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gunda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13頁(共36頁) 上一頁  1 ... 8 ... 12, 13, 14 ... 24 ... 36  下一步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3 pm

李侗顧盼了一下左右前後,見別無旁人,才開口說道:“天下之理,盛衰強弱之勢,古今所同。當年漢武帝國勢強盛,恨不得吞盡夷狄;耶律德光強大的時候,也恨不得要席捲中原。然而漢武帝又何嘗殺盡了夷狄?耶律德光又何嘗完全佔領了中國?南北差異如此之大,怎麼可能可混並統一?那隻不過是胡說八道罷了,從古至今,何嘗有過這樣的道理?”

李侗又道:“盛衰本來自有它的時期,強弱也有它的運數,周而復始如車輪旋轉,反反复復如拉鋸一般,天下又何嘗有永遠強大之勢?賢人君子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因時識消長之理,遇事達擒縱之權!在這種關頭,能夠變通,不死守成規,就可以在盛衰強弱的交替之中,常使天下生靈不墜入塗炭之中,免去一段殺戮。這個因果才是最重要的大事,其他不足道也!”

————————————————————————————
附錄傅雱《通問錄》(1)

差大理卿昭文館學士李侗館伴,李侗性重,相見默坐,雖久終不發言,副使下馬稍還,不免發言叩之。
李侗顧盼左右前後別無人在側,即發言雲:“天下之理,成衰強弱之勢,古今所同。只如漢武之盛,恨不吞盡夷狄;耶律德光之強,恨不席捲中原。然而漢武何嘗殺盡夷狄?耶律德光何嘗盡得中國?南北異宜,豈可混並,此是胡道,自古何嘗有此理耶?”
又云:“盛衰固自有時,強弱亦是有數,周旋如轉輪反復如引鋸,天下何嘗有常強之勢?賢人君子佐世,因時識消長之理,遇事達擒縱之權。於此能變守改節,即於盛衰強弱之中,常使生靈為墜塗炭,免得此一段殺戮。這個因果最為大事,其他不足道也!”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3 pm

李侗又道:“自古聖賢,凡是要決定大事,沒有不先觀察時運的,若時有可為、人樂於效命,就放手去幹,如此不僅事業容易成功,亦不會徒費心力;如果時未可為、人不樂於效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豈不是枉費心力?不但事業難成,而且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不如先等待時機,不必勞神費力,等到將來時機成熟再來計劃、實施。”
“以李侗之見,貴朝的近上公卿之中,似乎完全沒有明白事理的人,靠他們謀謨廟堂,豈不誤事?就拿金兵打到東京的時候來說吧,東京城未被攻破時,國相元帥也十分煩惱。如果貴朝守禦稍固,能再堅持幾天,恐怕就一定會別有商議了。兩元帥兵臨城下之時,李侗也跟隨元帥在城下,親眼看見金兵只有五、七人登城,城上的宋兵就全軍潰散。兵勢如此,人不效命,貴朝對此豈可預先毫無估計?從這種事上足以看出貴朝公卿疏於謀略,應敵完全沒有章法,而且還不覺悟此中道理。貴朝必須保存現有實力,等待將來時機成熟時再用,何必現在枉費心力,豈不誤事?

——————————————————————————————————————
附錄傅雱《通問錄》(2)

又云:“自古聖賢,舉事未有不觀乎時,若時有可為、人樂為用,即下手為之,不惟事亦有濟,亦不徒費心力;若時未可為,人不為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豈惟枉費心力,事亦難濟,何所補哉!何如觀時會通,留取此事力,少俟他日設施。
“侗昨見貴朝近上公卿似全未有能見事者,以此謀謨廟堂,豈不誤事乎?只如昨來虜兵到京在,城守未破,國相亦曾煩惱。若守禦稍固,更停待得數日,必須別有商議。及兩元帥臨城,侗亦親隨元帥在城下,虜兵只五七人登城,城上即舉軍皆散,兵勢如此,人不為用,豈可不預知乎?此段事即見貴朝公卿疏略,全不曾講究,亦不覺悟,稍悟此理。必須留此段事力,少待他日為用,徒然枉費心力,豈不誤事乎?”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4 pm

說到這裡,李侗沉默了良久,方才又開口道:“我是燕人,燕雲十六州本來是漢人的地方,每每想到我們這些漢人從先祖時就陷落於胡虜,真是不勝傷感。當日聽說貴朝收復燕山,我們舉族相慶,都說自此又重為中華之子民,都興高采烈地開始準備漢人的衣服,沒想到現在竟是這樣的一種局面,真不知道將來何年何月才能再為中國之人!”

李侗顧盼了一下左右,見沒有旁人,又對傅雱說:“過個三兩日,我弄點果子過去,夜間我們再好好敘談。”

幾日後的一個晚上,李侗來到驛館,與傅雱對坐良久。 有人送來些果品來,都是油麥、煎果和燕山府本地的棗子、栗子之類,還有幾十個西瓜。

傅雱點上香,奉上茶,與李侗先敘談了一番,然後態度懇切地問道:“我千里迢迢奉使而來,承蒙閣下指教甚多,還有一事望閣下相告:不知本朝懇請二帝回鑾之事,貴朝諸公有沒有商量過?”

——————————————————————————————
附錄傅雱《通問錄》(4)

良久又言:“侗燕人,住在九州之地,每念先世陷於虜地。昨來見貴朝初得燕山,舉族相慶,將謂自此復為中華人物,且睹漢衣冠之盛,不謂再有此段事!不知自此何日再得為中華人物?”又顧左右前後別無人,即云:“更少三兩日間,尋少果子過去,夜間庶得少款曲,”
一日晚入館,對坐良久,又過果子來,皆油麥、煎果及燕山府棗栗,並有西瓜數十,盤旋燒香、點茶,延之說話,再三懇叩之,曰:“使人遠來,仰荷見教甚多,此不知所懇請二帝回鑾之事,貴朝諸公卻有商量無?”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7 pm

李侗道:“就知道閣下此行只是為了這件事,前日里沒聽見郎君說嗎?'初來通問,就談及二帝之事,難道是要出兵來取?'這句話是言外有意的。”

傅雱問:“郎君所言是何意思?”
李侗道:“他的意思是剛來通問,理當先商議其它的事。你們如果不委婉些,要是話不投機,恐怕事情會更難辦。現在郎君只是讓你們先在驛館往下,等候消息。”

傅雱不死心,又再次懇問:“本朝所懇請二帝之事,到底貴朝諸公有沒有商量過?”

李侗道:“此事必須申報大金皇帝,恐怕元帥們是不能決定的。二帝北上的時候,太上皇(徽宗趙佶)走的是燕山那條路,少帝(欽宗趙桓)是從這裡(指雲州,今山西大同)走的。少帝過來的時候,在這裡住過差不多半個月,現在已經在東北遙遠之處了。二太子(完顏斡離不)在的時候(完顏斡離不已於建炎元年六月病亡),曾經商議過此事。本想等貴朝前來懇請的時候,把太上皇送回去(注意:完顏斡離不的意見是只送趙佶回去),現在二太子不在了,也就沒有人再提這事了。”

————————————————————————————
附錄傅雱《通問錄》(5)
館伴雲:“固知此行只為此事,前日二公不見郎君高聲雲:'來通問,便及二帝,莫是要遣兵來取也!'其意亦有謂。 ”
雱又問:“其意謂何?”
雲:“其意謂初來通問,合須議論他事爾,若稍不曲折,言不相投,亦恐不無傷事,所以只指揮使人且歸館中候,別聽指揮。”
雱再懇,雲:“畢竟所懇二帝之事,貴朝諸公曾有商量否?”
館伴雲:“此事必須申去國中,軍前恐與決此事未得。”館伴又云:“昨二帝過來時,太上自燕山去,少帝卻自此中去,少帝過來此時,亦住半月餘日,今皆過在深虜中。然二太子在時卻曾有此商議,候貴朝有懇請時欲發太上回歸,今二太子不在,亦無此段說話。”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7 pm

傅雱又問:“那準備怎麼安置少帝?”

李侗道:“金國沒有把少帝送回去的打算。以前,在東京城下的時候,二太子曾與國相元帥商議過此事。二太子說:'自古北兵到南朝,從來沒有破其國、擄其主而歸的。這樣做只能顯示兵力強大,而恩德卻不足,現在既然已經攻破了東京外城,不如為宋立主,刻大碑於東京,使天下後世皆知我大金不僅出師有名,而且還不斬盡殺絕別人的後裔;使南朝之兵,自此幾百年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按這樣做,最能顯示出大金兵強德厚,這個功績才算是!如果先破其國,然後攜其主而歸,只是兵強而已,恩德卻不足。兼之將來趙宋中必會有人自立為帝,我大金國豈不少了一段為大宋立主的恩義?'國相元帥當時也認為二太子所言有理,所以把少帝放了回去(按:指趙桓第一次出城時被放回),後來,又由於有些別的緣故,事情發生了變化,所以已經商議決定的事又沒有施行。”
傅雱問:“是什麼緣故?”

————————————————————————————————————————
附錄傅雱《通問錄》(6)

雱又問:“少帝如何?”
館伴雲:“少帝虜中,元不曾有此段商議。”又云:“惟是昨在京城下時,因有議論。昨京城初下,發回少帝入城,二太子曾與國相商量,自古北兵到南朝,未嘗有破其國、攜其主而歸北,只是兵疆而已德不足也。今來北兵到此,既破其城,孰若立其主,刻大碑於梁宋間,使天下後世知行兵有名,且不絕人後裔,使南兵自此數百年不敢動。若如此施行,不惟兵強,德亦有餘,這個功績大!若只破其國、攜其主而歸,只是兵強而已,德不足也。兼他日若趙氏自立,即便更無立主一段恩義。國相自遂然其說,放回少帝入城。後來因緣別有異議,議論又復稍變,所以其言不諧。”
雱雲:“議論緣何不諧?”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9 pm

李侗道:“當時本來是派監軍完顏兀室送少帝回東京城,完顏兀室推辭不去,於是改派監軍下面的子弟及近上郎君等二十餘人送少帝,這二十餘人也希望做成這一段恩義,同時,他們也懷著些期望(按指從趙桓處得到些好處)。貴朝的近上公卿不悟其意(不知道趕快給這二十幾位許諾好處),所以導致決定的事又發生了改變。有人(見得不到什麼好處)於是說:'國家事大,不可不做長久的考慮。往昔,唐太宗也曾經對突厥稱臣,等到唐朝強大的時候,還不是把可汗生擒了?國家事大,豈可不深思熟慮?'二太子也曾力爭,他分析此事的一番話講完,大家發現竟然與貴朝秦​​中丞(秦檜)所請的存趙氏的說法一模一樣(按:請特別注意這句話)——如果將來趙氏中有人自立為帝,不僅大金沒有了為宋立主這一段恩義,只恐還會兵連禍結。——後來商議了多日,最後聽了完顏烏舍郎君之言,改變了原來的決定。”

————————————————————————————————————

附錄傅雱《通問錄》(7)

館伴雲:“當來本差監軍兀室送,辭免不曾入去,遂差監軍下子弟及其餘近上郎君同行。當時此二十餘人亦望將此事做一段恩義,兼亦不無冀望。貴朝近上公卿不悟其意,遂至其議複變,卻稱家國事大,不可不為長慮之計,只如唐太宗固嘗臣事可汗,及其既盛,亦能生擒可汗,國家事大,安可不慮哉!二太子亦曾力爭其事,言畢,竟是貴朝秦中丞所請存趙氏之說,是若他日趙氏自立,不惟無立主一段恩義,兼恐兵端未已。然累日商議不成,遂從烏舍郎君之言,複變其議。”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19 pm

傅雱又問:“當時貴朝將帥商議時,可曾談過本朝今聖皇帝(指趙構)在外之事?”

李侗道:“正是因為知道還有貴朝今聖皇帝在外,所以二太子才建議把太上皇送回去(按:特別注意此語)。當時料定了會有此事(指趙構即位),所以也不留兵守衛東京。起初是推舉契丹蕭太尉守京城,蕭太尉不願承當,又推舉劉彥宗,劉彥宗也不承當。後來,二太子又建議:'將來趙氏之人必會自立為帝,此在所難免,務廣地則荒(地太多了,照顧不過來,反而會把地荒棄了),不如暫且守河為界,辦大事要有大兵力,要是包不住,必貽後患。'於是元帥府就按二太子的建議,只就城中另擇賢人守東京(指推戴張邦昌為帝)。金人既然已經得到了河北,已滿​​足了慾望,現在正計劃如何保住黃河以北之地,黃河以南已經置之度外了。”

————————————————————————————————————

附錄傅雱《通問錄》(8)

雱又問:“既共議時,不知曾聞有今聖皇帝在外無?“
雲:“緣知之,所以商議欲發太上皇帝回鑾也。“又云:”固知此事,所以亦不留虜人守京城,初推契丹蕭太尉守京城,蕭太尉不曾承當,又推劉彥宗守京城,彥宗亦不承當。緣二太子後建議雲:'他日必不免趙氏再立,然務廣地者荒,不如且守河為界,大事有大兵力,包不住必別貽後患。'是用二太子之說,只就城中別推賢人守京城此段話。虜人既得河北,已飽其欲,方務為保守之計,將自河以南皆已置度外矣!”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22 pm

李侗又說:“現今大金的元帥府,每日在商量的都是如何守住黃河以北,正計劃從大金國遷調十萬人前來,不用燕人和契丹人來守河北,以此足見他們的防患之心。”
李侗還說:“黃河豈可守?這只是胡說八道罷了。假使他們守住了黃河,將來契丹豈不是在他們的腹心之中,他們怎麼保證不會生出變亂?”
傅雱知道李侗原本是遼國的臣子,所以他所說話大多尊遼國,傅雱對他的有些話也不敢深入,怕其中有些虛假妄誕之辭。
傅雱又回到了主題:“本朝所懇請迎回二帝之事,將來有沒有答應的可能呢?”

李侗道:“假使他們有允從之意,也不可能馬上就開口答應,何況貴朝這是第一次派使節來,大金怎麼可能立刻就給出許諾?必須要懇請再三,等到他們有願意就此商量,方可再議。現在想開口一問就得到他們同意,恐怕沒這種道理。但既然是來商量,貴朝就不可用兵。”

李侗又道:“金國本是海隅小邦,崛起而吞併遼、宋兩個大國,此事豈是人力所能至?”

————————————————————————
附錄傅雱《通問錄》(9)

又云:“見今行府日逐建議守河之計,欲就國中差撥金人十萬人前來,守河亦不用燕人及契丹,其欲保守河北,防患之心如此。”
又云:“黃河豈可守?此是胡道!假饒守得河,他日契丹在腹心中,安保其不生變也。”
館伴舊事大遼,其言大概多尊遼國,類皆如此,亦不敢深然其言,恐其虛誕。
雱又問:“所懇二帝之事,他日有相從意否?”
館伴雲:“假使有允意,亦豈肯便說盡?兼方是第一次遣二公來,必無便相許之理,必須再三曲折,俟其有就議之意,然後可以商量,若欲一叩便允,恐無此理。然既就商量,兵亦便可休也。”
館伴又云:“金國自海隅小邦崛起,並二大國,此事豈人力所能至?”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24 pm

傅雱道:“想必大金立國之前後,必有朕兆,以應受命之符?”
李侗答道:“別無符識,只是大遼曾占卜到國內金氣旺盛,以此應讖。”

又過了幾天,李侗忽然秘密前來給傅雱報信:“南邊有人馬過河來廝殺,聽說又打了敗仗。南朝既然派你們來議事,卻又派人馬過河,這算怎麼一回事?恐怕貴朝所說的和所做的不一樣吧!郎君肯定要派人來問,你趕忙準備一下,看如何回答吧。”
第二天,金國尚書高慶裔果然來了,說國相元帥傳話給南朝的使者:“既然派使節前來通問,如何又派軍馬過河來廝殺,不知派軍馬來廝殺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要把二帝搶回去?”
傅雱回答:“不知道”。
(傅雱沒有說假話,他的確是不知道。這種情況成了宋朝的“習慣做法”——從金軍第一次南侵時康王趙構出使起,宋朝總是這邊使者在議和,那邊已經出兵開打。金國起初還不太適應,現在可能也已經習慣了。)

——————————————————————————————
附錄傅雱《通問錄》(10)

某問:“前後必有朕兆,以應受命之符?”
館伴雲:“別無符識,只是大遼曾佔望,國中金氣旺盛,以此應讖。”
又過數日,忽見館伴密來相報雲:“南畔近日復有人馬過河來,聞复失利。然而南朝既遣使來議事,又發人過河是如何?竊恐言與事不相應,郎君必須差人入館來議論此事,不可不准備也。”
次日,果見高尚書入館來相見,稱國相令傳語奉使:“貴朝既是差人來通問,如何又卻差軍馬過河來?不知所差軍馬之意是如何,若是遣兵來取二帝否?“
雱只答以不知。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26 pm

高慶裔道:“就算你這個使者不知吧!那你試著分析揣度一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傅雱道:“可能是紅巾軍(兩河百姓自發組織起來的抗金義軍)吧?!肯定不是朝廷派的兵。”
高慶裔道:“已經派了三撥人過河來了,這三撥人都有黃榜。第一撥是張煥(請回顧《疑案五*天子殺人》中李綱、黃潛善派兵之事),被百姓殺了;第二撥是馬忠,他也沒討到便宜;第三撥是張所,也被打敗了,潰逃而去。三撥過河人馬都帶有黃榜,怎麼可能是紅巾軍?”

傅雱道:“肯定不是朝廷派的兵,現在二帝尚在貴朝,又派我等來通問祈請,後面還會再派使者前來,豈有派遣軍馬過河之理?恐怕真的是盜賊,盜賊也能假造黃榜……對了,盜賊要是不假造黃榜,沒法鼓率群眾啊!”
高慶裔聽了,並不相信傅雱所言。 (但他覺得,傅雱應該是的確不知實情)

——————————————————————————————
附錄傅雱《通問錄》(11)

高尚書又云:“且如奉使不知,試自揣度看,如何?“
雱雲:“只恐是紅巾嘯聚,必非朝廷之意。“
高尚書又云:“已是三番差人過河來,盡有黃榜,第一番頭領是張煥,被百姓殺之;第二番是馬忠,亦不曾得便宜;第三番是張所,亦失利,自潰散去。三番過河人皆有黃榜,如何卻是紅巾嘯聚?“
雱答云:“必非朝廷之意,既有二帝在貴朝,又已遣使人通問祈請,後面亦節次更差人來,豈有更發軍馬過河之理?只恐是盜賊,盜賊亦能黃榜,不假黃榜,無以鼓率群眾。“
高尚書疑其有黃榜,終不然其說。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一 12月 12, 2016 6:26 pm

高慶裔走了以後,李侗又來議論此事:“最近聽說金人正在謀劃守河之計,還不肯用大遼之人(守河),而到自己國中遷調人來,足見其防河之意甚切。貴朝派兵過河來,正犯了他們的大忌。既然是派遣使者想來和人議事,卻又派兵過河,恐怕嘴裡說的和實際行動不相一致吧,迎回二帝之事又如何可以商量出個結果?並且過河的人馬又沒有討到便宜,這是小人不能成事,無端地製造出紛爭,與事何補?從這件事上又足以看出貴朝近上公卿對國事欠缺長久的考慮,既然想商量就應該好言好語,等到有了機會的時候,再整頓人馬,然後採取行動,難道不好一些嗎?現在總是這樣輕舉妄動,如此何能成事?還有,李侗曾經聽說過:自古治國,有如治病,如果腳壞死了,就應該從脛骨處截斷;如果脛骨處壞死了,就應該從大腿處截斷,如此可以保住軀體安全。如果腳壞死不能去其脛,脛壞死病不能去其股,恐怕整個身體都不能安全。昔年大遼的失策,正緣如此。昇平既久,人不習戰,突然有一日金人起兵,不謀求自治之術,仗著國大,不嚴加戒備,認為金人小國不足畏懼,今年出兵不利,潰散回歸;明年出兵不利,潰散回歸。等士兵快潰散完了,就去招募烏合之眾。大遼過去缺少食糧,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給軍隊,就去招募民兵,招募的民兵不夠,又去招募市兵,招募的市兵為不足又招募僧兵,儘管有了這四種軍隊,人雖多,其實都是烏合之眾。等打了敗仗,這些兵潰散回歸,又全部成為了盜賊。當時大遼那些沒有被金人殘破過的州軍,各自蹂踐。其實金人所破州軍不到十分之一,其餘都是潰軍自行燒劫、蹂踐、佔據。將來貴朝弄兵不已,一定要防著潰散的軍馬回來,殘破自己的州府。當日大遼有三百餘座州、軍,貴朝原有四百餘座州、軍,兩國的幅圓疆土相去不遠,現在貴朝如果劃黃河為界,南邊的州府其實還很多,尚有三百餘座。如果真能保全,也不算小了。又何必派遣人馬過來引惹事端?還是少一點謀劃休戰息兵之計,以圖自治。”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1 am

附錄傅雱《通問錄》(12)

高尚書既去,館伴再來論此事:“前後曾聞虜人見議守河之計,亦不用大遼人,直去國中取人來守河,其防河之意甚切。貴朝人發遣人過河來,正犯其所忌也。既是遣使欲與人議事,又發人過河,竊恐言與事皆不相應,其事如何可以商量得!兼是人馬過河不曾得便宜,此小人不能成事,徒為此紛紛,何所補哉!此段事又是貴朝近上公卿慮事不長,既欲款之自合輭語影帶,看候得時來,整頓得人馬可用,然後施設,如何動必輕舉,如此何能成事?兼侗嘗聞:自古善治國之說,有如治病,如足病即去其脛,脛病即去其股,然後可以冀一體之安全。若足病不能去其脛,脛病不能去其股,竊恐並與一體不能安全。昔年大遼之失,正緣如此。昇平既久,人不習戰,一日金人之起,不謀自治之術,持大弗戒,謂金人小國不足畏,今年出兵不利,潰散回歸,明年出兵不利,潰散回歸。即散,募烏合之眾為用,蓋大遼舊少食糧軍,以食糧軍為不足募民兵,以民兵為不足又募市兵,以市兵為不足又募僧兵,是為四軍,人雖多亦皆烏合不為用。及至潰散回歸,又皆散為盜賊。時大遼不經殘破,州軍各自蹂踐,其實金人所破州軍十無一處,其餘皆潰軍自行燒劫及蹂踐、佔據。將來貴朝弄兵不已,且防潰散軍馬歸來,自殘破了州府。當日大遼亦是三百餘座州軍,貴朝是四百餘州軍,兩國地裡廣狹亦不相遠。今來貴朝若截河為界,南畔州府甚多,尚有三百餘座,誠能保全事力,亦不小。何須又發人過來,引惹百端?合早謀休兵之計以圖自治。”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1 am

李侗的這番話,有人認為這是在用攻心之策,有人認為是出自他燕人的本意。 這裡我們暫不推測他的用意,先分析一下他的話會對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來看一下李侗的“歷史觀”。 宋人和我們現代人的認識有很大不同,他們對國家興亡治亂的思考有著他們那個時代的特點。
李侗說的第一個觀點我們暫時稱之為“強弱消長循環論”,所謂“盛衰固自有時,強弱亦是有數,周旋如轉輪,反复如引鋸,天下何嘗有常強之勢?”他以漢武帝和耶律德光為例來證明這一論點。 同時,李侗認為強弱的消長是有天命的,金國以海隅小邦而能滅遼攻宋,這不是憑人的力量可以辦到的。 當時,有這種看法的絕不止李侗一人,應該是被普遍接受的觀點。
完顏阿骨打起兵時,他所統治的生女真部僅僅只有十幾萬人(關於生女真部、熟女真部的人口數量史料無確鑿記載,有說十幾萬的,有說幾十萬的,雖然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其人口在百萬以下),而遼國人口近千萬,宋的人口更在1億以上。 金國竟然在十年之內滅掉了遼國,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蛇吞象”。 然後,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攻滅了北宋。 在迷信天命的古代,人們不得不解釋為——這是天命(所以傅雱問李侗是否有天兆)。
中國古人一般認為天命不可抗,如果這一切都是天命,那麼順應天命的安排是最明智的選擇。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2 am

所謂“上觀天命、下察人事”,李侗從人事上分析,又擊中了宋朝幾個致命的弱點:
1、公卿大夫廟謀無策:皇帝趙構對治國用兵一無所知,而朝廷裡此時缺乏才能卓越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即使是李綱、宗澤也沒有找到對付金軍的有效辦法。
2、軍心渙散,士卒不肯用命:靖康末,金軍攻破東京外城的時候,僅僅只有八個金兵(一說六人,一說十幾人)攻上了城牆,上萬宋兵竟然瞬間崩潰,金軍對當時戰況的描述是——“八人登壘,破千仞之堅城”。 宋朝靠這樣的兵是打不了仗的。

3、宋朝的主戰派雖然竭盡了全力,但此時尚未建立起抗衡金國鐵騎的軍事力量,宋連續三次派兵渡河,均告失敗。

4、宋朝此時盜賊蜂起,內亂尚未平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軍事統帥,則不但戰不能勝,還很可能步遼國的後塵——被敵人摧毀的州郡不多,被自己的盜賊、潰兵殘破的地方卻比比皆是。
從人事上看,宋朝要解決的問題,要克服的弱點的確還很多。
在這種情勢下,很自然地就會推導出一個結論——為人君者,當順天命、度人事而為,不爭一時之勝負,而應該“於盛衰強弱之中,常使生靈不墜塗炭,免得此一段殺戮,這個因果最為大事,其他不足道也!”
如此,則議和就必然是上策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2 am

那麼有沒有議和的可能呢? 按照李侗的說法,“議和”是完全有可能的:

1、金國起初並無滅宋之心,在女真貴族中,對宋策略其實一直沒有達成統一。 以完顏斡離不為代表的一種意見是征服宋朝,讓其俯首稱臣、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此時金國最有實權的完顏粘罕還決心未定,其對宋策略隨時可能調整,變數很大。 如果趙構朝廷願意付出代價,則完顏粘罕有可能會“做成一段為宋立主的恩義”,承認趙構這個皇帝。

2、金國人口太少,佔領了遼國全境後,統治起來並不容易,現在為了吞併宋黃河以北的土地,已經在計劃從東北老窩裡遷調人口南下,如果還要繼續開疆拓土,則“務廣地者荒”,兵力“包不住”時,反而會引起禍患。

3、幾千萬遼國人居於金國腹心之中,人心未附。 他們遇到機會,有叛亂的可能,對此金國也不得不防。
4、李侗認為,金國得到黃河以北的土地,慾望就滿足了,他們對黃河以南並沒有佔領、吞併的打算,倒是擔心黃河以北守禦兵力不足。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如果趙構以割讓黃河之北的土地為代價,是很有可能換取金國罷兵的。
最後,還有一點必須注意:李侗的話裡亮出了金國特殊的一張牌——“以趙制趙”。
此前,完顏斡離不和完顏粘罕其實早就預料到趙構十有八九會即位,他們已經想過應對的策略。 如果趙構即位後,堅持頑強抵抗、誓死收復失地的態度,那麼金國可以把趙佶送回去。 苟且偷生的趙佶如果利用封建宗法倫理的力量,讓趙構遜位,那麼趙構該怎麼辦呢? 是當孝子,擁護父親復辟? 還是對趙佶這個傀儡皇帝用兵?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2 am

傅雱在雲中留了一個月,金國方面給了他一封《回康王書》,他他回去複命,金國沒有準備聘幣,伴使李侗自己準備了些乳香,白金相贈。
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載:
傅雱先到了東京,見了宗澤,他勸宗澤放了仍在扣押之中的金國使者,宗澤不聽。 傅雱於建炎元年十一月到達揚州,趙構在後殿召見了傅雱,把金國的國書呈遞給了趙構,趙構看了國書,又詳細詢問了金國方面的意思。
傅雱向趙構提了一個建議:兩國交兵,使者往來其間,現在宗澤正在扣押金國使者,這樣並不足以壯大國威,只徒然使兩國交兵,還是應該把金國使者放了。 (趙構認為此言有理,再次讓宗澤放人,宗澤也不含糊,又給頂了回去)。
後來,趙構以出使之功,擢升傅雱為朝請郎、尚書考員外郎。 又命朝奉郎王倫為大金通問使,再次前往雲中去見完顏粘罕。

按理說,《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此處應該記載金國國書的內容,記載趙構看了國書之後與宰執大臣們商議、決策的過程,記載王倫出使時所帶的國書的內容,然而,這一切卻都闕失了。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說的趙構在後殿召見傅雱,似乎是在暗示:趙構對此事的內情做了嚴格的保密。
那麼趙構當時怎麼想的? 他為什麼要保密? 他做出了怎樣的決策?
要解開個謎,最好的辦法是找到金國那封國書。
然而,查遍了宋的史料,卻找不到這封國書的影子,是在戰火中亡佚了,還是有人故意隱惹、銷毀了? 如果是有人故意隱惹、銷毀了,那麼這裡頭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6 am

幸運的是,在《大金吊伐錄》了保存了這封《回康王書》,這是一份以金元帥右監軍、右都監的名義寫給趙構的信,金國不承認新建的宋政權,不承認趙構是皇帝,稱他為“前宋康王”。 其全文如下:
“因宋朝屢次違背誓約,所以一年前有城下之盟(指金軍第一次南侵時,趙桓許諾割讓三鎮、納款進貢)。
盟約簽訂後,宋卻不肯遵守,反而圖謀不軌。 雖然大金給了宋悔過的機會,但宋終於不肯改正,所以今年大金才有滅宋之舉。

當時,東京之人執迷不悟,按理應當殺戮,但我大金兵士登城之後,斂兵不下,擇立賢人(指張邦昌),這是因為考慮到罪有所歸,不忍殺傷百姓,有違討伐罪人、保護黎民的本意。 至於告諭諸路,不許再想著趙宋,也是為了後世為人君者,重視盟約,恪守信諾,不敢放縱,以此為戒,這豈是過分之舉?
閣下既然僥倖漏網,本應該安分守己,現在竟敢竊取汴京,僭號稱王,派遣使者到本元帥府,也完全沒有一句謙遜謝罪之辭,反而要求送還父兄、宗親、大臣,又偷偷派遣軍兵,頻繁地前來戰鬥。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閣下完全沒有追悔父兄罪過之意,反而有以武力抗拒大金之心;況且大楚皇帝乃大金朝廷所立,閣下竟然都不說說他如今在哪個地方;元帥府議定把陝西諸路之地割讓給西夏,閣下也不說是否依從。
故閣下所請之事,難以答允。
今因使者返回,所以令其專門奉書陳達。 不宣。 白。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6 am

這封《回康王書》措辭很嚴厲,但卻沒有完全關上和談的大門。 從書中不難看出這樣一個信號——你趙構要想和談,那就先“端正態度”,謙遜謝罪,以你的父兄為前車之鑑,死了以武力抗拒大金這條心,斷了派兵收復河北的念頭。 還有,我們要把你們陝西諸路之地割讓給西夏,你先表個態,答應不答應,答應了可以談;不答應那就沒的談。
完顏粘罕真是會做買賣,自己不出本錢,慷他人之慨,把宋朝的陝西諸路之地割讓給西夏,以此達到聯合西夏的目的。

西夏自然也巴不得趁火打劫,而只要西夏積極參戰,宋最有戰鬥力的西兵就無法東調,金國可以集中全力肅清河北、河東,把戰略前沿推至黃河一線,為日後吞併中原、南下江淮搭好跳板。
以和談佐攻戰,以攻戰逼和談,是金國慣用的策略。 靖康年間,趙桓就在這上面不止一次地吃過大虧。
但宋朝主和派的大臣們似乎不長記性。
在趙構即位之初,黃潛善、汪伯彥就曾力主用靖康末趙桓的賣國條約來和金國議和。 他們有一個掩耳盜鈴的託辭——是趙桓答應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割讓出去的,這不是新天子的錯。 現在如果激怒了金國,新天子的父兄豈不有生命危險? 為了二聖的安全,必須忍著。
但現在,完顏粘罕又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割陝西諸路之地,趙構是同意就此開始談判,還是堅決拒絕,丟掉和談的幻想呢?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6 am

儘管關於揚州朝廷商議、決策的過程已經無史料可查,但趙構、黃潛善、汪伯彥此後一系列的行為,卻清清楚楚地暴露出他們當時做了怎樣的決定:
首先,趙構任命王倫為大金通問使,這顯示出他想繼續與金國和談,並且此事並未經過朝廷公開討論,顯然有些決定不適合公開。

其次,揚州朝廷在陝西的部署上做出了一些讓人費解的舉動:
1、趙構在明知金軍要進攻陝西的情況下,讓經制使錢蓋把長安的兵力調赴揚州。

2、十二月京兆府路經略制置使唐重作為永興軍路的大帥,上疏向揚州朝廷說明陝西形勢嚴峻,請求將陝西五路之兵交給自己統一節制,揚州朝廷居然不予回复。
唐重是一介文臣,本不會打仗,馬步軍副總管楊宗閔對唐重說:“現在河東諸州郡都已被金兵佔領,敵軍離我們才一水之隔,而本路兵力薄弱,應該趕快修繕城池,準備死守,等待外援,除此以外別無他策。”
唐重嘆息道:“唐重平生忠義,國家危難時豈能躲避?開始時,我以為可以迎皇上入關中,居高屋建瓴之勢以臨東方,但現在皇上到南面去了,關陝又無重兵,即便唐重盡心竭力,也肯定是無濟於事的!”
長安被圍十餘日後,外援不致,傅亮以精銳數百奪了城門,投降了金國。 唐重不肯投降,率領少量親兵與金兵死戰,有人要拖著唐重跑,唐重大喊:“為國而死是我的本分。”終於以身殉國。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 頁 13 Empty 回復: 東湖隱士 - 岳飛、秦檜、趙構二十大疑案

發表 由 lung 周二 12月 13, 2016 10:27 am

關中有著何等重要的戰略意義,即便不懂軍事的人也應該知道,現在同時受金國、西夏兩面的威脅,揚州朝廷在戰前居然還把兵往外抽調,並且還不是抽調出去支援中原戰場,而是調到東南。 這顯然是要把這些為數不多的能戰之兵,用來保護揚州朝廷的安全。 關陝危急的時候,就像對待中原戰區一樣,揚州朝廷也是不聞不問,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趙構已經聽了黃潛善、汪伯彥的餿主意,不僅準備放棄河東、河北,還有了以放棄關陝為代價向金國人求和的打算。
割讓黃河以北,還可以把責任往趙桓身上推,放棄關陝則無法推卸責任,趙構可能還不知道,他的一隻腳已經踏上了賣國之路。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在秘密進行的,所以許多內情連當時的大臣們都不知道,而後來趙構又刻意隱瞞了此事,但​​《大金吊伐錄》中保存的這份《回康王書》還是讓真相漸漸露出了端倪。

如果趙構是暫時放棄兩河、關陝,準備在東南勵精圖治,待國勢振興、軍力強大以後,再收復失地、報仇雪恥,那麼我們應該對他此舉應該做慎重的評價。

我們先來看一看趙構是不是有這種打算。

建炎二年二月,趙構下詔:“自朕即位以來,日夜憂慮國事,早已屏絕聲樂。現在才發現:內侍官沒有盡心檢察,宮中還有一個專門負責管理教坊的內侍,特予以罷除,今後不再配置。”
建炎二年三月,趙構開經筳學習經史。 侍講王賓講《論語》首篇,講到“孝弟為仁之本”時,拿趙構的父、兄、母、後當例子,趙構當場落下淚來。
lung
lung
Admin

文章數 : 26080
注冊日期 : 2009-07-12

回頂端 向下

13頁(共36頁) 上一頁  1 ... 8 ... 12, 13, 14 ... 24 ... 36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