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DPZ - 電的旅程

2 posters

12頁(共16頁) 上一頁  1 ... 7 ...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步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2 am

「第十五章:矽谷與晶片」
<快捷與矽谷現象 ( 3 )>……續上
自從快捷總公司收回股份後,諾宜斯被委任為半導體部門的總經理。當初創業的八人,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就在1961年初,何尼、拉斯特、羅拔玆和克萊納四人一起離開了快捷,創立了Teledyne公司的半導體部門。這次又是洛克搭的橋。不久克萊納又離開Teledyne,仿效洛克,創始了矽谷最負盛名的創投公司:克萊納-柏金斯(Kleiner Perkins);後來投資創立了Amazon、Google、Genentech、SunMicro等超級高科技公司,對矽谷的發展,功不可沒,當然自己也是名利雙收。「八叛徒」中的布蘭克後來創始了Xicor,格林尼齊先後去了史丹福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當教授。在快捷只剩下了諾宜斯及摩爾兩人。八人因為蕭克萊的緣故,一場相識,有緣份的聚在一起,創下了一番事業,事後又各分東西。
後來從快捷半導體分裂出來的,還有三家重要的公司。在1967年負責生產的副總裁斯波克(Charlie Spock)創立了National半導體公司;市場銷售部門副總裁山德斯(Jerry Sanders)在1969年創立了AMD。除了第一家分裂出去的Rheem外,快捷半導體沒有在法律上訴訟任何新公司,無形中鼓勵了更多人出去創業,因為大家沒有後顧之憂。諾宜斯等人沒有選擇在法律上控告其他創業者,也許他們自己也一直在策畫著在適當時機另起爐灶。果然在1968年,諾宜斯和摩爾一起離開了快捷,創立了新公司。對此事,當時沒有任何人覺得意外。……(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3 am

「第十五章:矽谷與晶片」
<快捷與矽谷現象 ( 4 )>……續上
洛克從1960年代中期已移居北加州,成為當地創投行業的創始人。他一直鼓動諾宜斯自己出來創業。以他當時的名氣,找人投資是毫無問題的,個人也可輕易在經濟上得到極為優惠的報酬。在1968年,諾宜斯等人看到半導體晶片技術將會有一個廣大的新產品市場形成,而這市場又和快捷當時的產品沒有直接衝突,這是一個難遇的分手機會。同時,快捷在紐約總公司的最高管理階層頻頻換人,當時半導體部門的盈利是整個快捷集團的110%,因為其他生意都虧本。照常理,諾宜斯應升任公司總裁,但董事會把諾宜斯看作外人,並不信任。諾宜斯和摩爾兩人商量後,毅然決定一起離開快捷。
洛克在上午聽到諾宜斯電話上的意願後,當天下午就從一批投資者處籌集了250萬美元。諾宜斯和摩爾各自出資24萬5千美元,洛克也出了1萬美元,一共湊足300萬。新公司的創業計畫書也是洛克自己寫的,只有一頁!幾個星期後,諾宜斯和摩爾離開了一手創建的快捷半導體,在不遠的地方設立了新公司,取名Intel(英特爾),就是integrated electronics(積體電子)的意思,主要產品是新興的電腦記憶晶片。諾宜斯和摩爾在十三年後第三度攜手創業,兩人經多年共事,不單還保留著對技術的熱愛,更增加了生意上的歷練,充分吸取了快捷經驗,立志在新的機遇中好好幹一場。諾宜斯創始英特爾後,很多優秀的舊屬也紛紛離開快捷,不少人參加了英特爾。從此快捷元氣大傷,而英特爾則漸成為半導體工業的新領袖。……(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3 am

「第十五章:矽谷與晶片」
<快捷與矽谷現象 ( 5 )>……續上
從60年代底到70年代初,我在快捷半導體的研究所及生產線上工作了三年,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無論在人生處世或技術方面,經驗都相當不足,對於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意義上不太瞭解。只記得1969年初去快捷報到時,諾宜斯等人已離開了約半年。事後快捷總公司重金聘請了摩托羅拉的半導體業務總經理何根(Les Hogan),帶了一大批人來接管。
當時快捷的員工士氣不高,但公司裡搞技術的仍是人才濟濟,研究項目也都走在時代的最尖端。我第一個參加的項目是設計128位元的晶片記憶體。後來參加過CCD記憶體、磷化鎵LED等研究,還去了高功率電晶體生產線體會經驗。快捷有一個公司內部的技術訓練班,每星期五上午有三小時課,還有正式的功課及測驗,每一個課題都由公司內技術最出色的專家來講授,用的教材把理論與實際結合在一起,很多最新的知識還是剛從實驗室開發出來的結果。這是我一生中技術上得益最多的訓練。這課程是諾宜斯等人還在快捷時一手創辦的,對矽谷技術人才的培訓,貢獻頗大。……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3 am

「第十五章:矽谷與晶片」
<快捷與矽谷現象 ( 6 )>……續上
在快捷時,我還記得平常在食堂午餐時,大家的話題不是討論新的技術,就是講某某人去了英特爾或開了新公司,偶爾大家還會發發牢騷,罵紐約的老頑固們不懂半導體生意,錯失良機;又埋怨研究所空有好技術,但生產部門及營銷部門不識貨。不久,我隔壁辦公室的義大利籍工程師費金(Frederico Faggin)決定跳槽去英特爾,我還跟大家一起去吃了一頓午飯,為他送行。費金絕頂聰敏,也是一個工作狂。他在快捷時和其他人一起發展了「矽閘」(silicon gate)工藝,用高導電的多晶體矽膜,取代本來用鋁做成的閘極,這是晶片可以不斷縮小的關鍵技術之一。他後來在英特爾帶頭發展了第一枚電腦微處理器,在晶片工業發展過程中,極有建樹。
又過了幾個月,一位專負責做「光罩」的中國同事來告訴我,他也要離開了,問我要不要跟他走。我問他預備去哪家公司?他充滿自信的說:「自己去開公司,專幫人做光罩,又快又好又便宜,保證成功!」對我來講,光罩只是製造晶片整個流程中的一部分,怎麼可能成為一門獨立的生意呢?後來他成功了,開了輛新買的1971年保時捷914型紅色跑車來找我,著實令我羨慕了一陣。……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3 am

「第十五章:矽谷與晶片」
<快捷與矽谷現象 ( 7 )>……續上
在快捷半導體雖然不停有人離開,但也不停有出色的新人進來,來自世界各地。大家學好了本事,就離開去創業,好像訓練班一樣,不去創業就好像沒有出息,不是男子漢!一切發生的事都是那麼理所當然。我很幸運人生中有過這種難逢的經驗,雖然很多事都擦身而過,但還是在歷史的漩渦中心,親身體會了這個時代特有的風格。
當然快捷半導體不是唯一的晶片技術發展搖籃。德州儀器、摩托羅拉、IBM、RCA等都是重要貢獻者。但相對上這些公司內部管理嚴謹,在發展技術及業務過程中,管理上沒有像快捷那樣鬆散失控,導致技術及人才過度流失,所以歷史上從德儀及摩托羅拉等公司分裂出來的公司並不多。
從充分發展公司的潛在價值來說,快捷半導體是失敗的,管理上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從技術發展及推廣來說,快捷半導體對矽谷的興起及對整個美國電子工業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這條路是彎曲的、間接的,也無法預先計畫。從快捷出來的人,都擁有先進的技術專長及創業幹勁,不停的動腦筋開拓新技術、發展新市場。看到別人的成功,自己受到激發,這股釋放出來的活力,勢不可擋,締造了矽谷奇蹟。…… (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3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1960年,快捷半導體用平面製程成功製成第一個正反器時,晶片技術開始走上了一條正確發展的通道。但早期的晶片產品沒有市場,因為價格高、又缺乏在各種應用上的「可靠度」數據,設計者不敢把晶片貿然用在產品上。當時唯一極端需要用晶片產品的是尖端軍事和太空設備,包括「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潛艇發射的「北極星導彈」,及登陸月球的「阿波羅計畫」,這些晶片主要應用在導彈或火箭上精確的導航系統中。
從1961到1964年三年中,幾乎所有公司生產的晶片都用在軍事及航太設備上。軍方也大量投資改進晶片製造與封裝技術,解決了很多產品可靠度的問題,各家公司因而積聚了大量寶貴的生產經驗。無論是快捷、德州儀器或摩托羅拉,在這過程中都得益不少。
從1964年開始,電腦工業開始採用簡單的邏輯晶片取代大量單一的電晶體,大規模的商業晶片市場終於來臨。從此,每片晶片上所包含的電晶體數量開始以指數增長的速度增加,一直維持到今天。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3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摩爾定律 ( 1 )>
早期晶片上的電晶體用的是蕭克萊的接面設計,雖然性能很好,但製造技術較複雜、耗電量也較高。當晶片上密密的排滿很多電晶體時,運作時會產生很多熱量,使得整個晶片溫度增高,減低了晶片的性能及可靠度。
1958年,貝爾實驗室的阿泰拉(M. M. Atalla)仔細研究了矽與二氧化矽接面的性質,發現可以用附在二氧化矽表面上電閘的電壓,來控制閘極下矽的導電性,原理和蕭克萊在1938年提出來的場效電晶體相似,但性能更優越。用這個原理,阿泰拉在1960年製成了第一個「金氧半導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簡稱MOS」場效電晶體。……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4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摩爾定律 ( 2 )>……續上
MOS場效電晶體(以下簡稱MOS)導電是由在矽與二氧化矽接面的「能槽」(channel)中的自由電子(n型)或電洞(p型)所導致,非常靈敏。MOS的好處是製造方法簡單,耗能量低,適合於製造大型的晶片。RCA實驗室在1962年成功製成了含12枚MOS的晶片,開創了晶片技術的新時代。很快的,MOS技術主導了晶片工業。
1963年,快捷半導體的溫拉斯(Frank Wanlass)與薩支唐(C. T. Sah)認識到,如果把n型及p型的MOS技術在同一晶片中結合起來,設計出來的邏輯晶片耗能量更可以減少到極低境界。這個技術稱為「互補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OS,簡稱CMOS)。RCA實驗室在1967年成功示範了CMOS製造技術。從此,用平面製程製造的CMOS電晶體,成為晶片工業的主流技術,直至今日。……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4 am

快捷和德州儀器早期的晶片產品是供電腦用的簡單邏輯基組,每片晶片包括幾個或十幾個電晶體。隨著電腦市場的需要,更多的功能加入了晶片中。每片晶片容納的電晶體也由十幾個增加到幾百個、或幾千個。在一片同樣面積的晶片上,怎麼來增加元件的數目呢?最有效的辦法是把每一個電晶體的面積縮小。本來一枚100微米乘100微米大小的電晶體,若把尺寸縮小一半,變成50微米乘50微米,同樣大小的晶片就可容納4倍的元件,而生產成本卻沒有增加。縮小元件的尺寸還會帶來很多其他好處,包括每一個電晶體的耗能量減少、速度增高,因而可設計出更複雜、更先進的電路系統。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晶片技術的進步重點,就在不停的縮小電晶體面積。
1965年,快捷半導體的摩爾留意到從1962年到1965年間,晶片新產品上電晶體的數量每年約增加一倍。他發表了一篇文章,預測晶片技術的進展完全有可能沿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每12至18個月翻倍)。他的先見後來稱為「摩爾定律」(Moore’s Law)。……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4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摩爾定律 ( 4 )>……續上
其實這並非定律,而是一個理性和具有前瞻性的晶片工業發展「路徑圖」。摩爾曾謙虛的說,當時這篇文章有做廣告的味道,他要說服客戶,表明快捷半導體的產品隨著時間會愈來愈先進。五十年來,全世界千千萬萬的技術人才就沿著摩爾定律的目標,埋頭苦幹,攀登高峰。
開始的時候,主要技術挑戰是光刻的解析度,後來,每一步驟都需增加控制的精確性。「氣態擴散」(gas phase diffusion)技術走到了極限,新的「離子植入」(ion implantation)技術就取而代之;用液態酸來蝕刻矽及二氧化矽的精確度到頂了,新的「電漿助長乾蝕」(plasma-assisted dry etch)技術又應運而生。每一種新技術的發展及快速應用,都是了不得的事。可貴的是所有技術都整合在一起,組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著晶片技術沿著摩爾定律向前發展。在1961年,諾宜斯設計的第一個正反器晶片上有3枚電晶體,到了今天,同樣大小的晶片上可容納超過30億枚電晶體。在五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增加了10億倍,而晶片基本的價格卻沒有增加!
這個技術的進步是過去四十年中,世界經濟成長及人類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動力之一。大家可以反思一下,在購買電子產品時,我們知道再過一年半載,同樣產品一定會更便宜,性能會更優越,這就是摩爾定律在發揮作用了。…… (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4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記憶體 ( 1 )>
摩爾定律五十年來一直驅動著晶片技術的進步。在今天,每塊晶片上已可容納幾十億枚CMOS電晶體。元件尺寸大小的控制已進入奈米(10億分之一公尺)境界。
晶片上這麼多電晶體用來做什麼?早期的晶片極大部分應用在電腦的邏輯和計算部分。漸漸的,更多邏輯功能可以集積到一個晶片上去,使得電腦體積減小、性能增強、可靠度提高,同時價錢反而降低。設計電腦硬體的工程師,在這個過程中對於應用晶片更熟悉了,也更有信心。到了1960年代晚期,很多商業電腦已大規模採用晶片,不再用單獨的電晶體。電腦和晶片工業兩者之間,存在著獨特的互生關係。由於晶片功能的增加,使得電腦的性能及市場不斷發展,而電腦工業的發展,也為晶片帶來無限商機。IBM等有前瞻性的電腦公司,在1950年代初已經開始投資內部對晶片的研究。……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4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記憶體 ( 2 )>……續上
除了邏輯及計算部分外,電腦的結構中還有一部分是非常適宜由晶片來做的,那就是高速的記憶體。這些記憶體運算時和邏輯部分互動,存入及輸出的速度必須很快。在1960年代初,這些快速記憶體都用美籍華人工程師王安發明的磁心(magnetic core)技術。王安也充分把握了這個機會,創立了王安電腦公司(Wang Lab)。
IBM的工程師鄧納德(Robert Dennard)在1967年設計了用電晶體及電容組成的記憶體電路,每一個可儲存1或0的電路,只需用一枚電晶體及晶片上一枚很小的電容器。這種記憶體名為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中文意思是「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阿塔那索夫在1939年就在他的計算機上,用真空三極管電路示範了基本概念。這些記憶體在電腦中需求量非常大。……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記憶體 ( 3 )>……續上
用晶片來做記憶體,比磁心技術優越得多,體積小、耗電低、速度快、成本低。在1960年代末期,快捷、德儀、IBM等公司都開始發展晶片記憶體技術。由於電腦是用二進制,記憶體的儲存量都是「2」的指數,即是2、4、8、16、32、64、128等,在1968年,每個晶片含有128及256位元記憶素的示範品,已成功製成。諾宜斯及摩爾認為時機已到,在1968年離開快捷半導體,設立英特爾,專門集中力量發展晶片記憶體產品,第二年就推出了1,024位元(1K)容量的DRAM晶片,領先群倫。王安的磁心技術很快從舞台上消失,被晶片徹底淘汰。……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記憶體 ( 4 )>……續上
電腦對高速記憶體的需求量是無盡無窮的,有了更多記憶容量,就可以發展出性能更高的電腦,產生更多及更好的應用。英特爾在隨後幾年的高速成長過程中,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記憶體晶片,從開始時的1K增加到了256K,甚至開始設計100萬位元(1M)的晶片。到今天,一枚DRAM晶片已可超過百億位元的容量(Giga Byte,或GB)。
除了DRAM外,電腦還需要很多其他專門性的晶片記憶體,如SRAM、flash、EPROM、EEPROM等,其中flash(快閃記憶晶片)的應用在近年更趨重要。我們日常用在數位相機或MP3中小小的一片記憶體,用的就是這個技術,基本原理在1967年,貝爾實驗室的韓裔科學家江大原(Dawon Kahng)及華裔科學家施敏(S. M. Sze)就已提出。全世界的快閃記憶體在2009年共賣出了150億枚,銷量仍在每年高速增長。…… (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上的電腦 ( 1 )>
德州儀器的海格提在1954年發展了電晶體口袋型收音機,想把德儀帶進巨大的消費電子終端市場,結果不算成功。他在1968年又捲土重來,這次目標是用晶片製成的小型掌上型計算機,來取代用電晶體製成的桌上型計算機。這個計畫的技術由德儀王牌工程師基爾比負責。產品推出後得到一片好評,同時震撼了全世界生產桌上型計算機的廠商,大家急著找應對之策。……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上的電腦 ( 2 )>……續上
Busicom是日本一家中型桌上計算機公司,本名叫日本計算機公司,Busicom是品牌名稱。在1969年他們找上了英特爾,希望英特爾能幫他們詳細設計並生產一組CMOS晶片,用在新一代的掌上型產品,以便和德儀競爭。Busicom初步設計一共要用12枚不同的晶片。其實在Busicom的背後,有日本新興電子公司Sharp的支持。Sharp早期已和美國的洛克威爾公司有了合約,不便直接和英特爾接觸,所以就通過Busicom來間接進行這個計畫。在設計及經費方面,Sharp都在幕後深切介入。英特爾當時還在創業階段,全副精力都在發展記憶體晶片業務上,對這些「代工設計」的服務型生意興趣不大。不過,這些生意對公司日常營運上需要的現金流是很有助益的,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接了這筆生意,並派資深設計師赫夫(Ted Hoff)負責。
赫夫看了Busicom的設計後,向日方提出了一個新想法。他提議把12枚晶片組合減少到4片,其中一枚核心的晶片基本上就是一架微型的電腦,把邏輯、運算及少量高速記憶體功能結合在一起。計算機上各種不同功用,可由外界輸入的軟體來控制。他初步估計,用當時英特爾的晶片生產技術水平,有能力製造出這枚「晶片上的電腦」。由於這個想法太新,風險很高,日方猶豫不決,不能作出決定。……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上的電腦 ( 3 )>……續上
隨著時間的過去,英特爾對這個計畫的興趣不斷減退。Busicom沒有其他辦法,只好冒險同意一試。當時赫夫還有很多其他產品發展項目在身,自己可以花在這個計畫上的時間不多,所以進展很慢。Busicom產品計畫受到嚴重拖延,日方焦急無比,不斷施壓給英特爾管理階層。但是要有效的執行這樣一個計畫,最需要的是一流設計人才,並且必須能獨當一面,可是當時英特爾並沒有理想的人選。
就在這時,人還在快捷半導體的義大利籍工程師費金,決定跳槽到英特爾。費金在技術上的優秀在業界夙負盛名,但他的難以合作、獨斷獨行也是出了名的。費金到了英特爾後,對這個公司業務主流外的項目很有興趣,英特爾管理階層當然也非常樂意由費金來執行這個計畫,一方面可以減少日本客戶的壓力,另一方面費金獨立執行,不必擔心和其他人可能引起衝突。……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上的電腦 ( 4 )>……續上
費金執管之後,全力以赴。赫夫當初只有一些系統性結構的概念,詳細的設計還沒有開始。後來的發展都是費金和他很小的團隊,包括Busicom的技術人員,一起艱苦奮鬥而來的。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樣樣事都從最細小的關節做起,直到完美為止。這枚晶片在1971年完成,冠名「4004」,是世界上第一枚晶片上的電腦,或稱「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4004上有約2,300枚電晶體,耗電1.2瓦特。計算的能力和速度,與1946年的ENIAC電腦相若!還記得嗎?ENIAC重30噸,耗電130千瓦!電子工業在這二十五年中,因為電晶體及晶片技術的飛躍發展,對各種應用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從ENIAC到4004晶片就是最貼切的寫照。其實4004還只是一個開端,現代微處理器晶片上有幾十億枚電晶體,所含的電腦功能是ENIAC時代的電腦專家無法想像的。……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上的電腦 ( 5 )>……續上
4004雖然成功了,但因長期的延誤,Busicom要用在新產品上已太遲。雖然英特爾最後生產了六萬枚4004,但Busicom的產品在市場上不成功。由於這個項目的經費是由Busicom支付的,所以他們擁有晶片設計的智慧財產權。英特爾對這個電腦微處理器的價值,在當時還沒有深刻的認識,但也知道對公司前途可能有影響。
趁著Busicom在生意上處於困境時,諾宜斯去了一次日本,用六萬美元就買回了這個設計權利。有了智慧財產權後,費金極力主張把4004當產品來賣,但公司決策階層對這個產品的前途仍沒有充分信心,也擔心分散了公司集中發展晶片記憶體的基本策略。不過最後,在新來的行銷副總裁極力推薦下,決定一試。理由是希望用這個產品來帶動銷售更多的記憶體晶片!…… (待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DPZ - 電的旅程 - 頁 12 Empty 回復: DPZ - 電的旅程

發表 由 Admin 周日 2月 09, 2014 8:45 am

「第十六章:晶片技術的飛躍」
<晶片上的電腦 ( 6 )>……續上
費金得到公司經費後,重新設計了一系列更先進的八位元微處理器(4004是四位元設計),包括「8008」與「8080」,在市場上一炮而紅,開啟了英特爾在微處理器上的業務,引發了以後不斷改良發展的產品系列。這些微處理器晶片把電腦的功能帶進了普通電子產品中,創始了各種數位化的智慧型產品,更直接引發了1970年代中期的個人電腦革命。IBM在發展個人電腦時,選用了英特爾的微處理器晶片,為英特爾開創了無限商機。
英特爾早期微處理器晶片都由費金負責設計,後來他獨行俠的性格作祟,離開了英特爾,創始Zilog公司,發展出Z-80等名震一時的產品和英特爾競爭,可惜後繼乏力,無法長期和英特爾抗爭。德州儀器、快捷、摩托羅拉和AMD等雖先後進入過這個市場,但始終無法和英特爾匹敵。今日只有AMD還支撐著,帶給英特爾一些必要的競爭。…… (完)

Admin
Admin

文章數 : 15038
注冊日期 : 2009-07-11

http://winggundam.show5forum.com

回頂端 向下

12頁(共16頁) 上一頁  1 ... 7 ...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