相反是可以共同存在,共同發展的。
而當生産力提高到一個質的飛躍後,就會自然向著共産主義發展,想要共産主義成功,就首先要社會主義成功,如果采用簡單思維,認爲可以一蹴而就,那麽就會加重死結的相互爭鬥,死結的最大問題就是忽視和壓低了社會主義的作用,並用共産主義思想的理論來界定社會主義,認爲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必然,這一點同樣是死結相互爭鬥的結果,在爭鬥的過程中只會使得經濟越來越被破壞,最終失敗。
但諷刺的是,當失敗以後,經過重新發展,仍會向著這個目標發展。所以打開死結,發展社會主義,才是正確的道路。
因爲發展了社會主義,他的前進目標只有共産主義,社會主義要比資本主義先進,比王朝制度先進,而比社會主義更先進的是共産主義,所以社會主義只會選擇比他更先進的制度發展,而不會向後開倒車。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08 pm

51.共産主義的死結(死結所産生的問題(下))
死結所必然産生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
就是立場問題。
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是孕育于一個思想的,那就是共産主義,所以他們的根是相同的,這就會産生最爲尴尬的一個關鍵問題,立場問題。
也就是,你是支持理論共産主義,還是支持鬥爭綱領的呢?
就這個問題,産生了非常多的理論,有:極左,中偏左,中間,中偏右,極右,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理論。
事實上,你支持誰都是正確的,支持誰又都是錯誤的,這就是死結的厲害。
因爲共産主義是源頭,所以如果你認爲理論共産主義是唯一合理的選擇,那麽你就無法發展經濟,並不是人心的險惡和貪欲,而是你的生産力不夠。今天尚無人能真正的達到社會主義,就更要不提及共産主義了,歐洲的所謂社會主義,是因爲用資本主義掠奪來的資本太多,導致的社會主義假象,難以持久。
支持鬥爭綱領也是一樣的,發展經濟固然好,可一旦發展私有制經濟就會被認爲是對共産主義的一種遺棄。如果單純的發展公有制經濟,只能是延緩死結的爭鬥,卻不能解開爭鬥,最後還會惡化。
所以死結的厲害就是,你選擇理論共産主義是可以的,但又是不行的,如果選擇鬥爭綱領是可以的,但也是不行的。
而死結更加厲害的特點還在隱藏。
那就是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戰爭狀態和沒有統一的情況下,鬥爭綱領和理論共産主義是可以相互容納的,因爲還沒有完成的國家統一,相對的絕對敵人還存在,那就是舊制度。
而一旦舊制度瓦解了,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之間的矛盾就開始了,這一開始,如果不能解開,就會不斷持續,重要的是他們之間會相互轉,因爲鬥爭綱領是從理論共産主義中孕育而生的,所以經受住考驗的人,往往是對理論共産主義帶有信仰,又對鬥爭綱領情有獨鍾,因爲相信了共産主義所以參加革命,因爲使用鬥爭綱領所以使得革命勝利。
那麽他到底是理論共産主義一派的呢,還是鬥爭綱領一派的呢?
這才是死結真正厲害的地方。
死結真正可怕的在于,加入死結的任何一方不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是完全錯誤的,那麽很快就會被淘汰,但任何一方又不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是完全正確的,那麽就可以停止爭鬥。
恰恰是一會對,一會錯的,那麽爲什麽說一會呢?因爲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樣的問題,所以在處理各種問題的時候,兩方一會是對的,一會是錯的。相互無休止的爭鬥。
這就是死結留下的迷思,我爲什麽一開始要說墨家。
因爲,死結就像一個經典的話題一樣:
“白馬非馬”
如果能解開死結,那麽就能順利發展,如果不能,就一定會不斷的爭鬥下去,在這個問題上,蘇聯人失敗了,中國人成功了。
從下面開始,就將分析他們的不同。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09 pm

52.共産主義的死結(死結的光與影(上))
凡事都有多面性,共産主義的死結核心和關鍵是對社會主義這個階段該怎麽去理解的問題,可以說,因爲理論共産主義的存在,使得社會主義存在感被嚴重的弱化,弱化的理由就是用共産主義的思想去衡量社會主義的標准,以至于,很多理論共産主義信仰者都會無視社會主義的標准。並且認爲發展經濟就是走向資本主義。
這便是死結最難解開的關鍵。
但我想說的是,資本主義是不能輕易轉變爲社會主義的,反過來社會主義也不能輕易的轉變爲資本主義。這一點是很難被發現的,就二戰後到今日的狀態,尤其是歐洲,似乎已經達到了社會主義的要求,但請注意,他們的特點就是強大的時候異常富有,失敗的時候萎靡不振。
所以,歐洲國家的資本主義的成功是因爲大量的掠奪外國的資源和資本,他們造成了一個假象,如果認爲這個假象就是社會主義,那麽就一定會出問題,因爲他們無法長久的保障自己的這個水平,而一旦落後,就會使得整個假象破滅,甚至一蹶不振。在失落中最先被打壓的恰恰是社會保障制度。
另外資本主義想要進入社會主義,最重要的並不是經濟上的改革和社會福利的高寡,而是在于壓制族權,只有族權被壓制官權制度被建立,才能真正的建立起社會主義,因爲只有官權才帶有包容性和系統化的特點,這與社會主義是相互契合的,而族權的排他性是和社會主義有天然的不同。
看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非常的接近,都實際上他們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就是支撐官權的鑰匙,如果沒有這把鑰匙,強行的讓族權變成官權,那麽結局是官權會退回到族權去。這一點就在蘇聯上演了。以後細談。
那麽爲什麽要談社會主義的意義?
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爲人們過低的看待了社會主義的意義,認爲社會主義是共産主義的一個過渡期,再經過文學化的不斷渲染,最終,社會主義的意義被忽視。
社會主義被忽視的核心就是打敗了舊秩序建立起時代的指導思想是共産主義,出現了死結,而可以支撐理論共産主義的高生産力,確難以達到,這就使得死結更加的難以解開,因爲生産力存在差距,必然導致貧富差距,而爲了彌補貧富差距,則公有制經濟至上論自然孕育而出。
這就使得私有經濟和公有制經濟對立了起來,這是死結的最嚴重問題,而如果發展了私有經濟會被認爲是走向了資本主義,這是不對的,因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事物,他們不能因爲發展經濟的手段就轉換,兩者的根基不同,社會主義的根基是民權,輔助是官權,而即便是現代資本主義,他也是以民權爲根族權爲輔的制度,表面上兩者都是民權,但事實上,族權通往官權的道路是必然發生徹底變化的。並且需要支持官權的鑰匙存在。
即便是落後了的中國王朝文化中也存在公有制經濟,中國獨特的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並存的現象是一直伴隨著王朝時代的,但爲什麽到了社會主義,就會認爲發展私有制經濟就是偏離了原有方向呢?
這就是死結的作用,死結讓人們産生了理論共産主義和鬥爭綱領的爭鬥,死結産生了公有制經濟至上論,對私有制經濟的發展看成是對共産主義的背叛,但問題是,中國想要達到共産主義就必須先發展社會主義,但是,社會主義並不等于公有制經濟,也就是說用共産主義的價值觀去衡量社會主義,就等于綁架了社會主義,強行的讓社會主義服從共産主義的價值標准。
這樣做,只會最終被死結困死。因爲飛躍式的生産力並沒有出現,這一點是關鍵的。
但死結並非只有影,他還存在著光。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09 pm

53.共産主義的死結(死結的光與影(下))
死結似乎帶來的只有麻煩,爭鬥和無盡的糾纏,但我認爲,死結既然是影,那麽他的反面就一定是光,因爲通常最大的壞事,往往就是最大的好事,這與中國的陰陽學說是相通的,那麽死結能帶來什麽好處呢?
那就是死結確定了發展的道路。
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會自然向著共産主義前進,這一點對能解開死結的國家非常有利,這就是死結的最大好處。
可以說,各國的國家戰略都是不穩定的,或者目的都是短視的,這種短視是以數十年的單位去衡量的,尤其是以族權國家爲代表,族權國家的戰略往往以確保公族地位爲核心,而家天下的王朝國家,也是爲了家天下爲目的。
但解開死結的國家,卻可以確立一條非常長期的大戰略,也就是如何去實現共産主義的道路,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好處,因爲只有大戰略是確定的,才能貫徹始終的向著這個戰略去前進,而發展民權自然是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必然的選擇,這對普通人來說是很有好處的,發展方向並不牽扯公旁之爭,因爲官權擁有容他性,所以凡是人口越多,民族越複雜的國家,就越得到好處。
那麽爲什麽如此樂觀呢?
這是曆史發展決定的,一個國家的根基是一切的關鍵,去掉文學化的各種渲染,就可以看清國家的發展方向,這個發展方向決定了他的未來。
而社會主義的前面只有共産主義,他的後面是資本主義或王朝時代,所以一個國家如果可以建設好社會主義,那麽他的前面就是共産主義。如果失敗了,會倒退,但倒退了也只是暫時的,因爲曆史總是向著前進的,所以最終中國必然還是要走上社會主義,並最終走向共産主義。
只要看過中國曆史,就不難發現這一點,當官權制度出現後並不是沒有倒退,但族權思想縱然再強大,也最終會主動的選擇官權制度,因爲官權制度擁有更多的容他性,並且擁有了鑰匙的中國,形成了一套非常先進的制度,落後的制度即便擊敗先進制度,也只能選擇變成先進或者徹底排斥,而選擇了先進自己就變成了先進,選擇排斥就無法長久的存在,最後必然失敗。
這並不是由誰認定的,或者由誰規定的,而是管理制度越是先進則越會讓社會更好的運轉,這一點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並不存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平行的事實。而所謂的民主制度事實上也是資本主義的一種變種,民主制度的實質仍然是族權,所以民主制度同樣落後于社會主義。
那麽肯定有很多人會說,既然民主制度是落後的,爲什麽蘇聯瓦解了,爲什麽最有錢的國家大多都是民主制度呢?
因爲民主制度是資本主義的變種,更是實行了千百年的族權制度,自然能讓一些國家興起,但值得注意的是,族權國家的最大特點是什麽?
興起時異常強大,衰落時內亂不休,並再難振作。
所以,當今世界的民主制度分爲兩大類,一大類就是以歐美代表的國家,一大類就以亞非拉代表的國家,前者異常強大,後者內亂不休,而前者並不代表著會恒久強大,相反是在你升我降的循環中不斷的輪替。後面細談。
但中國,卻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在衰落中重新振作,爲什麽可以這樣,因爲他的制度非常先進,國家的地基非常牢靠,所以只要解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會出現井噴式的全方面發展,這一點是族權國家並不具備的。
並且解開了死結的中國,就會開始享受死結帶來的好處,這一點也是獨特的。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1 pm

54.蘇聯援華(斯大林如何面對死結)(長篇)
那麽,我在講完共産主義的死結後,相信多數人能比較清晰的了解了死結的運作模式,而講到這個死結,我們就不得不要看冷戰中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了。
應該說蘇聯當時是個很強的國家,可是蘇聯的建立到滅亡只有69年的時間,那麽蘇聯到底爲何會解體呢?
以前,我在網上所知的說法,有說蘇聯因爲主體民族不夠而解體,有說蘇聯因爲油價大跌而導致經濟崩潰,也有說是顔色革命導致蘇聯解體……
到後來雖然也有人指出了蘇聯內部問題,但是無一例外都歸咎于個人,而到現在,既然看完上文所說的死結後,在看蘇聯的話就發現:蘇聯不是被美國擊敗的,蘇聯是自己用死結給勒死了自己,而諸如阿富汗戰爭,顔色革命,石油大跌等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而並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讓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因爲蘇聯缺少官權的鑰匙,而因爲沒有這個鑰匙,所以蘇聯最終沒能打開官權的大門,于是官權開始退化爲族權,最終解體成爲了俄羅斯。
而這一切又和斯大林脫不開幹系,可以說蘇聯退化爲族權的第一步就是從斯大林開始邁開的,斯大林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像鋼鐵一樣,不過他是一個大號的鐵錘,對凡是不聽從他的,反對他的人都無情的砸了過去,那麽爲什麽這樣的一個人會讓蘇聯變得強大呢?
很簡單,因爲他所做的行爲都是族權中追求控制力的行爲,這也是斯大林時期蘇聯式官權的手段,但要注意的是斯大林這種手段是適合族權而並不適合官權,不過因爲族權的特性,這就讓很多國家能很快興起,而蘇聯很快就團結到斯大林身邊變得強大起來。
但是這對蘇聯真的是好事麽?當斯大林開始用族權的手段爭奪控制力的時候,蘇聯官權就開始逐漸退化爲族權,這顯然背離了理論共産主義和列甯式的鬥爭綱領,而之後的一切問題核心就恰恰是這個問題的集中體現。
斯大林另一項錯誤的舉動就是追求了公旁有別,斯大林的任何戰略大多都是以蘇聯的主要民族受益,而其他民族受害爲主,尤其是對車臣人的大搬遷,導致了原本擁有優良土地的車臣人失去了土地,去了西伯利亞,而受益的卻是蘇聯的主要民族,這早就成了公族與旁族的對立。並爲後來的普京時代的車臣戰爭埋下了伏筆。
那斯大林爲何要追求控制力?
淺說,那就是沒有官權的鑰匙,但深層次地看,蘇聯有個問題。
蘇聯的文化真的打好了共産主義的基礎了麽?
爲何這麽說?因爲蘇聯的前身是以族權爲本質的沙俄,而這種基礎使得蘇聯最終沒能找到鑰匙,那斯大林是什麽樣的人?
一個沒有選擇的人。
我認爲斯大林實際上已經看到了蘇聯的問題,但是他是選擇用沙俄的手段解決問題,因爲他沒有什麽可以穩固蘇聯官權的手段,而沒有可選擇的手段是斯大林的最大困境,最終斯大林選擇了控制力,爲蘇聯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2 pm

55.蘇聯援華(錯誤的國家戰略)(長篇)
如果說斯大林是用族權的手段追求控制力的話,那麽毫無疑問,這對于用官權的蘇聯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壞的開始,如果放在國家層面,蘇聯的舊勢力,也就是最初加盟進入蘇聯的勢力,就開始壓迫二戰結束後擴張的加盟國,就比如波蘭和匈牙利,而放在民族層面的話,蘇聯的主體民族開始排斥壓制其他民族,比如上文的車臣人。
那麽我要在這裏先點評一下主體民族的問題,有人說蘇聯的主體民族太少是蘇聯解體的原因,而這種事情對于社會主義來說完全是地道的族權思想,社會主義所建設的官權是要包容其他民族而絕非是壓制,而出現上面所說的兩個問題後,我們就看的出來,此時蘇聯早就已經開始偏離社會主義的軌道。
很多人說赫魯曉夫是修正主義,那又有多少人能看清斯大林的無可奈何呢?
那麽可以看到,蘇聯親疏有別的政策就事實上已經背棄了社會主義。這與中國追求各民族平等,包容弱小民族甚至扶持幫助弱小民族存在是向背的,那麽爲什麽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我認爲有這麽幾點:
第一,蘇聯缺少官權的鑰匙,所以蘇聯不得不用老辦法,也就是族權來解決問題,所以控制力就成了動因,不過深層次上還有第二點,那就是共産主義的死結開始發作。
而蘇聯創造了計劃經濟,也誕生了公有制爲綱論,作爲第一個用共産主義擊敗舊制度的國家,蘇聯的樣板作用是很明顯的,但是問題來了:爲何不允許私有制存在呢?
以前的俄羅斯帝國就是純粹的私有制經濟麽?
很顯然並不是這麽簡單就能劃分開的,那麽爲何要這樣呢?理由在于雖然蘇聯的官權已經建立起來,但是生産力不均這個問題仍然無法解決,那麽爲了緩解死結的問題,蘇聯創造了公有制爲綱和計劃經濟,請注意,這不是爲了解決死結,而是緩解死結的問題,死結的嚴重性在烏克蘭大饑荒已經體現了出來,所以一切由計劃經濟來決定,由公有制經濟來決定,忽視甚至對立私有制經濟的手段就出現了,爲什麽又取得成功呢?
因爲蘇聯本身就是個平原較多,資源豐富的國家,而農業機械化的加快就讓平原能更快的發揮糧食生産力,同時因爲公有制爲綱的理論,蘇聯可以集中力量做事,這就讓蘇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時也讓公有制爲綱和計劃經濟理論更加穩固,而私有制似乎就和公有制完全處于對立的狀態。
而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是私有的,拿出私有的資本爲公有服務,顯然違背了族權的特點,因爲族權是排他的,所以資本自然願意私有。當資本多到一個極爲富有的程度時候,族權會拿出一部分利益改善社會保障,這就是歐洲資本主義像社會主義的理由。可一旦經濟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首先被打壓的就是社會保障。
在此之後,世界上公有制和私有制水火不容的架勢開始逐漸形成,這也就讓現在許多人都犯了錯誤,那就是簡單的認爲公有制是共産主義,私有制就是資本主義。
但事實是:
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並不是天然對立的,是可以相互促進發展的,這個事實在舊中國就真實的出現了。
如果蘇聯真的去實行公平的計劃經濟,那麽情況還好,但同樣是實行了偏向對主要蘇聯民族有利的計劃經濟,對其他民族和加盟國不利的計劃經濟。
也就是說,蘇聯寄予把強大的能力和控制力把握在主要民族上,即由此壓制旁族,這就又違反了社會主義的初衷。
爲蘇聯滅亡,埋下了伏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3 pm

56.蘇聯援華(錯誤的加盟政策)(長篇)
蘇聯最大的錯誤就是無法實現公族和旁族的平等,因爲追求控制力是族權的核心構成,所以,不平等的公旁組策略同樣體現在對加盟國的態度上。
爲什麽世界上會出現冷戰?
因爲蘇聯和美國事實上都使用的是同樣的策略,因爲策略是相同的,所以才會出現相互僵持的態勢,那麽爲什麽最後蘇聯失敗,美國勝出呢?
道理非常簡單。
那就是蘇聯背離了列甯所渴望的社會主義,這種背離是從斯大林時代就開始的,也就是出現了通常人們說的蘇聯式的修正主義,通常人們講的蘇聯式沙俄主義其實也是如此,蘇聯背棄了自己想要前進的路線。
美國就壓根沒有這方面的負擔,因爲美國就是族權思想,加強自己的控制力就是他的主要手段,而歐洲也是資本主義,也是族權思想,所以歐美達成了同盟。
一個在背棄自己的理想,一個在完成自己的理想。
那麽蘇聯失敗就不難被看明白了。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蘇聯對加盟國的態度非常強硬,處理加盟國的態度非常粗暴,這就使得加盟國出現離心力。
對于波蘭和匈牙利來說,原本他們就都是獨立的國家,被蘇聯強行的並入後,又得不到蘇聯老大哥的關懷,相反在打壓與冷遇中艱難前行,自然産生了離心力。
但顯然,蘇聯犯了一個錯誤。
蘇聯的這種手段和美國的今日的手段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控制力代表一切,而不能有一個對手的出現,這是他們可以稱霸的關鍵。
很明顯,一個國家的興起,爲他們的事業制造了麻煩。
那就是中國。
中國的興起並不是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下興起的,而是在圍追堵截的情況下興起的,我小時候曾經在舊書市場裏買過一本書,那本書是介紹美國的,把美國說的多麽多麽好,多麽多麽強大,但我在看的時候,就想到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既然美國這麽強,爲什麽不能壓制中國呢?
所以,中國的興起是在艱難險阻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而蘇聯就低估了中國的力量。中國的強大在于根本之強,蘇美之強在于力量之強,力量之強只能強于一時,而根本之強卻能在逆境中扶搖直上,這才是中國興起的根本,制度的先進恰恰是中國確立興起的關鍵。
蘇聯在二戰後,在共産國際本來沒有什麽對手,但是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蘇聯在共産國際裏出現了一個真正的對手。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3 pm

57.蘇聯援華(叫不叫老大哥?)(長篇)
那麽爲什麽說蘇聯的方向是錯誤的呢?
因爲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公族壓制旁族的族權思想,只能興于一時,卻難以恒久的壓制其他民族的鵲起。假如蘇聯擁有官權的鑰匙,那麽他就可以平和的對待旁族,可以善待少數民族和弱勢民族,這顯然是有好處的,那就是官權的包容性一旦確立,那麽向心力就會産生。
而蘇聯如果對加盟國的態度和政策上能做到公平的話,那麽同樣會産生向心力,這樣即便中國崛起,蘇聯也根本沒有任何懼怕的理由。
但是,蘇聯沒有這把鑰匙。
所以,很讓人震驚的情況就是,美國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戰爭暫時平息了,世界爲之震動,震動的根本就是中國擊敗了美國,世界上從此出現了新的一極。
這極大的動搖了蘇聯在共産國際中的地位,現在中國也已經不是在窯洞裏,在山上遊擊的可“忽視力量”了。
問題最嚴重的地方不是蘇聯懼怕中國,而是受慣了蘇聯欺負的加盟國和蘇聯的旁族,渴望中國成爲一極,希望中國和蘇聯分庭抗禮。假如這實現了,那麽蘇聯所采取的公族壓制旁族就會發生嚴重的動搖,這種動搖很顯然的對美國有利。
這也是斯大林在人生的最後總是著急上火的根本,因爲他無法擊敗中國,反而讓中國在共産國際裏站到了一個關鍵的地位,斯大林失敗了。
蘇聯的失敗不是在軍事上的失敗,也不是在經濟上的失敗,而是在政治上的失敗,因爲此時的蘇聯寄予的更大希望是打敗美國,但如果此時中國和自己唱反調,在共産國際裏“另立山頭”,那麽蘇聯將會走向被動。
蘇聯和加盟國的關系本來就不好,所以如果此時強行進攻中國,那麽對自己的形象只能是更大折扣,所以蘇聯最惱火的事情就是:
希望中國叫聲“老大哥”。
假如中國叫聲“老大哥”就等于中國不分庭抗禮,這樣蘇聯的勢力反而能加強,因爲擊敗美國的中國都要叫蘇聯“老大哥”。那麽你就可想蘇聯的“勢力”了。
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老大哥也是不能白叫的。
很顯然,在長津湖的時候,蹲在嚴寒裏伏擊美國人的不是蘇聯人,在三所裏圍追堵截的也不是蘇聯人,在上甘嶺裏喝著英雄水的也不是蘇聯人。
所以,戰爭是別人打贏的,憑什麽叫你老大哥?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4 pm

58.蘇聯援華(憑什麽叫老大哥?)
在新中國剛建國不久的時候,滿處都是蘇聯的風格,也正是中蘇最親密的時刻,但請開動自己的大腦,認真的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大國爲什麽要援助一個大國。
一個國家援助另一個國家,這種事情在曆史上非常常見,這是一種聯盟的形式,但是一個大國去援助另一個大國就不太常見了,你可以很簡單的就想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援助的是一個大國,如果這個大國成了氣候怎麽辦?
所以,蘇聯援助中國是有目的。
蘇聯和中國的接壤面積非常廣泛,尤其是蘇聯對蒙古的執著讓人看明白一個簡單的東西,那就是蘇聯的整個側翼都暴露在中國面前,相反,中國的側翼也都暴露在中國面前,所以如果中蘇交好,可以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聯盟,如果中蘇交惡,那麽就成隨時兵戎相見的危機局面。
可以說,蘇聯援助中國是吃虧的,但是爲什麽蘇聯還援助中國呢?
因爲蘇聯需要讓中國叫聲老大哥,這就是蘇聯最失敗的地方,你可以想象當年蘇聯援助中國的程度,假如蘇聯把這些援助都用于建設東歐,那麽東歐就一定能有不錯的改善,如果把這些援助用于幫扶少數民族,那少數民族也會對蘇聯感恩戴德。
但蘇聯就是不給他們好處,只讓自己得到最好的,結果就是當中國在朝鮮打贏了以後,蘇聯爲了能夠讓中國承認蘇聯的地位,給了中國大批援助。
在那個時代,關于蘇聯的宣傳畫或者標語在中國是十分流行的,幹啥都要有點蘇聯味,現在有人批評中國是向蘇聯妥協了,但其實只要能理解雙方的立場的話,你就明白,毛澤東嘴裏喊著老大哥,內心中有多麽的爽快。而蘇聯又有多麽的憋屈。
可以說,中國最早期的國防,各類工程,工業都有蘇聯的影子,蘇聯的援助讓中國擺脫了缺少資本和技術和國家打成了一鍋粥的困局。
但蘇聯的援助是被迫的,又是極不情願的,那麽說中國這麽做是否有些不義?
請注意,如果蘇聯參與了朝鮮戰爭,那麽中國就絕做不成這個局面,相反,蘇聯很有可能壓制中國。可蘇聯一開始不參與朝鮮戰爭,想要讓美國壓制中國,進而讓蘇聯可以壓制中國,但是中國參與了朝鮮戰爭,打贏了戰爭,蘇聯再參與只能用武器和空中參與,那麽地面戰爭的最大宣傳效果和最實際的戰爭擔當就由中國完成了,蘇聯士兵再想進入朝鮮就難了。
所以,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爲,蘇聯是朝鮮戰爭的最大贏家,因爲他只用武器就讓中國和美國火並了,並且最終阻止了美國。
但很顯然,這種說法是很站不住腳的。蘇聯恰恰是一個輸家,朝鮮戰爭是中國同時擊敗蘇聯和美國的戰爭。
道理很簡單,假如蘇聯是一個贏家,那麽就絕不會援助中國,因爲中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崛起,那麽共産國際中,蘇聯必然被分化話語權,連旁族和弱小的加盟國都要嚴防死守的蘇聯,又怎麽會善良去援助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呢?
蘇聯的援助很簡單,極不情願,又無可奈何,這時候一個政治新星,開始登場,這個人就是: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4 pm

59.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如何看赫魯曉夫?)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是蘇聯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他是承上啓下的關鍵,那麽該怎麽看待這個人呢?
赫魯曉夫最像東施。
東施是一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個成語的主人公,那就是東施效颦,西施是一個美女,而東施是一個醜女,東施想要模仿西施,但是越模仿就越是讓人覺得醜陋,這就是這個成語的簡單解釋。
而赫魯曉夫就是這麽一個人,赫魯曉夫參與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首先要說的是赫魯曉夫並不是一個特別沒有能力的人,相反赫魯曉夫做成了很多事業。
但是赫魯曉夫接手的局面卻非常糟糕,斯大林在他人生的最後面臨一個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中國的興起,共産國際出現了蘇聯話語權動搖的事實。這一方面是蘇聯式管理方式造成的,一方面是斯大林直接造成的。
所以,赫魯曉夫上台以後要面對三個事情,第一,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系,第二,如何重擡蘇聯的老大哥地位,第三,如何處理國際問題。
而赫魯曉夫最讓世人了解的一點就是反斯大林主義。
公平的講我並不認爲赫魯曉夫是一個沒什麽能力的人,相反我認爲赫魯曉夫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面對絕境時候的魄力。請注意,在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能力,有能力並不稀奇,但是擁有魄力的人就不多了,赫魯曉夫就缺少魄力。因爲沒有魄力最終才會變成東施效颦。
他做事都希望留條退路,做的程度不夠,又想做一個不粘鍋,就是不想自己陷入泥潭中,這就是赫魯曉夫的最大問題,蘇聯在當時的局面非常重要正是大變局的關鍵時刻,而赫魯曉夫的亦步亦趨,最終使得蘇聯失去了最佳時機。
赫魯曉夫與斯大林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對中國的態度,但不能簡單的把赫魯曉夫愚蠢化,事實上斯大林對中國的不好和赫魯曉夫對中國的好是處于不同條件和不同時期下的。
對于斯大林來說,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都是一個弱小的存在,所以斯大林對中國的態度總是強硬的,但對于赫魯曉夫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朝鮮戰爭過後,蘇聯老大哥的地位動搖了,他極力的希望用援助拉攏中國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當時的中國也已經不是一個弱小的存在了。
赫魯曉夫在處理與美國的關系的時候,他處于一種時拉時打的態度,造成所謂冷戰最大衝突的古巴危機,是赫魯曉夫制造的,我認爲古巴導彈危機是赫魯曉夫一生最大的得意之作。以後細談,而想要和美國緩和關系的也是赫魯曉夫,跑到美國去參觀的還是他。
所以赫魯曉夫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也不是簡單的拿著大皮鞋在聯合國敲桌子的人,又是赫魯曉夫最終和中國決裂,使得中蘇交惡的關鍵人物。
我希望還是通過濾清一條線索再去濾清另一個線索,這樣事情的本來面目就會非常清楚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5 pm

60.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蘇共二十大秘密報告)
蘇聯的秘密報告是蘇聯較爲重要的一次會議,在這個秘密報告上,主要的議題就是反斯大林,這是赫魯曉夫人生的第一個賭局,那麽他爲什麽要反斯大林?
要想明白這個報告的意義,就首先要了解蘇聯的制度,在前面我已經講過爲什麽斯大林要視“控制力”爲他的核心了,因爲他沒有官權的鑰匙,所以他要加強控制力。
斯大林的控制力達到了什麽程度呢?
有很多蘇聯式笑話可以代表,比如最簡單的斯大林掌聲,一開會蘇聯人先要進行的第一項事務是股掌,而不知道誰先停的參會人員就希望別人先停,但別人也希望對方停,所以就不停的股掌,按照流傳普遍的說法是15分鍾,而最後斯大林會說:“好了。”于是掌聲停止了。
至于其他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斯大林需要增強控制力,而赫魯曉夫就不需要麽?赫魯曉夫的蘇共領導人生,之所以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赫魯曉夫:
同樣沒有鑰匙。
所以,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核心目的是:
建立自己的“控制力”。
這就是赫魯曉夫的目的,但赫魯曉夫又是沒有魄力的人,理由在于赫魯曉夫不想做斯大林,也做不了斯大林,斯大林是一個鐵錘,他不在乎名譽和自己的敵人,他只會給自己的敵人腦袋上敲上一錘。
赫魯曉夫不行,因爲事實的根本就在于蘇聯的加盟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不滿,和中國的崛起,使得赫魯曉夫已經不能再像斯大林那樣去毫不顧忌的打擊反對者了。
斯大林爲什麽可以毫不留情的打擊反對者,因爲當時的蘇聯主要矛盾是美蘇矛盾,到了赫魯曉夫的時候,斯大林的政策不是不能推行了,而是中國的興起,使得蘇聯的主要矛盾變成了內外矛盾,外面的矛盾是美蘇矛盾,而內在的共産國際矛盾是中蘇關系矛盾,甚至是蘇聯與所有共産國際之間的矛盾。
假如一味強硬到底,那麽共産國際注定內鬥,共産國際如果內鬥,那麽最得利的必然是歐美,所以,赫魯曉夫的判斷要反斯大林。
但是赫魯曉夫又犯下了一個大錯。
這個錯誤是十分關鍵的,那就是當你去打破一個舊制度的時候,你雖然會帶有一定的光環或者得到一些贊譽,但你需要解決舊制度的問題。
假如不去解決舊制度的問題,相反還去繼續延續舊制度的問題。
那你就會出大問題。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5 pm

61.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赫魯曉夫的錯誤)
那麽赫魯曉夫的最大錯誤是什麽?
那就是赫魯曉夫在同樣沒有官權的鑰匙的情況下,反了斯大林。
這就是赫魯曉夫的最大錯誤,赫魯曉夫寄予于什麽不難看明白,那就是赫魯曉夫寄予反斯大林來應得人心,由此來確立自己的控制力。
但赫魯曉夫卻沒有仔細的留心到一個關鍵的事實,那就赫魯曉夫沒有鑰匙,而沒有鑰匙的他輕易的認爲只要是他反了斯大林,就能做到斯大林是非常錯誤的。
斯大林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反對者送進勞改營,赫魯曉夫反了斯大林以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夠支撐官權的鑰匙,可他不是這樣的,他認爲只要反了斯大林別人就會支持他,可事實上,那些被斯大林壓制的旁族和加盟國都恨透了斯大林。
雖然反斯大林讓他們十分的歡喜,但不要忘記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不想再來一個“斯大林”了,可赫魯曉夫沒有鑰匙,那他也就只能追求控制力。
所以赫魯曉夫,事實上自己開始向著斯大林的方向前進。
但這顯然是不行的,爲什麽不行呢?
因爲別人支持赫魯曉夫的理由,或者說赫魯曉夫控制力上升的理由,就在于他們希望赫魯曉夫反斯大林,而如果赫魯曉夫走斯大林的那條路,那他們不就等于又走上了老路麽?
所以,赫魯曉夫不能寄予用反斯大林來獲得控制力,這是錯誤的。
赫魯曉夫這麽做的危害性十分深遠。
蘇聯最大的問題是他吞並了很多非蘇聯國家,強行讓這些國家加入了蘇聯,又進行了不公平的分配,導致這些國家得到資本和資源極少。而推選出來的領袖有大多毫無顧忌,使得社會主義不能真正的在這些國家運行,這就造成了摧毀蘇聯潛在的溫床。
赫魯曉夫發動了反斯大林運動以後,事實上這些國家的潛在反斯大林運動就變成了反蘇聯式運動,而赫魯曉夫又沒有真正的鑰匙,還是在重複著斯大林走過的路,這讓這些國家更加憤怒,所以爲後來的波匈事件制造了溫床。
事實上,還有更大的隱患存在。
蘇聯是一個官權制度國家,他如果沒有支撐的鑰匙,那麽結果會如何呢?
會從官權退化到族權。
所以族權的特點就是公族壓制旁族,很多人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眼睛只是看到了蘇聯旁族的反抗,卻沒有留意到蘇聯公族的自我意識。
而正是這一點,最終摧毀了蘇聯。打開這個節奏的人是赫魯曉夫。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5 pm

62.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波匈事件)
波匈事件的爆發非常關鍵,波匈事件起因是什麽?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又産生了何種意義是要分析的重點,爲什麽不把波匈事件放在單獨的篇章裏,而把他放在反斯大林時代呢?
因爲波匈事件的起因:
波匈事件的起因是赫魯曉夫開啓的反斯大林運動,正是赫魯曉夫開始的反斯大林,産生了波匈事件,他出現了兩個結果:
一,以斯大林式管理方式管理波匈兩國的領導人失去了方向,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做了,這是産生的最大影響,因爲波匈兩國不是原蘇聯的領土,而是單獨的國家,所以在加入蘇聯後,兩國領導人一直學習斯大林模式作爲管理方式,他們也采取了加強控制力的方式進行管理。
但當反斯大林運動開始的時候,實際上對于他們來說,該怎麽辦成了他們的主要問題,以學習斯大林爲主的他們會不會也被打倒,成了當時波匈兩國焦點問題,所以他們才會産生怠慢的態度。波匈事件開始升級了。
二,厭倦斯大林式管理的波匈兩國,是否對赫魯曉夫的新政策帶有好感?
我認爲,在一開始是有好感的,因爲反斯大林運動一開始不是由下至上發動的,而是由上至下發動的,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因爲波匈領導人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他們本身就是學斯大林的,現在斯大林是錯誤的,那他們怎麽辦呢?
他們對赫魯曉夫的這種方式感到反感,對下面民衆的要求感到抵觸,事實上波匈領導人不想改革是他們的意願。
這種態度激化了波匈事件,再加上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目的是爲了加強他的控制力,不是去尋找一條新路,正更讓兩國人憤怒。
所以,兩國人民看著解決無望,借由反斯大林運動,開始反波匈領導人,事件惡化。出現了兩種目標:
一個目標是反斯大林,一個目標是要打倒波匈兩國的“斯大林”式領袖。這是波匈事件的核心。
那麽,波匈事件是否是可以避免的?
我認爲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波蘭,波蘭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爆發的卡廷慘案,爲蘇聯在波蘭留下了非常大的隱患。隨後糟糕的經濟環境和遭受冷遇的態度,使得波匈事件發生,可以說波匈事件的爆發是因爲長期的蘇聯族權排他性造成的,這種排他性使得波匈兩國人民感到憤怒。又加上波匈兩國的領導人非常熱衷學習斯大林,使用的手段和斯大林幾乎一樣,這也讓兩國人民憤恨。所以波匈事件是一種共同作用下的産物。從根本上說赫魯曉夫的反斯大林,並沒有改變蘇聯壓制加盟的事態,所以事情並無法避免。
波匈事件産生了什麽影響呢?
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波匈事件的爆發,使得赫魯曉夫更加傾向于控制力,因爲他處理波匈事件的方法就是先使用武力威脅,在匈牙利和波蘭都爆發了武裝衝突,手段過于粗暴和直接,但行動的目標並不是以解決問題前提。而是增強赫魯曉夫自己的控制力。尤其是在匈牙利,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蘇聯單純的使用武力是非常有壞處的。
那就是逐漸徹底的抛棄了社會主義的理想,這也是修正主義的一種表現方式,赫魯曉夫的反斯大林運動,想要得到的是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可以說赫魯曉夫雖然解決了波匈事件,但是蘇聯的道路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動搖。蘇聯內部的蘇聯原有國和加盟國之間的裂痕更加深刻了。
單純的使用武力壓制,只是掩蓋問題,相反不但不修正,不改變,而是更加的産生了排他性,這就孕育著更大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赫魯曉夫是非常錯誤的。
蘇聯內在的問題惡化了,爲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6 pm

63.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伸向各處的橄榄枝)
隨著波匈事件的平息,赫魯曉夫的控制力開始達到穩固,爲什麽波匈事件沒有繼續發酵而是平息了?因爲第一是蘇聯的實力仍然很強,第二是反斯大林主義是由上向下發動的,所以蘇聯維持了團結,沒有分裂開來。
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進入了赫魯曉夫時代,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提出了各種緩和的策略,在外交上積極拉攏中國,在對美政策上想要實現緩和,在國內希望改革。
那麽爲什麽赫魯曉夫要使用弱化的政策呢?
因爲在反斯大林運動中赫魯曉夫本人的控制力是沒有達到足夠強的地步的,這和之後與中國交惡和與美國交惡是呈現鮮明對比的,所以在加強控制力的過程中,他使用了一種和緩的態度,尤其是在對中國的政策上,當時的蘇聯可以說在各種方面都在滿足著中國,這個時刻的赫魯曉夫對中國最好,也是整個蘇聯對中國最好的時間。但赫魯曉夫對中國沒有不滿麽?當然是有的,團結共産國際是赫魯曉夫的主要目標,對中國采取了一種近乎忍讓的態度。
所以爲什麽最好,因爲此時的蘇聯最有求于中國。
赫魯曉夫另一大政策就是國內政策,雖然赫魯曉夫鬧過很多笑話,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赫魯曉夫確實發展了蘇聯經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赫魯曉夫的開荒潮。這是赫魯曉夫整個發展經濟中重中之重。
開荒和農業上的改革確實給蘇聯的糧食增産帶來了好處,但也産生了問題,強行的玉米政策在很多地方遇到了難處,在不適宜種植的地方強行種植,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增産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減産甚至絕收。
但蘇聯地方之大,物産之豐富彌補了錯誤的政策,隨著機械化農業的逐步完善和加強,蘇聯的農業還是取得了增長。
在國內工業經濟上,因爲波匈事件和各加盟國的不滿,赫魯曉夫開始試圖嘗試通過加大放開蘇聯企業給加盟國管理,增加了一些加盟國的權限,隨著權限的適度放開,工業取得了發展。
那麽該怎麽看待赫魯曉夫的各種緩和行動呢?
首先,赫魯曉夫的國內經濟改革和農業改革以及一定量的政治改革取得了成績,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隨著赫魯曉夫的農業開荒政策,蘇聯糧食增産,工業持續發展,社會保障水平提升。
但在表面一團和氣的背後,蘇聯仍然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一個是官權的鑰匙沒有找到,另一個是死結也沒有打開,這是蘇聯最大的潛在問題。
請記住,這兩個潛在的問題是通向社會主義所必須要解決的,不會因爲經濟上升時所産生的富裕而減弱,相反,會加速。
但在此時,赫魯曉夫的控制力得到了切實的提升,他開始要去做一些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6 pm

64.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初談冷戰的角力)
爲什麽要把冷戰放進赫魯曉夫時代裏,而不是把對冷戰的分析放進一個更大的篇章呢?
這是有理由的,理由在冷戰的意義被高估了,比如你去看戲曲都有共同的一個現象,那就是一處戲都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人們通常都是愛看主角,比如愛看梅蘭芳,甚至一些票友調侃說道:“真正的戲迷,前面的都不看,就看那一句嗓,聽就聽那一句。”,確實,又有多少人注意站在主角身旁的龍套呢?
假設在一處戲曲中所有人配角都想坑主角,突然全都不唱了,那這處戲的主角再厲害,也沒法唱下去了。所以,人們常常只關注台上的主角,這種想法創造了冷戰的高地位。
事實上真正扭轉世界的是朝鮮戰爭,這一點蘇聯和美國都希望避而不談,理由就在于朝鮮戰爭前確實是美蘇兩強並舉于世,朝鮮戰爭後中國加入到了角力之中。不能簡單的把中國歸于蘇聯陣營,因爲事實上中國和蘇聯的關系極不好,又不能簡單的把中國和美國歸在一起,事實上中國和美國的關系也極不好。
所以真正的情勢是,冷戰是一個多方角力的世界。是一個時而合作,時而對抗的世界。並不是只有兩強對抗。
認爲美蘇角力代替了一切其他力量,那麽歐洲的力量,和亞非拉的力量還有中國的力量就都似乎並不存在了,可事實上,即便按照冷戰的標准,仍可分爲三種:蘇聯陣營和美國陣營,還是中立陣營。
這三個陣營相互角力是實態,並且冷戰並不是從蘇聯的赫魯曉夫時代開始的,而是從二戰時代結束後就開始了,所以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過渡時期,與最後戈爾巴喬夫事實上都在持續著與美國的對抗,只是他們之間的政策是不同的,所以要進行區別分析才能看清蘇聯興衰。
那麽冷戰是否是參與方都不願意的呢?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通常理解各國都是被強迫的綁在了美蘇的戰車上,但如果這麽想,那麽爲什麽在美國陣營的日本和歐洲後來還會對美國發起挑戰呢?
事實上從很大的程度上說,美蘇的對抗,使得很多國家受益,也使得很多國家受害,有人願意加入冷戰,有人不願意被強行的加入。
那麽冷戰爲什麽沒有變爲熱戰?
如果簡單的把冷戰沒有變爲熱戰的根本原因歸結于原子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出現,是並不正確的,原子彈雖然強力,也確實能做到瞬間摧毀一個國家的效果,但顯然美國和蘇聯內部都存在問題。
對蘇聯來說,強行並入的國家存在反抗,內部存在公族壓制旁族的現象,那麽美國就沒有問題了麽?
事實上,美國在南美洲和亞非拉同樣采取了扶持親美政權的行動,可效果也並不好,反抗也是到處發生。
所以,冷戰到底是什麽?
是一個複雜的世界,需要慢慢分析才能看清實態。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6 pm

65.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膨脹的控制力)
讓赫魯曉夫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發生在1957年8月21日,這一天蘇聯的洲際彈道導彈成功了,這標志著蘇聯不用飛機也能打擊到美國了。
這在當時擁有標志性意義,而且就單從尖端科學領域來說,蘇聯和美國相比並不落于下風,甚至在很多領域都要比美國還先進。
因爲在尖端科學上的勝利,讓赫魯曉夫在很多問題上增強了自信,在經濟上面的改革也開始出現了一些積極的成功,赫魯曉夫開始膨脹了。
如果你把冷戰一直看成是美蘇只是單純互掐的話,那就沒有問題的本質,隨著赫魯曉夫的控制力增強,赫魯曉夫開始視線轉向了中國。
赫魯曉夫之所以給中國大批援助的根本是需要中國在共産國際裏支持蘇聯老大哥的地位,但是尖端科學的成功和經濟改革與各種軟化態度讓赫魯曉夫開始穩住了蘇聯,那麽對于蘇聯來說,扭轉蘇中關系就成了重要的目標。
因爲中國要求蘇聯提供核技術。
這可以說是向蘇聯攤牌了,赫魯曉夫當然明白一旦中國掌握了核技術,那就更不願意叫老大哥了,所以不想給,但是請注意,這時候朝鮮戰爭的惡果就出現了。
你不參與戰爭,想讓別人去死,別人要是沒死,那你就難做了,中國表示不給就別談老大哥了,赫魯曉夫能否成功的組建起自己的控制力,正是在關鍵時刻,此時斯大林主義的支持者正在對赫魯曉夫發起反抗,所以赫魯曉夫極不情願的開始向中國提供核技術。
但此時的赫魯曉夫開始下定決心要與中國決裂了,而中國的毛澤東其實也明白核技術的意義,所以中國必須掌握核技術,不然老大哥一旦緩上勁了,就真成了老大哥了。
隨著赫魯曉夫勢力的增強,開始向中國發難,先是要求建設長波電台,後又要求建設中蘇聯合艦隊,說白了,蘇聯想要壓制中國,手段就是想要用軍事上的脅迫讓中國軟化,中國肯定是不會同意了。
但即便不同意赫魯曉夫也並不吃虧,作爲軍事尖端科學的最前沿,核技術和導彈技術都是最重要的軍事力量,蘇聯自然不可能輕易的把這兩個技術給中國。所以他就提出了蘇聯與中國的軍事合作。
在他看來如果中國同意軍事合作,那麽蘇聯就可以壓制中國,如果中國不同意軍事合作,那麽就是破壞了中蘇關系,赫魯曉夫已經開始認爲自己可以終止對中國的依賴了。
所以,赫魯曉夫的所有軟化態度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重拾蘇聯老大哥地位,然後擺脫中國,這樣共産國際又牢牢地把握在了蘇聯手裏。
很顯然的是蘇聯人又一次的自以爲自己打對了算盤,他嚴重的低估了中國,赫魯曉夫就像斯大林一樣的瞧不上中國人,但過不了多久,他自己就得爲這個想法付出代價。
爲了確保擺脫中國,赫魯曉夫去了美國。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7 pm

66.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赫魯曉夫訪美)
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確實是一件當時非常轟動的事情,那麽爲什麽赫魯曉夫想要訪問美國呢?
因爲赫魯曉夫的主要對手已經從美國變成了中國。
所以,在與中國産生爭鬥的時候他不希望美國再給自己強硬的態度,另外他希望和美國合作達成對世界的核遏止,希望把核大棒控制在自己手裏。
那麽美國又爲什麽要和蘇聯緩和呢?
因爲此時的美國也不是順風順水,就在幾年前美國剛剛在朝鮮失敗,又卷入了美國的大清洗麥卡錫主義風波中,加上預期經濟的問題,經濟上出現停滯,罷工成了家常便飯,而歐洲的英國核試驗成功和法國的躍躍欲試,讓美國並不安甯。
也就是說雖然蘇聯有波匈事件,但美國有英國和法國鬧場,歐洲並不甘心做美國的小弟這是隱藏在蘇美對抗下的事實,而發展核武器就成了英法最重要的事情,英國搶先在1952年核試驗成功,這爲英國阻止自己的下滑起到了一定作用,而法國作爲一個一直想在歐洲有影響力和世界有影響的國家,核試驗也自然是他的行動目標。所以美國並不安甯,以後細說。
事實就是,美國和蘇聯都出現了控制力下降的現象,那麽在這個時刻聯起手來就是蘇聯和美國的目標。
另外,美國還有難言之隱,那就是在軍事尖端科學上難分伯仲,尤其是在導彈技術上,如果美國在尖端技術上比蘇聯領先,也不會那麽輕易的就接受了赫魯曉夫的訪問,美國同樣需要時間。
所以,緩和與蘇聯的關系,抓緊時間發展導彈技術就是美國和蘇聯緩和的另一個目的,于是發生了有趣的一幕。
作爲副總統的尼克松領著赫魯曉夫去了美國廚房。
爲什麽去美國廚房?
我認爲美國在尖端技術上和蘇聯存在難分伯仲,假如美國在尖端技術上存在優勢,那就該讓赫魯曉夫去軍事基地轉一轉,好好的看一看美國的武器。
在美國廚房裏兩個人相互排擠,但這不影響雙方的戰略行動,事實上舉起酒杯的蘇聯人和美國人,都只是希望對手能麻痹,而就在此時雙方都在策劃新的行動。
那麽該怎麽看待赫魯曉夫的訪問呢?
我認爲赫魯曉夫的訪問是成功的,赫魯曉夫當時的目標並不是針對美國,而是要針對中國,所以他先是和平的伸出橄榄枝。美國也用橄榄枝回應了他。
然後背地裏雙方都開始行動。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8 pm

67.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赫魯曉夫與越南戰爭)
就在美國和蘇聯把酒言歡的同時,越南局勢正在惡化,越南戰爭是一場非常長期的戰爭,這裏只是初談一下,因爲更深入的談要等到從別的視角中談。
對于越南戰爭蘇聯是複雜的,從一個大的角度上說,如果越共能夠統一越南,那麽共産主義就很有可能在東南亞推廣,這對共産國際是非常有好處的。
但是越南的地緣位置決定了,中國會礙蘇聯的事。想要插手越南,必然先要經過中國,而赫魯曉夫的主要目標是中國,所以這是蘇聯沒有直接參與越南戰爭的原因,從實際情況上說,想要參與難度也比較大。
可很顯然的是蘇聯這一次沒有完全忽視越南的想法,派出了一些人員參與戰爭,也提供了一些物資和飛機給越南。
在此時,世界已經開始出了一種新的大風潮,那就是世界複國運動風潮,這股風潮尤其是在1960年的非洲刮的最爲猛烈,這股風潮事實上是爲後來各方紛紛拉攏各國的關鍵,但唯一最大受害方就是歐洲,歐洲殖民地最多,殖民地的獨立複國運動真正沈重的打擊了歐洲。以後細談。
越南戰爭也是複國風潮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赫魯曉夫時的蘇聯對越南的態度和斯大林時的蘇聯對朝鮮的態度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朝鮮戰爭蘇聯想要借助美國的手打敗朝鮮來讓中國依附于蘇聯,這是斯大林的主要戰略,但中國取勝了在共産國際中建立了威信,所以赫魯曉夫需要軟化態度,重擡老大哥的威信,在越南戰爭中,蘇聯的目的變成了希望美國打敗越南讓蘇聯對中國壓制的時候添增更大的成功機率。
兩者最大的最不同是,蘇聯從過去的想對中國控制變成了越南戰爭時期的想要對中國進行打壓,確保蘇聯在共産國際中的地位。
但對于中國和美國來說情況就微妙多了。
首先,越南戰爭本來沒美國什麽事情,是越法之間的戰爭,但是隨著法國戰敗,美國想要扶持一個代理人,這個人就是吳庭豔,可是出了問題。
那就是越南同樣是北方的胡志明走的是武裝複國路線,而吳庭豔走的扶持複國路線,所以雙方必然爆發朝鮮式的衝突。
在這個衝突的過程中,南方同樣顯示出了疲態,具體到那部分在講。但顯然美國又參與到其中了,對于美國來說,想要阻止共産主義的繼續發展是美國的目標。
很顯然,這個越南又是挨著中國的,所以這次美國低調了很多,這個低調讓美國陷入了戰爭泥潭。
美國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越南戰爭開打以後沒有多久,蘇聯就在美國的後院上演一場大戲,那就是:
古巴導彈危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 頁 4 Empty 回復: 真的很博通 - 另一個角度看曆史:冷戰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0月 03, 2016 3:19 pm

68.1953-1964赫魯曉夫時代(古巴導彈危機①)
通常很多人認爲古巴導彈危機是美國的一次勝利,認爲美國成功的迫使蘇聯停止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這種想法是建立在唯美蘇對峙的思想來說的。
但我認爲這是不正確的。古巴導彈危機是赫魯曉夫一生中最完美的一次戰略。
因爲,事實上,就像所謂中日戰爭和蘇德戰爭的單獨對決假說一樣,可問題是,世界並不存在單獨對抗的可能,而是一個相互作用的世界,所以,忽視了其他人的視線單獨只看美蘇,那麽自然可以得出,古巴導彈危機是美國勝利了。
但是,只要考慮到一個因素,馬上立場就會轉變。這個重點是什麽呢?
那就是蘇聯當時的主要對手是誰。
討論清楚和看清了這個問題,才能看明白古巴導彈危機到底是誰勝利了。就當時的美國和蘇聯來說都到別處部署過導彈,與古巴相同的是,美國在土耳其也布置過導彈。所以並不是只有蘇聯單獨的部署過導彈,那麽爲什麽被今天所有人熟知的是古巴導彈危機,而不是土耳其導彈危機呢?
這就在于,美國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不同並産生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部署在各國的導彈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別的國家部署導彈,看起來是一種進攻策略,可其實是一種防禦策略,這是第一個問題的重點,因爲就美國和蘇聯的實力而言,都可以輕松的用核報複消滅古巴或者土耳其,也就是說土耳其和古巴都無法承受核彈給他們帶來的結果,那麽問題就改變了。
通常把古巴導彈危機認爲是蘇聯把導彈部署在古巴可以直接攻擊到美國,但顯然這個前提是有問題的,問題就是發射權在誰手裏?
對蘇聯來說,確實在古巴部署導彈,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因爲從古巴發射出去的導彈,要比從蘇聯發射的導彈更近,這是事實。
對古巴來說,有了蘇聯的導彈,那麽對美國的壓制和威脅也都起到了一個保護的作用所以在古巴部署導彈確實也有好處。
于是簡單認爲,古巴和蘇聯的聯盟成立了,這是可以的,但問題是,這種前提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古巴和蘇聯面的的是美國。
而核導彈的威力和普通導彈的威力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如果從古巴發射了核彈,那麽結果是美國能否承受,答案是美國肯定是可以承受的,而美國一旦被攻擊,那麽肯定報複,結果是蘇聯也能承受。
雖然核彈的力量夠大,但是對于美國和蘇聯來說,他們的地方也夠大,人也夠多,所以他們都能痛苦的承受這個結果。
但是,古巴,可能就從地圖上消失了。所以古巴和蘇聯的聯盟到底是什麽,是值得研究的。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68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3頁(共15頁) 上一頁  1, 2, 3, 4 ... 9 ... 15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