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18頁(共36頁) 上一頁  1 ... 10 ... 17, 18, 19 ... 27 ... 36  下一步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02 pm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所記與《三朝北盟會編》略同,書中對岳飛南薰門八百破五十萬隻字未提,按這兩部書的說法,岳飛等將是打了敗仗。

那麼,這是不是說明岳飛這段極富傳奇色彩的戰績完全是出自杜撰呢?
繼續往下看《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

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張用、王善進攻陳州(今河南淮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搶糧食。
這裡又出現了一個疑問——既然張用、王善在東京打敗了岳飛等軍,為什麼沒有借勢逼杜充交出一些糧食? 而是棄東京於不顧轉而跑到陳州去搶? 杜充言而無信,突然在背後用陰刀子,王善、張用就這樣善罷幹休了?

看來《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很可能記載不全,必須重新查找其它史料,才能弄清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
在岳珂的《鄂國金佗續編》中蒐集了這樣幾份資料:
1、《忠愍諡議》、《武穆諡議》中都說:建炎之初,岳飛在京城南董門外,以數百人,擊破王善等二十萬之眾。
《忠愍諡議》、《武穆諡議》是朝廷商議給岳飛諡號的議狀,按理說應該不會憑空捏造,也許時隔久遠,事實不夠精準,但無中生有的可能性極小。
2、《孫逌編鄂王事》引用了邵緝建炎四年的薦岳飛書,其中也說岳飛曾經在南薰門外,以八、九百人破王善、張用等二十萬之眾,威鎮夷夏。
這些史料說明岳飛南董門之戰應該確實存在,不過其中所記載的王善、張用的兵力與岳珂所說的不同,是二十萬而不是五十萬。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03 pm

那麼事實究竟會是怎樣的呢? 看看下面這段文字就應該明白了。

《鄂國金佗續編》卷二七中黃元振所編岳飛事蹟如下:
岳飛曾說:杜充當東京留守的時候,岳飛有兵二千,受杜充節制。 岳飛剛到東京不久(岳飛此前在西京洛陽保護宋皇家陵墓,金兵第四次南下時,被召回東京),有一次,幾萬盜賊在南薰門外。 杜充嚴令岳飛出戰,如不出戰,斬! 岳飛不敢以自己兵少為藉口,只得出城迎敵。

由於敵眾我寡,岳飛首先採取的方法是勸降。 他在陣前一說,賊眾馬上表示願降(請特別注意此事)。 岳飛立即回城禀報杜充,而杜充的反應卻是大大出人意料,他對岳飛說:“我什麼時候要你招降他們?我是要你去擒殺他們!”

岳飛不得不又出城來到陣前,對賊眾道:“本來是要招降你們,但你們來晚了,現在已經不能投降了,誰敢出來與我決一死戰?”
賊眾中出來一員悍將和岳飛單挑,岳飛揮舞大刀迎了上去,兩個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岳飛奮力一刀劈下,竟將賊將從頭至腰一劈兩半,鮮血四濺的屍體落在了地上。
數万賊眾見此情景,心膽為之震懾,不戰而退……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03 pm

這則記載可能才是真實的情況,現在我們可以試著還原事情的全過程:
宗澤死後,杜充接任東京留守,盡反宗澤所為。 宗澤苦心經營的百萬義軍又開始叛的叛、流竄的流竄,這些人叛走、流竄之後,為了生存,必須去搶劫糧食,必然會為害一方。 杜充無奈,又只得把他們招安了,而這些盜賊也願意再次被招安。
這些盜賊大多是河北、河東、山東等戰亂區、淪陷區的人,例如王善是濮州人,張用是相州人,他們的家鄉或淪陷於金人之手,或遭戰亂重創,他們逃出來後,無田可種、無業可從,斷了謀生之路。 這些盜賊中大多數人也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朝廷只要能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巴不得能吃糧當兵,但如果朝廷、官府不要他們,他們就只能去搶劫老百姓。
宗澤的做法是:把他們組建成義軍,並且公平對待他們,不許歧視,然後教育他們,以國恨家仇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成為抗金的力量。
宗澤這一做法需要一個至關重要的物質基礎——糧食!
宗澤連上二十四道奏章,懇請趙構回京,並不是希望趙構這個獨苗去沖鋒陷陣,而是要以此穩住北方的民心,讓北方的農業生產繼續下去,保住糧食這一生死攸關的物資基礎.
然而趙構沒有回來,北方農業人口仍在不斷地流失。 建炎二年七月,宗澤病死,此後王善、張用就曾引兵而去,去幹什麼? 去搶糧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06 pm

此時北方的局面雖然異常嚴峻,但還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宗澤如果還活著,他還有一條道可走——讓百萬義軍屯田。

既然農業勞動力流失,大量的田園荒蕪,那麼,就應該效法曹操、諸葛亮當年的做法,讓士兵屯田,以解決生存問題,將兵農合二為一。

如此,中原還有救!

歷史不能假設,我們無法斷定宗澤一定會想到這個辦法,正如我們不能排除他可能會想到一樣。 但有一點可以斷定——杜充這個“酷而寡謀”之輩沒有這樣去想,從他的行為中可以看出他和宗澤的不同:

這些走投無路的人,在宗澤眼裡仍然是大宋子民,但在杜充眼裡,卻是無可救藥的強盜匪徒。 宗澤招安他們是積極的,而杜充招安他們是被迫的。 宗澤在,他們是義軍;宗澤死,他們是盜賊。
南宋呂中對此的評價是——公(宗澤)在,可以變盜賊為兵;公去,(杜充)可以變兵為盜賊。
劉克莊詞云:“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做,握蛇騎虎。”(還記得當年太行山一帶的百萬之眾,都投到宗澤麾下,願聽宗澤指揮。現在朝廷、官員卻弄得像握著毒蛇,想放手又不敢放手;像騎著猛虎,想下來又不敢下來。)
宗澤憑著忠正剛直、視死如歸、胸懷磊落贏得了崇高的威望,杜充樹立威信的方式是作威作福,殘忍好殺;宗澤的心思用在抗強敵、勸農桑、保東京、守中原,杜充的心思用在看能不能把誰整死,以減少糧食消耗……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06 pm

正月十五日,張用的士兵入城領糧之後,留守大人大概又對將來的糧食供應犯愁了,於是對張用動起了腦筋。
正月十六日,杜充命城西的岳飛等將突襲張用,估計這幾位將領不願意和宋人自相殘殺,所以並不拼命,反為張用、王善所敗(注意:史料中說的是大敗,但沒有傷亡數字。另外,李寶雖然被擒,但王善、張用後來不但不殺他,還給了一頭騾子把他送回了東京。)

戰後,王善、張用不服,陳兵於南薰門外,找杜充討個說法——我們犯了什麼罪? 為什麼突然襲擊我們?

杜充召來了勇將岳飛,對他說:“京師存亡,在此一舉。現在你出去迎敵,否則定斬不饒。”
岳飛是農民出身,也不願去殺這些同鄉,所以帶兵出城後,首先是勸降。
這些人根本就沒想造反(真想造反,恐怕李寶後來就回不來了),是被杜充暗算的。 所以,岳飛一勸,他們立即表示自己是冤枉的,還是想吃糧當兵。
岳飛回去禀報杜充,但杜充的回答讓岳飛徹底明白了:北方百姓大批流亡,田園荒蕪,現在東京的糧食已經養不了這麼多兵了! 宗澤苦心經營的百萬義軍,一大半又要變成盜賊……
岳飛面臨一個痛苦的選擇,他不願意去打這樣的仗,殺來殺去,殺的都是大宋的人。 岳飛的士兵主要是河北人,應該和他有同樣的感受。
張用和岳飛是同鄉,他的軍中也大多是河北人。
現在,他們當了兵,杜充不帶領他們去抗金,不帶領他們打回老家,卻讓他們為了爭一口飯自相殘殺……
不打能行嗎?
不行! 岳飛不打,無法向杜充交待;王善、張用不打,無法向下面的兄弟們交待——無緣無故被暗算,就這麼完了? 就這麼窩窩囊囊地走人? 憑什麼讓他們留下吃糧,讓我們去當盜賊?
最後,兩邊選擇了一個減少傷亡的方式——以單挑來決定勝負。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07 pm

岳飛獲得了勝利,王善、張用領兵離開了東京,又開始了他們的盜賊生涯……

(我們無法知道岳飛此時的心情,但有一點可以知道,那就是此事對他刺激很大。後來岳飛收復襄陽之後,採取兵農合一之策,在荊湖北路營田,與他經歷此事有很大關係,但是,這卻又違犯了“趙宋家法”。)

南薰門之戰的前因後果已經基本上清晰了,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疑問——當時王善、張用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數万? 二十萬? 五十萬?
相比之下,說南薰門外數万之眾最為可信,二十萬應該是號稱之數。 從上文中我們已經看到,在《忠愍諡議》、《武穆諡議》、《孫逌編鄂王事》中都說是二十萬,並且岳珂還把這些資料收入了《鄂國金佗續編》,可他為什麼在《鄂王行實編年》中說賊眾是五十萬呢? 是岳珂故意誇大嗎?
五十萬這個數字還見於《岳候傳》,該書稱:建炎三年二月,張用、王善領兵約五十萬,進攻東京。 杜充派岳飛、丁進、桑仲、馬皋各率所部迎戰,張用、王善敗走陳州。
這則記錄本來就欠缺精準,事件時間應在正月,文中誤為二月,可能是據傳聞而記。
也許再去探究準確的數字已無多大意義,有價值的反而是去了解一下這些數字演變的過程,看看“春秋筆法”是怎樣把歷史真相一步步寫得“面目一新”。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1 pm

要提前說明的是,“春秋筆法”並不是主張偽造,而是主張用一些技巧和手法,達到褒善貶惡的效果。 按照“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的原則,寫史時對蒐集的史料要有所取捨。 比如,對正月十六日岳飛等將領進攻張用失敗之事,不管怎麼說打了敗仗總是不光彩的,這多少會有損岳飛的形象(儘管我們不這麼認為,但岳珂會這麼認為),但歷史不容篡改,怎麼辦呢? 那就“諱”,所謂“諱莫如深,深則隱”。 對這件事乾脆不寫,或一筆代過,或給出一點暗示。 岳珂就是採取了直接寫賊眾進攻南薰門,略去此事不記的方法,這在春秋筆法中叫“削”。
“春秋筆法”講究弘揚正氣,歌頌忠善,要求對正面人物的正面行為要突出,要大寫特寫。 所以,關於張用、王善的兵力,岳珂面對幾萬、二十萬、五十萬這幾個數字時,他會選擇兵力最多的一種說法,因為採用五十萬這個數據更能表現岳飛鐵血丹心的英雄氣概。

“春秋筆法”講究暗寓褒貶,也就是說,寫出的文章讓人看上去是客觀公正地記錄史實,但其實作者在字裡行間,通過遣詞造句和行文章法把自己的褒貶以暗示的方法傳遞給讀者。 比如寫戰鬥過程時,岳珂隱去了桑仲、馬皋等統制官,專寫岳飛破敵,並且在文中加了一句——士兵見寡不敵眾,都非常畏懼,岳飛道:“賊兵雖多,但陣形不整,看我為你們破了此賊!”這句話不見於其它任何史料,顯然是岳珂的渲染筆法,但就是這一句話,造就了一個傳奇。
經過這些“刪削”、“諱筆”、“曲筆”、“隱筆”,再加以渲染、誇張,似乎並沒有篡改史實,但我們讀的時候,感覺到的就是岳飛這一個大英雄激勵八百健兒挽救了東京。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1 pm

到了《說岳全傳》裡,又把盜賊換成了金兵,把張用、王善換成了完顏粘罕,演義出一個青年岳飛初上抗金戰場,首戰就在青龍山八百破十萬的傳奇故事。
寫史用“春秋筆法”,也許還不至於篡改歷史,但文學創作卻不僅可以誇張渲染,還可以虛構。 在褒善貶惡的指導思想之下,在中國的大多數古典歷史小說中,真相就蕩然無存了。
然而,中國大眾又主要是靠文藝作品來了解歷史,於是了解歷史變成了誤解歷史。

這些史書、文藝作品褒善貶惡的目的是達到了,但同時對歷史人物的神化、妖魔化也逐步登峰造極,誤導大眾對歷史做出淺薄化的解讀……
杜充趕走了張用、王善,但問題絲毫沒有解決,這些人不能不吃飯,留守大人不給糧食,那隻有到別的地方去找。
王善、張用到了陳州,杜充派統制官馬皋率兵尾追於其後。 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馬皋乘王善不備,突然對其發動了攻擊,張用、王善再次並軍來戰。
這一戰,雙方可是動了真格的,張用、王善的兵士們本來心裡就懷著憤恨——剛剛遭了暗算、丟了飯碗,現在離開了東京,你們還要來趕盡殺絕? 拼了!
馬皋很快就抵敵不住,官軍大敗,馬皋一軍存者無幾,屍體填滿了蔡河,人馬皆可踩著屍體過河。
王善本是個魯莽武夫,杜充的行為又將他徹底激怒,他下了再不回頭的決心,整頓兵馬要攻打陳州。
張用還保持著理智和清醒,他勸王善:“我們之所以到陳州來,是因為缺糧,是想來要些糧食,怎麼能真的攻打國家的郡縣?”
王善道:“天下大亂,正是貧富更替換位的時候,我們到陳州來,難道僅僅要一點糧食就夠了?況且,京城又派兵來打我們,我們攻打陳州也不是出師無名。 ”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1 pm

張用見勸不住王善,只能與之分手了:“如果你要攻打陳州,那我還是去蔡州(今河南汝陽)求糧吧!你我兄弟一場,此次雖然分手,但不要斷了聯絡。”
當天夜裡,張用通知自己的士兵束裝,準備啟程。

第二天一早,王善開始攻城,陳州守臣馮長寧率兵據守,王善進攻受挫。

張用臨行前,又勸了王善一次,讓他不要攻城。
王善怎麼也聽不進去了:“不過小小失利,難道就停止攻城?哼,要我放過此城,除非烏鴉變成白的!”
張用知道再勸也是徒勞,拱手與王善告別,領軍向蔡州去了。

陳州的火急禀報到達了東京。 建炎三年二月,也就是趙構倉惶渡江的時候,岳飛接到命令,跟隨留守司都統制陳淬去救援陳州。
宋朝此時竟落到瞭如此兒狼狽不堪的地步——東線的江淮地區皇帝被追得如喪家之犬,西線的關陝節節敗退,中原地區沒有金兵,卻又打起了內戰。
岳飛到達陳州後,先命偏將以遊騎斷了王善剽掠之路,又劫了他的輜重,然後一舉將王善擊敗,生擒了他手下的將領孫胜、孫清。 因為這一戰功,岳飛轉武德大夫,授真刺史。
岳飛雖然打敗了王善,但這對局勢的好轉卻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王善此後繼續流竄於中原、淮南一帶……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1 pm

真相還原

完顏粘罕與趙宋皇帝和朝廷大臣們打了這幾年的交道,對他們的弱點是瞭如指掌,他的“以和談佐攻戰之策”已經用得得心應手、收發自如,越是攻勢凌厲,還越會給趙構君臣議和的幻想。
“愚無遠略”的黃潛善、汪伯彥之流只看到金軍的有利面,看不到金軍的弱點;只看到宋朝的不利面,看不到宋朝具有的有​​利條件和戰爭潛力。 在他們眼裡,宗澤的抗議、譴責是狂人的叫囂;宗澤的一切努力,都是自不量力的“妄作”。

他們認為:金國尚無統治大宋的能力,則必將要“為宋立主”。 南宋在軍事力量無法與金軍抗衡的情況下,爭取金國承認新建的政權無疑是上上策。
金國立張邦昌是立,立趙構也是立。 完顏粘罕要求張邦昌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1、俯首稱藩,年年納貢;2、割黃河以北給金國;3、割陝西部分土地給西夏;4、遷都建康。
如果趙構做到了這幾點,那麼金國也就達到了目的,應該也能夠承認趙構為南朝的皇帝吧!
所以在他們看來,如果要圖謀中興,只有先以割地議和為代價,換來一個穩定的局勢。 然後一切慢慢來,至於怎麼慢慢來,他們想不明白也不願去想,總之是走一步看一步,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先把眼前的關過了再說,把自己的榮華富貴保住再說。
這種想法換成冠冕堂皇的說法,就是“忍一時之辱,圖千秋之業”。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2 pm

年僅二十一歲的趙構,此前從來沒有準備去承擔皇帝的責任。 這個原本並不起眼的九殿下,從未學習過承擔這一責任必須的知識,也從未經過的治國用兵的歷練,而他卻是在危急存亡之秋突然登上皇位,立即就面對嚴峻而錯綜複雜的局勢。

以趙構的能力,想要準確分析、判斷國內外形勢是不可能的,想要拿出一個治國禦敵的可行方案則更不可能。 傅雱帶回來的信息更加堅定了了黃潛善、汪伯彥等人議和的決心,趙構也由此第一次“思路清晰”起來,他開始確信黃潛善、汪伯彥提出的議和之策可行,他開始相信— —只要暫時放棄兩河或者再加上陝西的部分土地,就應該能夠讓金國暫時罷兵。 而只要金國罷兵,他就可以度過目前的難關,就贏得了充分的準備時間。
趙構又燃起了中興的希望,又對未來滿懷憧憬,就像一個經歷了長久困惑的人突然發現了真理一樣欣喜若狂,所以他才會對張浚說:“朕欲一飛沖天!”
當然,這僅僅只是夢而已。 身經百戰、凶悍有謀的完顏粘罕可不會留給宋朝喘息的機會,他因勢利導、將計就計,再次使用了“以和談佐攻戰”的策略。

趙構君臣又中計了! 他們把希望又寄託在了議和上。
他們沒有去整頓軍隊、選拔將帥,更沒有想到要組建騎兵,他們連一個最基本的軍事情報系統也不去建立,甚至連加強水師的計劃也予以擱置。
江淮根本沒有建立起抗金的防線。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2 pm

黃潛善、汪伯彥口口聲聲要“奉陛下於萬全之地”,不修戰備,不抗外敵,四海之內又有何處是“萬全之地”? 金軍只要衝破了北方的防線,趙構行宮所在地揚州也就沒有了安全保障。

宋朝的北天柱石宗澤已經不在了,替代宗澤鎮守東京的杜充以掘黃河來阻金軍,此舉可以保自己一時,卻必將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

1、本來農業生產就已遭到嚴重破壞,此舉又製造出一個黃泛區,導致區內顆粒無收,勢必大大加劇民心的怨恨和即將到來的飢荒的慘烈。
2、大大削弱了東京留守司軍和江淮御營軍的協同作戰能力,使金軍在長途奔襲揚州時不必太顧忌西側翼的威脅。

在此情勢下,完顏粘罕和完顏訛裡朵兩路大軍會師,橫掃山東,直下江淮。 為了穩住趙構,讓這位還對抱著議和抱著僥倖心理的皇帝不致南逃,完顏粘罕又放出了議和大有希望的信號。
把賭注完全押在議和上的黃潛善、汪伯彥本來就對軍事一竅不通,南下以後又沒有做最起碼的戰守準備,導致他們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前線情況,甚至連韓世忠兵潰沐陽、張俊范瓊避敵後撤這種十萬火急且生死攸關的軍情,他們都還在猜謎。 當然他們更無法對完顏粘罕的戰略意圖做出正確的判斷。 同時,軍中士兵和揚州百姓的怨憤,又使得他們不敢輕易下渡江撤退的決心。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3 pm

最後,黃潛善孤注一擲,讓趙構留在揚州等“議和的佳音”,從而失去了有序撤離的最後時機。
直到淮河沿線已經明確奏報發現金兵的時候,朝廷派劉光世所部去迎敵,結果他們居然在半路上潰散了。

接下來,金兵僅五百騎奔襲揚州。 趙構在不知金軍兵力的情況下,完全不做任何撤退計劃,也完全沒有採取任何斷後措施,就倉皇逃竄。
皇帝跑了,御營軍的統帥跑了,宰相跟著跑了、文武百官也跟著跑,軍隊是連搶帶跑了,大多數百姓則是想跑卻跑不掉……
揚州之難繼靖康之難後,又留下了讓後人震驚的數字——金軍五百騎,宋傷亡十餘萬人! 。

趙構南下之後,從四方調集的大量錢財糧食屯集於揚州。 這些戰略物資在此時是何等寶貴,但黃潛善的豪賭和趙構驚慌失措的逃竄,使這一切最後都成為了金人的戰利品。
這些物資丟失之後,皇帝吃起了羊肉炊餅。 軍士無糧,於是沿路燒殺搶掠。 金兵沒有過江,破壞直到江北為止,但軍賊、盜寇的所作所為卻使江南也像被金兵洗劫過一樣。
趙構君臣一系列重大錯誤及由此帶來的慘重損失,使北方、江淮陷入了災難的深淵。 趙構本人也因此開始面臨極其嚴重的政治危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3 pm

強敵的入侵,把很多人推到了人生的分叉路口,他們必須邁出關鍵的一步。 趙構選擇向後退,宗澤、岳飛選擇往前迎。
其實,宗澤、岳飛又何嘗不是屢屢遭到失敗的打擊呢。

靖康元年,宗澤救援真定府,未能解圍;靖康二年,宗澤的在南華被誘入伏擊區,遭到慘重損失,被迫將戰車全部丟棄;建炎元年,宗澤被完顏粘罕繞過正面,包抄側翼、後方……
岳飛拼死攻下新鄉,卻無法守住;他轉戰太行,一直打到糧食耗盡,不得已殺戰馬而食,也沒能打出一塊立足之地,最終還是不得不退回黃河以南。
但他們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在失敗之後更加自強不息,選擇了不屈不撓的和敵人鬥爭下去。
從河北迴來以後,岳飛有了很大的變化,他的軍事思想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轉折。 在這以前,岳飛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不但對黃潛善、汪伯彥甚為蔑視,連李綱也沒放在眼裡。 在他的觀念裡占主導地位的是“可”,可以揮師河北,可以收復失地。 從他的《南京上書》、他和張所論兵時曾提出過收復河北的方案,可以看出他滿懷信心、躍躍欲試。 然而,儘管他和王彥在河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但最終經實戰檢驗出來的結果,證明他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失敗,使岳飛在軍事上走向成熟。 投到宗澤麾下之後,岳飛雖然屢挫金兵(非主力),但卻再沒有慷慨請命要去收復河北。 他已經深刻地認識到:要掃平金賊,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手中的丈八鐵槍是不行的。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4 pm

在岳飛的觀念中出現了很多“不能”,比如他與宗澤論陣法時持的觀點——靠陣法是不能在野戰中有效克制金國的騎兵的。

如果克制不了金國鐵騎,就意味著宋軍只有依托城池、山寨被動防禦,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就意味著一旦城池被圍,宋軍不能對其實施有效的救援,因為援軍在半路上極難逃脫金國鐵騎的獵殺……

在建炎二年,不論是宗澤還是岳飛對北伐都沒有必勝的把握,這從現存史料中是不難看出來的。 宗澤的二十四道奏章中一直在強調的是東京可守,而河北必須救援,但從未說過“王師北伐,兩河必復”之類的話,倒是一再表示隨時準備戰死沙場的決心。

宗澤、岳飛和東京留守司軍所面臨的選擇是——進,是九死一生;不進,聽憑金軍蕩平河北、河東,把戰略前沿推進至黃河一線,則戰局會更加被動,在未來的戰爭中宋軍的傷亡會更加慘重,並且由此還會加劇北方百姓的流亡,使農業生產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

兩害相權取其輕。 儘管北伐勢必付出極為高昂的代價,儘管宋軍的傷亡可能會遠遠多於敵人,儘管宗澤、岳飛可能會以身殉國,但他們還是準備邁出這一步,準備去盡忠報國。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宗澤、岳飛做出了與趙構截然不同的選擇,他們的人生之路也將因此有天淵之別。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8 pm

建炎三年以後,南宋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泥馬渡江。
故事說金軍大舉進攻時,趙構遭到金兵追擊,在夜裡一直跑到了長江邊,被長江天塹攔住了去路。 趙構無奈,只得躲入江邊一個神祠內,在月光之下,神祠內的一匹泥塑馬的突然動了起來,趙構一見,心想這必是上天有意搭救自己度過危難,於是立即騎上馬,那馬奮起四蹄,躍入長江,一直游到了對岸。 上岸後,那馬突然不見了。 不久,聽說有人在江邊神祠內看見有一匹泥馬渾身是水​​……

此後,這則故事又經不斷演義,到了《說岳全傳》裡,把地點移到了北方,把渡長江改成了度夾江。 變成了“泥馬渡夾江”。

說趙構在金營為人質時,完顏兀術見他長得面如冠玉、氣質不凡,心生喜愛,於是收他為義子。 趙構一直在設法逃跑,有一天終於找到了機會,可跑出不遠,就被完顏兀術發現,策馬追了過來。
趙構跑到夾江前,被江水擋住了去路,這時江邊的神祠裡泥馬活立,趙構騎馬度過了夾江。
直到現在,中國民間還有泥馬渡江的年畫。
其實,之所以要編造出這個故事,是趙構君臣為了應對所面臨的嚴重政治危機。 他大失民心,只能利用當時人們廣為相信的君權神授的迷信,用這種故事讓人們繼續相信他是真命天子。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8 pm

疑案九卑辭祈哀

建炎三年秋,距趙構南下避敵剛剛過去一年多時間,趙構派人給金國左副元帥完顏粘罕送去一封國書:

“康王趙構特派使者到大金朝廷,我們君臣聚在一起,向元帥閣下哭泣求告:古之國君,在迫於危亡的時候,所面臨的不過是死守或者逃亡二條路而已。如今元帥閣下以大國征伐小邦,就如“孟賁”這樣的威猛力士搏擊“僬僥”這樣的侏儒。
“本朝在擁有全部中原之地時,尚且不能抗拒大國,何況現在小邦的軍隊屢戰屢敗,強盜賊寇又蜂起侵擾,國家錢財越來越匱乏,疆土一日比一日減少,只要大國派一偏師來此,我們又怎能守得住啊!惟有束手就擒、俯首聽命而已。
“這三年以來,我們已經遷了三個地方,從汴京遷到南京,從南京遷到揚州,從揚州遷到江寧,已經到了荊楚之南、蠻荒之地了,現在是越走越窮途末路。天網恢恢,還能往哪裡去呢?想要守,無可用之將帥兵士;想要逃,已沒有地方可去。終日徬徨不知所終,哀嘆以天地之寬闊,卻已沒有容身之處!從早到晚無時不刻不在於驚恐之中,惟有寄希望於元帥閣下可憐我們、饒恕我們!
“趙構恭敬地認為:元帥閣下擔當光宗耀祖之任,統領吊民伐罪之師,論謀略有鬼神不測之機,論權力威望更是不可一世,論用兵之妙可以與黃帝並駕齊驅。元帥閣下先在北方征服了契丹,又揮兵南指,直取中國,將天下之疆土,全部統一為大金的版圖,如此豐功偉績,可謂是古往今來,史無前例!
“此前已經接連上書元帥閣下,趙構自願削去皇帝的位號……
“小邦所有的金銀、珠寶、美玉、絹帛,都是大金國所有,小邦不過是大金國外面的府庫而已;小邦所有的學士、大夫,都不過是大金國的陪臣、下屬;天地之間,已無處不是大金之國,已不可能再有其他人能夠稱為皇帝!
“元帥閣下又何必還一定要勞師遠涉,然後為快哉!”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8 pm

這是趙構自己“貶去皇帝位號”,以康王的名義發出的《乞哀書》。

這哪裡還是一年多以前對中興大業心懷憧憬的趙構? 他怎麼變成了這樣一副徹底放棄尊嚴哀告求饒的奴才模樣? 居然能把如此不堪的喪盡國格人格的語句寫進國書裡?

趙構朝廷南下避敵、秘密議和等決策到底導致什麼難以挽回的後果?
為什麼居然使趙構落到瞭如此不堪的境地?

建炎元年兩河的大部分州郡尚在宋軍堅守之中,隨著河南、山東、陝西這麼多的國土在趙構手上丟失,這又給趙構造成了怎樣的政治危機?
天下人從此將怎樣看待這個新天子?
如此喪盡廉恥的卑辭乞哀,只會更加堅定完顏粘罕滅宋的決心,趙構不知道嗎?
他為什麼會一錯再錯?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19 pm

一、趙構下詔罪己

趙構到達杭州之後,一連下了幾道詔書,第一道是“罪已詔”:

“自朕即位以來,萬方請命,而朕未能救民於塗炭;二聖蒙塵,而朕未能迎歸而奉養。軍隊雖已經組建,但仍然力屈;防禦雖有所安排,卻臨戰無用。
朕內心深受震動,此實因朕之德寡,無深謀遠慮,上不能當上帝之意,下不能得百姓之心,終於落到了流亡失所的地步… …

此次強敵深入,朝廷用退守長江而支援淮甸之策,但終至於倉皇渡江、軍民震驚,官吏百姓死傷道路之上,帑藏文牘毀於兵火之中……
嗚呼! 皇天后土臨鑑朕悔吝過失的至誠之心,志士仁人難道不能體諒朕的懇切痛楚之情。 如果以朕的失德不可原諒,那就請上天降罪責罰,使朕謝罪於天下……”
第二道是“避殿詔”:
“朕倉促南渡,致使士大夫棄其家屬,禁衛五軍將士家中老幼失散。朕聽說他們受金兵蹂躪,雖然已派劉光世、王淵等設法營救他們渡江,但許多人至今仍沒有到達杭州……
“朕聞此訊,痛心疾首!百官將士家屬未至,朕豈敢獨自偷安,朕將獨自居住於堂外,待士庶老小到達杭州之時,朕方可入寢殿……”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8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三 12月 14, 2016 7:20 pm

第三道是“儉約詔”:

“朕深感失德,致使天未悔禍,所以才落得倉促南渡……
朕理應反省,今後給朕的供奉必須菲薄,儀物、膳食等當一律痛加裁減! 后宮除必需的職事掌管之人外,其餘全部減放出宮。 請三省遵照執行,體察朕一片至誠之意! ”

二月十六日,趙構又下了第四道詔書:

“朕以眇末而登至尊之位,德不足以造福黎民,武不足以戡定戰亂。

朕原以為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感動天地,但朕卑辭屈禮,卻未能交南北之情(指與金國達成和議);原以為以孝悌之心可以通達神明,但朕焦心勞神,卻不能拯救父兄。 直到軍情告警,敵騎長驅,盟約尚未能定下片言只語。
……
朕之即位,實由上帝所命,豈是朕個人敢有所圖謀?
現在國家艱危,朕賴臣民各效忠力貢獻群策,協助朕渡過這段多難之時……”
從這幾份詔書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趙構內心的緊張,揚州之難,對他來說,不但是經歷了一次生命危險,同時給他帶來的還有嚴重的政治危機。
趙構這個皇帝不好當。 黃潛善、汪伯彥的宰相就更難當了,到達杭州之後,汪伯彥、黃潛善先後上了奏札,請求趙構治他們的誤國之罪。
趙構不允。
二月十八日,御史中丞張澄上了一份極為嚴厲的奏章,彈劾黃潛善、汪伯彥二十大罪,請趙構重重懲罰這兩位宰相,並在奏章中提醒趙構:
“一己之安危不足深念,但陛下不能不為祖宗二百年基業危在旦夕而痛心;一時的顛沛流離不足為慮,而失去大宋億萬人心是何等可怕!陛下一定要痛革前弊,力新遠圖,一定要將黃潛善、汪伯彥之流重重治罪,貶竄至炎荒海島,以回上天之怒、收億兆之心……”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74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18頁(共36頁) 上一頁  1 ... 10 ... 17, 18, 19 ... 27 ... 36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